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耀 主編《斯文:張栻、儒學與家國建構(gòu)》出版
書名:《斯文:張栻、儒學與家國建構(gòu)》
主編:周景耀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時間:2016年5月
【主編簡介】
周景耀,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中文系主任,清華大學文學博士,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張栻與湖湘文化研究專委會常務理事、四川綿竹張浚張栻?qū)W術(shù)思想研究會副會長。研究成果發(fā)表在《文學評論》《北京大學學報》《清華大學學報》《中國學術(shù)》等刊物,編著《斯文:張栻、儒學與家國建構(gòu)》,學術(shù)興趣是《論語》研究、儒學、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史等。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對南宋大儒張栻研究的論文結(jié)集,主要涉及張栻的易學、理學、教育、政治、 詩學、史學等方面的研究,內(nèi)容較豐富,代表了張栻研究的最新進展。通過對南軒昔時之所思所論的探究,希望為今日傳統(tǒng)文化之傳承、中國文化主體性之建設(shè)、中國文化之特質(zhì)及其淵源流變之闡發(fā)、當下國家國族建構(gòu)、世界文明發(fā)展進程提供有益的啟示,亦望經(jīng)由張栻的研究,助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陽來復之勢的真正形成與到來。
【目錄】
趙 輝 序一 1
張?zhí)烀? 序二 3
劉 東 國學如何走向開放與自由 1
付長珍 市場時代的儒學復興與秩序重建 17
楊世文 張栻的治國理政思想及時代意義 27
蔡方鹿 張栻反對“四風”的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 44
粟品孝 “論說”與“事業(yè)”:理解張栻義利觀的兩個維度 51
文碧方 張栻與胡宏、朱熹 58
王麗梅 即體即用與體用分離 75
肖永明 申蔚竹 南宋湖湘學派對周敦頤“理學宗主”形象的初步建構(gòu) 86
楊瀟沂 吳仰湘 試論張栻的知行觀及其成因 94
殷 慧 論張栻的禮學思想 104
楊 朗 《南軒易說》中的目視 114
周景耀 張栻論諸葛亮:義利之辨與現(xiàn)代性問題 123
張申平 張栻與“湖湘文統(tǒng)” 141
寧志奇 綿竹南軒故里史跡新考 160
葉文舉 張南軒的《詩經(jīng)》研究及其詩學主張 170
黃阿莎 非與輜川做近鄰,實由造化得心源 181
鄒嘯宇 “體用相須,貴體重用” 191
胡 杰 探討張栻經(jīng)學與理學的關(guān)系 203
賴和平 究竟在何處安身立命? 213
任 仁 張栻與呂祖謙往來書信編年考證 221
張建坤 “生民”與“民生” 229
陳苛軍 張南軒“知行互發(fā)”思想對現(xiàn)代教育的啟發(fā) 249
胡俊俊 胡 瓊 張栻朱熹暗引故訓考同 253
羅晶寶 南軒故里流淌的對聯(lián)文化 263
高 雷 張栻的書院思想及其現(xiàn)實意義 267
紀洪堤 略論佛教與儒家修為的異同 274
蔣德偉 張栻太極思想與太極拳學試析 282
王明梅 高 雷 “張栻思想與民族復興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 288
【序一】
趙 輝
(德陽市人民政府市長)
2015年9月26日至28日,來自韓國,中國澳門、臺灣及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四川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等科研機構(gòu)的40余位專家學者及特邀嘉賓相聚在“古蜀之源,重 裝之都”德陽,就“張杭思想與民族復興”這一學術(shù)議題進行研討,會議圍繞張 杭思想與民族復興、張杭與儒學、張秋的理學思想、張杭的政治思想、張杭與本 地文化等議題做了廣泛的交流與討論。
德陽人杰地靈,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厚重的人文素質(zhì)與發(fā)達的重工業(yè)基礎(chǔ), 被譽為“川西明珠”,是古蜀文明發(fā)祥地。三星堆遺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白馬關(guān)、諸葛雙忠祠等三國遺蹤遍布境內(nèi),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的綿竹年畫名揚海內(nèi)外,全國四大孔廟之一的德陽文廟璀璨古今,“中國德孝城”德孝文化源遠流長。德陽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是國家衛(wèi)生城市、優(yōu)秀旅游城市、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獲中國人居環(huán)境范例獎。德陽英才輩出,誕生了三國名臣秦宓、南宋名相張浚、理學宗主張栻、狀元蘇易簡、文學家李調(diào)元、“戊戌六君子”之一楊銳等眾多名人。
南軒先生誕生于德陽綿竹,幼承家學,用功早慧,博學多才,曾師從胡宏, 深得胡宏賞識,稱“圣門有人,吾道幸矣”。南軒先生創(chuàng)建城南書院,主岳麓書院教事,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湖湘學派集大成者,與朱熹、呂祖謙并稱“東南三賢”。南軒謚宣,從祀文廟,宣公懷瑾握瑜,其“體國之忠”,“為政之勤”,“為學之謹”,“立身之正”等品質(zhì),充分展現(xiàn)其傳道濟民的濟世情懷, 光輝而短暫的一生是實踐“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開萬世之太平”的光輝典范,由此開顯了一代學宗的器識與宏愿,成為永世之楷模。
以史為鑒,可明得失,以前賢為師,可得啟迪。對張栻的政治、教育和理學思想的深入交流和探討,理清其思想脈絡(luò)和文化成就、啟發(fā)靈感、結(jié)合實際就復興中華文化提出建設(shè)性方略,是會議所追求的目標。會議的論文集行將出版,是德陽文化史上的-件大事,在此熱誠祝賀張栻研討會論文集的出版,這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存亡繼絕、傳承和發(fā)揚將起到重要作用,也將促進德陽文化事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同時也有益于帶動德陽經(jīng)濟之繁榮。
張栻的思想研究還將繼續(xù),我們對文化主體性的建設(shè)還在行進。文明貫通古今,文化連接世界,德陽人民熱忱歡迎海內(nèi)外朋友來此地調(diào)研指導、交流學術(shù)、傳播文化。
有感于斯,特以為記!
【序二】
張?zhí)烀?o:p>
張栻(1133—1180)字敬夫,號南軒,四川德陽綿竹人,是南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南軒先生講學岳麓書院,使岳麓書院名揚天下,傳承千年文脈,成為世界上最早的三座高等學府之一,在世界文化 教育界占有重要地位。
南軒先生和其父親抗金名相張浚創(chuàng)立城南書院,成為湖湘文化的重要源頭, 培育了曾國藩、左宗棠、黃興、毛澤東等杰出學生,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產(chǎn)生重要影響。南軒先生與朱子,互為師友,相與發(fā)明,傳孔孟之道、續(xù)周程之學,順應儒、釋、道三教合流的大勢,為南宋理學復興的領(lǐng)袖和集大成者,使理學成為宋、元、明、清等傳統(tǒng)社會的主流思想,影響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明朝后期,理學傳播到歐洲,影響了伏爾泰等思想家,促進了歐洲的文藝復興,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南軒先生講學城南書院和岳麓書院,傳道于靜江和江陵,倡導正人心、明人倫;成就人才、傳道濟民;敬天保民、致知力行;用賢養(yǎng)民、修德立政;報國以忠、治民以寬等思想,在南宋產(chǎn)生巨大影響,成為一代儒宗、文壇領(lǐng)袖、唯世之模,“婦人孺子聞先生之名者,皆以為賢”,“天下共仰之”。南軒先生集勞成疾、英年早逝,“柩出江陵,老稚挽車號憾,數(shù)十里不絕”,深愛廣大民眾愛戴。
南軒先生是德陽人的驕傲,是四川人的驕傲,是中國人的驕傲,其不朽思想更是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因此,南軒先生與孔子、孟子、朱子一道,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受到宋、元、明、清、民國等歷代王朝的敬重和褒揚。宋代寧宗下詔書認為南軒先生是周公、孔子、孟子后得“天之道”的人物,度宗敕建南軒書院;元代仁宗敕建碧巖書院;明代嘉靖帝敕建南軒書院,命其墓地為“官山”;清代乾隆帝御題岳麓書院和城南書院“道南正脈”,重修城南書院和南軒祠, 同治帝下詔書御刻圣旨碑:“大小文武官員、至此止步下車”;民國徐世昌總統(tǒng)為南軒家譜作序,這些都充分表達了歷代王朝對南軒先生的敬仰和愛戴。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當代的中國夢,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如果說南軒先生和朱子在南宋順應儒、釋、道三教合流的大勢,發(fā)展了理學,實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第一次復興;那么,當代中國,就要順應歷史大勢和人民群眾的期望,實現(xiàn)中國第二次文化復興。要實現(xiàn)中國第二次文化復興,當從學習南軒思想、南軒精神起,從我們每一個開始做起,這正是本書出版的重要意義所在。
天地之道不息,南軒之教不朽 !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陳喬見】荀子禮學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