新見文獻視野下的“文王演《周易》”
作者:劉光勝(山東大學(xué)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xué)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五月十九日己未
耶穌2024年6月24日
“人更三圣,世歷三古”,周文王是易學(xué)史上承前啟后的中堅人物?!拔耐跹荨吨芤住贰笔欠翊_有其事,以及推演易學(xué)的具體內(nèi)容,向來是學(xué)界辯難的焦點所在。
卜辭六爻卦與“文王重卦”說
最早記載文王演《周易》之事的是《易傳》,《周易·系辭下》曰:“易之興也,其當(dāng)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dāng)文王與紂王之事邪?是故其辭危?!薄断缔o》作者認為《周易》興起于文王之世,但他連用兩個“邪”字,表示他并不能肯定。
對于“文王演《周易》”之事,司馬遷將信將疑,而班固則由“疑”至“信”,直接當(dāng)作信史來敘述?!稘h書·藝文志》記載:“至于殷、周之際,紂在上位,逆天暴物。文王以諸侯順命而行道,天人之占可得而效,于是重《易》六爻,作上下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歷三古?!蔽耐踔刎?,并撰作了《易經(jīng)》上、下篇。后世雖然有“神農(nóng)氏重八卦”“夏禹重八卦”等不同說法出現(xiàn),但班固所言伏羲、文王、孔子的易學(xué)傳承譜系更加深入人心,已成為易學(xué)發(fā)展史最為經(jīng)典的表述。
從傳世文獻看,“文王演《周易》”說的證據(jù)并不堅實。而商代卜辭六爻卦的出現(xiàn),更是構(gòu)成尖銳的挑戰(zhàn)。河南安陽劉家莊遺址卜骨:“一一六六一五。”張亞初、劉雨指出,殷商卜甲、陶器以及彝器上六爻卦多次出現(xiàn),文王生前重卦已經(jīng)存在,他不是重卦的發(fā)明者。此說得到姜廣輝、邢文等學(xué)者的支持,目前已經(jīng)成為學(xué)界的主流意見。
馬王堆帛書《易傳》主體形成當(dāng)在先秦時期,其中《要》篇孔子曰:“紂乃無道,文王作,諱(違)而辟(避)咎,然后《易》始興也?!迸c《周易·系辭》相比,帛書《要》篇沒有用“蓋”“邪”等推測之辭,明確肯定《周易》興起于文王之世。類似的記載亦見于帛書《衷》篇。帛書《要》篇、《衷》篇與班固《漢志》之說相呼應(yīng),證明“文王演《周易》”并非子虛烏有之事。如果說“文王演《周易》”不是把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那么其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文王演《周易》的真相
由于文獻記載匱乏,我們已經(jīng)很難弄清文王在羑里推演《周易》的具體情形?!拔耐跹荨吨芤住贰惫傅慕鉀Q,必須尋找新的視角、思路。《周易》體例整飭,筮法、卦爻辭的形成,皆非一人一時所為,所以我們將“文王”理解為文王、周公以及西周筮人群體。卜辭、金文所記易卦是商代的筮法,《周易》是周人的筮法,我們比較它們的不同,從殷周之變的視域來揭示“文王演《周易》”的真相。
卜辭、金文是考察商代筮法的第一手資料,父戊方卣銘文“六六六”(《集成》5161),是三爻卦?!逗霞?9074“六七七六”,為四爻卦。徐家橋北地卜骨“六六六六八七”,是六爻卦。卜辭中有三爻卦、四爻卦、六爻卦,說明當(dāng)時數(shù)字卦形式較為紛繁駁雜,而《周易》六十四卦全部是六爻卦。當(dāng)時商人文化水平高于周人,文王應(yīng)是借鑒、擇取商人六爻卦作為卦體,以此為基礎(chǔ)進行推演。自此之后,六爻重卦成為《周易》數(shù)字卦的標(biāo)準(zhǔn)樣式。
《玉篇·水部》:“演,計也。”演,可解釋為推算、運算。《周易》所用筮數(shù)是六、七、八、九,而商代卜辭、金文中的筮數(shù)“一”“五”不見于《周易》。筮數(shù)不同,則背后所用揲蓍法必然不同。《歸藏》以七八不變?yōu)檎?,而《周易》尚九六之變。由此可知,“文王演《周易》”很可能包含著對商人揲蓍法的損益、改良。
四盤磨卜骨刻辭:“七八七六七六,曰:囟孚?!辈忿o易卦只有簡短的卦辭,沒有爻辭。對照秦簡《歸藏》和輯本《歸藏》看,商人筮法中確實沒有爻辭。而《周易》不僅有卦辭,而且有爻辭。《淮南子·要略》記載: “伏羲為之六十四變,周室增以六爻?!敝苁遥侵肝髦苁饭?、筮人群體。周文王“系辭焉以明吉兇”,將卦爻辭確立為吉兇悔吝的風(fēng)向標(biāo)。其后經(jīng)過史官、筮人的不斷加工、潤色,遂成為我們今天所見的卦爻辭形式。
清華簡為解讀周文王的占筮觀念,提供了新的線索。簡本《程寤》曰:
惟王元祀貞(正)月既生魄,太姒夢見商廷惟棘,乃小子發(fā)取周廷梓樹于厥間,化為松柏棫柞。寤驚,告王。王弗敢占,詔太子發(fā),俾靈名兇祓。祝祈祓王,巫率祓太姒,宗丁祓太子發(fā)。幣告宗祊社稷,祈于六末山川,攻于商神,望,烝,占于明堂。王及太子發(fā)并拜吉夢,受商命于皇上帝。
“祓”乃除災(zāi)求福的祭祀;“幣”是以幣帛獻祭媚神;“祈”為祈禱賜福;“攻”,祭名,是防范、化解商人祖先神降災(zāi)。先除兇,后占夢,周人已經(jīng)形成一套系統(tǒng)化的占夢攻解之法。簡本《程寤》說“王及太子發(fā)并拜吉夢,受商命于皇上帝”,周文王和太子發(fā)拜謝上帝,接受商之大命,可知周文王是相信君權(quán)神授的。
關(guān)于文王演《周易》的內(nèi)容,姜廣輝先生主張文王、周公不曾重卦,也不曾作卦、爻辭,文王推演的是“德”。筆者認為,“周之盛德”當(dāng)指文王之德,但從傳世文獻記載看,周文王從不稱自己盛德。對文王之德稱頌不已并深入闡發(fā)的是周公。周公在攝政之前,他和武王一樣,對“德”觀念尚未有深入闡釋。二次克商,周公平定了三監(jiān)之亂。為解釋周人奪權(quán)的政治合法性,他將“德”觀念提煉出來,上升至天命轉(zhuǎn)移的高度,要求周天子以德配天。換言之,從清華簡《程寤》看,文王演《周易》主要停留在卜筮層面,并未上升至道德天命層面,把德政與政權(quán)鼎革聯(lián)系起來。因此姜先生“演德”之說恐不可信。
《周易》爻辭記載“箕子之明夷”“康侯用賜馬蕃庶”等文王身后之事,所以馬融、陸績等主張卦辭為文王所作,爻辭為周公所作。西周時期,德政觀念融入易經(jīng)之中。訟卦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驈耐跏?,無成?!薄吨芤住坟侈o中涉及“德”的內(nèi)容,很可能是在周公攝政之后才陸續(xù)增補進去的?!吨芤住坟赞o中沒有“德”字,“德”字僅見于爻辭。此為爻辭出自周公的說法,增補了新的證據(jù)支撐。
清華簡《保訓(xùn)》、帛書《易傳》與
文王的中道觀
清華簡《保訓(xùn)》是周文王的“臨終遺訓(xùn)”,極為重要。簡本《保訓(xùn)》“中”字出現(xiàn)了四次,這里的“中”,學(xué)者或者解釋為“中道”,或解釋為“刑罰公正”,但都可以看出文王對“中”很重視。文王所言“舜之中”,涵蓋上下、遠近,與陰陽之物有著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
《逸周書》中的《命訓(xùn)》《常訓(xùn)》與《度訓(xùn)》為一組文獻,相傳為文王所作。清華簡《命訓(xùn)》的出現(xiàn),證明它們的成書時代大約在春秋時期?!兑葜軙ざ扔?xùn)》:“度小大以正,權(quán)輕重以極,明本末以立中?!边@里的“中”,指的是大小、輕重、本末之間的“適中”,主要體現(xiàn)為國家治理之“適度”?!睹?xùn)》:“廣以敬命,則度至于極?!睒O,是指中正?!睹?xùn)》作者強調(diào)治理國家要遵循中道,禮樂行政措施要適度,避免過于倚重嚴刑峻法等極端傾向。
《周易》六十四卦及卦爻辭蘊含著“中道”理念。從象數(shù)的層面看,“得中”是指陰陽爻居于上卦、下卦的中間位置。“中正”是陰爻居于下卦的中位、陽爻居于上卦的中位?!吨芤住吩A卦卦辭:“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痹A卦之所以為中吉,是因為陽爻居于九五的位置。二、五之中位,吉辭尤多?!暗弥小薄爸姓薄皶r中”“剛中”“柔中”等,正是《周易》“尚中”思想的集中展現(xiàn)。
孔子說《易經(jīng)》存有“古之遺言”,而簡本《保訓(xùn)》正是文王之遺言?!兑捉?jīng)》《逸周書》“三訓(xùn)”及清華簡《保訓(xùn)》的時代、作者不同,但它們皆強調(diào)中道,指向文王?!吨芤住贰吧兄小钡睦砟睿芸赡馨l(fā)源自文王。我們雖不能說《易經(jīng)》乃文王親手撰作,但他對“中”的突出和強調(diào),肇啟了后世學(xué)者中道理論的先聲。《易》使剛強者心存戒懼,使柔弱者奮發(fā)圖強,使愚鈍者不肆意妄為,使狡猾者摒棄偽詐。剛?cè)嵯酀?、抑強糾偏,此正是帛書《易傳》孔子對文王中道思想的提煉與升華。
綜上,周人實力日漸強大,紂王懷疑文王有反叛之心,于是將他囚禁于羑里,欲加殺害。文王假意沉迷卜筮,以此麻痹紂王之心。帛書《要》篇說: “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慮?!奔q王荒淫暴虐,文王不幸遭奸臣陷害,盛德蒙難。他推演《周易》七年,將居安思危、朝乾夕惕的憂患意識貫穿到卦爻辭之中,奠定了《周易》的價值理念與思想基調(diào)。文王“演《周易》”,并非說西周筮法的提升皆是文王一人所為,而是說他在《周易》筮占范式創(chuàng)制過程中,發(fā)揮了至為關(guān)鍵的引領(lǐng)作用。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xué)研究專項學(xué)術(shù)團隊項目“先秦兩漢出土易類文獻匯纂通考與話語體系建構(gòu)研究”(23VJXT002)階段性成果)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