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志翀《人為天生:康有為三世說研究》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24-11-01 10:02:17

書名:《人為天生:康有為三世說研究》
作者:宮志翀 著
叢書:三聯(lián)·哈佛燕京學術叢書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出版時間:2024年11月
【內容簡介】
在近代思想史上,康有為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他既是“傳統(tǒng)的叛逆者”,又頗具保守主義氣質。也因此,如何展現(xiàn)其思想的復雜性成了康有為研究的重要突破口。本書圍繞康有為的思想核心三世說展開,將康氏放到整個經學傳統(tǒng)中進行理解,揭示康有為如何在繼承經學傳統(tǒng)的同時,又極大突破了傳統(tǒng)經學,從而自成一套大同理想建構。
作者認為,三世說建立在“孔子改制”和“人為天生”這兩種理論上,二者皆是經學史上湮沒已久的古老學說,因著康有為對經學的執(zhí)守而被重新發(fā)掘,并被推進為更激烈的形態(tài)?!翱鬃痈闹啤闭f奠定了三世說的形式與性質,也給三世說蒙上了歷史哲學的色彩。而書中重點發(fā)掘的“人為天生”,則充實了三世說的內涵,特別是大同理想的建構;在“人為天生”維度下作為更好存在方式的“大同法”,與適用于據亂世的“小康法”,構成了三世說內部極具深意的張力。而《大同書》初稿完成后,在世運突進的刺激下,康有為針對三世說樂觀激進的歷史進化主義,進行了一系列理論調整,通過面對現(xiàn)實、懸置大同理想,消解了三世說的歷史進化面向,使三世說復歸為一套政治哲學分析框架。
全書展示了近代中國的文明變局和經學傳統(tǒng)的思想資源,在康有為這里產生的碰撞??涤袨椴辉偈莻鹘y(tǒng)顛覆者,而是一位站在古今之變的關口,守護文明傳統(tǒng)并重構文明價值的“經師”,通過把傳統(tǒng)提煉為一種知識和價值的體系,使之有思想的力量消化和應對現(xiàn)代世界帶來的沖擊、應對中國當時的文明危機。
【推薦語】
康有為的生命歷程與爭議相伴,圍繞他思想的爭議,一直延續(xù)到當下。對于康有為研究,已有諸多劃時代作品,亦有近年來包括歷史、哲學、文學等多背景的學者參與所產生的與時代構成某種共振的作品,在這樣的背景下,宮志翀的新著體現(xiàn)出他切入康有為問題的獨特視角,即文明與國家。當文明和國家相遇之時,國家的終極價值就會讓位于一個更完美的世界圖景,這被冠之以“大同”的世界,既是經學體系的內在產物,也是經學自我消解的價值矛盾的體現(xiàn)。書中不論是對于“人為天生”等概念的討論,還是對三世說困境的體察,均展現(xiàn)出作者對于康有為思想的突破性認知。
——干春松
在過去的一百年中,康有為研究一直處在近現(xiàn)代思想研究的中心,每個時間段都有代表性作品。而在近十多年來,由于經學重新被重視,使康有為研究得以在一種內在的視角中再次開展,并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宮志翀此書,把康有為放到整個經學傳統(tǒng)中進行理解,正是在新時期進行康有為研究的典型之作,也顯然更貼近康有為思想的真實面貌。該書發(fā)掘了此前康有為研究從未被充分重視的問題——“人為天生”?!叭藶樘焐弊鳛橐粋€論證性理論,貫穿于康氏三世說理論。通過對“人為天生”的討論,宮志翀把康有為對“平等”“獨立”等問題的理解,推到了根本之處,也把康有為思想放到了一個可以與諸多古今大哲對話的維度上。
——陳壁生
【作者簡介】
宮志翀,北京大學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杰出青年學者,中華孔子學會經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研究領域為儒家政治哲學、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經學。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tài)》《中國哲學史》等刊發(fā)表論文10余篇,整理有曹元弼《孝經鄭氏注箋釋》《孝經學》。
【目錄】
導 論 閱讀康有為
上部 三世說的性質:以“孔子改制”為中心
第1章 “改制教主”:孔子的新形象
一 孔子形象的傳統(tǒng)勾勒
二 天命退隱、圣王湮沒:從“諸子改制”講起
三 文明:重構“改制”的主題
四 教主:重構“王”的意義
小結 文明教主、經學革命與三世說
第2章 重塑六經的性質與地位:以康有為《春秋》學為例
引言 文明變局與經學的危機
一 “《春秋》在義,不在事與文”
二 “身行乎據亂,而心寫乎太平”
小結 三世說:經學作為政治哲學
第3章 “文明進化”:歷史哲學色彩的形成
引言
一 “改制”、“進化”與經史關系的重構
二 三世說的歷史解釋功能
小結 三世說的“退化”可能
中部 三世說的內容:以“人為天生”為中心
導 論 “人為天生”:康有為大同思想的根基
引言
一 “人為天生”說的形成
二 “人為天生”的性質轉變
三 傳統(tǒng)“人為天生”說提供了什么?
四 古今之變:天人關系與文明秩序
第1章 平等與政治的消解:以“君臣”為中心
一 平等:古今的連續(xù)與裂變
二 經學傳統(tǒng)中的尊卑與平等
三 大同建構:普遍的平等與“君臣”的消解
小結
第2章 獨立自由與共同生活的消解:以“夫婦”為中心
一 獨立自由:從康有為、嚴復的倡導與憂慮說起
二 經學傳統(tǒng)中的共同生活與獨立自由
三 大同建構:絕對的獨立與“夫婦”的消解
小結
第3章 “天下為公”與家庭的消解:以“父子”為中心
一 家與私:近代以來批判傳統(tǒng)的一條主線
二 經學傳統(tǒng)中的仁與孝、公與私
三 大同建構:新的“天下為公”與“父子”的解紐
小結
第4章 文明進化與人性的成全
一 性情與王教:從董仲舒的人性論出發(fā)
二 孟、荀人性論的分判與整合
三 從性惡到性善:文明進化對人性的成全
小結
下部 三世說的困難:目標、道路與尺度
第1章 脆弱的大同
一 人本院的意義與任務
二 胎教與人性
三 生育:大同的頭等困難
小結 從“天生主義”之夢返回
第2章 道阻且長:通往大同之路
一 《大同書》的“實踐”意圖
二 游移的路線圖
三 大同離我們有多遠?
小結 褪去歷史哲學的色彩
第3章 難以把握的進化尺度
一 從“溫故知新”說起
二 三世進化的尺度困難
三 民初“共和亂局”下三世說的調整
小結 永恒的“升平世”:一種理解的可能
結語 從康有為重新認識經學及其現(xiàn)代處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