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黃俊杰 著《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25-04-10 23:56:46
        標簽:

        黃俊杰 著《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出版

         

         

         

        書名:東亞儒學視域中的徐復觀及其思想
        作者:黃俊杰
        叢書:孔學堂文庫
        總主編:郭齊勇
        出版社:孔學堂書局
        出版年月:2024-03

        目錄

        第一章 思想史家徐復觀——思想史方法論及其實踐
        一、引言
        二、徐復觀的精神風貌及其學術
        三、整體論的研究方法及其實踐:與傅斯年比較
        四、比較觀點下的中國思想史研究
        五、結論

        第二章 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回顧與展望(Ⅰ)——二十世紀中國思想史脈絡中的徐復觀
        一、引言
        二、徐復觀對中國文化的解釋:與錢穆、唐君毅、牟宗三比較
        三、徐復觀的中國文化觀及其歷史脈絡:與胡適比較
        四、結論

        第三章 傳統(tǒng)中國文化的回顧與展望(Ⅱ)——二十世紀日本與臺灣脈絡中的徐復觀
        一、引言
        二、徐復觀對未來中國理想圖像的勾勒與自我定位:與澀澤榮一比較
        三、戰(zhàn)后臺灣經驗脈絡中徐復觀的“儒家民主政治”論
        四、結論

        第四章 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的參照系統(tǒng)(Ⅰ)——徐復觀對西方近代文化的評論
        一、引言
        二、徐復觀對西方近代文化與思想的批判
        三、從東亞近代知識界看徐復觀的西方近代文化觀:與福澤諭吉及胡適比較
        四、徐復觀與二十世紀中國新儒家學者論西方近代文化:與唐君毅及牟宗三比較
        五、結論

        第五章 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的參照系統(tǒng)(Ⅱ)——徐復觀對日本政治社會與文化的評論
        一、引言
        二、二十世紀初葉的中國知識分子與日本
        三、徐復觀對日本的評論及其參考架構
        四、徐復觀的日本評論之特殊性:與當時新聞媒體意見的比較
        五、結論

        第六章 古典儒學與中國文化的創(chuàng)新——徐復觀的新詮釋
        一、引言
        二、徐復觀對古典儒學的新解釋:以“憂患意識”為中心
        三、徐復觀的詮釋學方法:與唐君毅比較
        四、作為政治學的詮釋學:徐復觀與儒家思想的互為創(chuàng)造性
        五、結論

        第七章 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致謝

        內容簡介

        不論從二十世紀中國儒學或東亞知識界的角度來看,徐復觀都是一個生意盎然、活力四射的學者與思想家。本書采取比較思想史的方法,將徐復觀和他的思想,放在二十世紀中國儒學史以及東亞思想史的廣袤視野中加以分析,聚焦在徐復觀先生對“中國文化往何處去”這個問題的探索,與胡適、傅斯年、錢穆、澀澤榮一等進行比較,他的生命情調與他同時代中國當代儒家學者固然大異其趣,他的思想與他同時代的日本思想人物相較,更是具體突顯中國文化在他生命中所打上的深刻的烙印。

        作者簡介

        黃俊杰,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歐洲研究院外籍院士(2019),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儒學、史學史與方法論、戰(zhàn)后臺灣史。曾獲臺灣教育部門“國家”講座、學術獎、臺大學術研究頂尖專兮、中山學術著作獎、胡適紀念講座、杰出人才講座等。學術代表作包括《東亞儒學的新視野》、《孟學思想史論》(一、二、三卷)、《深叩孔孟》、《東亞儒家仁學史論》、《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等。

        前言


        這部書增訂新版的簡體字版,經過多年的安排,終于能在大陸出版,是非常令人高興的一件事。

        我要首先感謝摯友郭齊勇教授的提攜安排,也要感謝孔學堂書局張發(fā)賢副總編輯與他的同仁,為這部書的出版所投下巨大的心力。在簡體字版出版前夕,我想就我學習徐復觀先 生思想的因緣與心得,略加說明,以就教于本書的廣大讀友。

        在20世紀風狂雨驟的時代所誕生的“當代新儒家”諸君子,雖然學思歷程與取向各有異趣,但他們都懷抱“國族無極愿無窮,江山遼闊立多時”(徐復觀改訂梁任公詩句)的家國情懷。在20世紀歷史的狂風暴雨、歷史扉頁快速翻動的時刻,“當代新儒家”以生命拼搏,挺立民族文化的慧命。我在18歲大學一年級時,接觸熊十力先生的《讀經示要》與《十力語要》,誦讀馬一浮先生的《復性書院講錄》等書,這些經典著作中所發(fā)出的中國學問的召喚,曾觸動我的心靈,使我心馳神往,載欣載奔。后來我有機會親炙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等“當代新儒家”大師的風范,對于他們在苦難的時代里,擎起中國文化的火炬的悲愿心儀不已,對徐復觀先生1966年賦詩“豈意微陽動寒谷,頓教寸木托岑樓”中的氣魄承擔最受震撼,對于徐先生1969年賦詩“閉門猶著十年書”詩句中,對潛心學問的愿力,深受感動。這部書可以說是在以上這種主觀的 感佩、感動之下,所進行的客觀研究,是理性與感性交融之下的作品。

        在20世紀中韓日各地儒家學者之中,徐復觀先生的人格、風格與思想,都具有極其鮮明的特質。

        徐先生出身湖北浠水農村,他的生命深植在農村之中,他是“大地的兒子”,在1949年后棲遲臺島,心心念念眷懷故鄉(xiāng),他在1952年寫作《誰賦豳風七月篇——農村的記憶》,我在1965年讀到這篇文章,深受感動,他所描寫的農村的人與事,對于成長于臺灣南部鄉(xiāng)下的我,非常熟悉而親切,我在讀大學的時代,也因為關心三農問題,而旁聽臺大農業(yè)推廣學系楊懋春老師所授的《鄉(xiāng)村社會學》課程。徐先生說“流亡者的靈魂安息的地方……擺在你所流亡出來的故鄉(xiāng)故土”,道盡他對故土的眷戀之情,他在1980年10月28日的日記中說:“我們精神上最大的挫折,在于我們沒有可歸的故鄉(xiāng),因而沒有真正的家?!边@是浪跡臺島、棲遲香江的大陸知識分子共同的無聲的吶喊。

        徐先生關懷農村,心系農民,關心農業(yè),他研究中國儒學史,強調從具體的生命與生活而不是從形上學接近孔子的思想世界,他強調中國文化人在精神上都流著農民的血液,他在20世紀儒家學者之間,確實別樹一幟。在徐先生所開啟的諸多學術課題之中,“儒家民主如何可能”這個問題,最近30年來在海內外知識界最受重視,探討這項課題的各種語文的著作或論文之出版,如雨后春筍,此起彼落,蔚為一時之盛。

        進入21世紀以后,世界許多民主國家或地區(qū),都在發(fā)生所謂“民主的衰退”(democratic recession,斯坦福大學教授Larry Diamond所創(chuàng)的 名詞)的現(xiàn)象,徐復觀先生致力于以儒家價值補西方民主之不足,從而開出“儒家民主”的祈向,在21世紀確實具有新時代的“現(xiàn)代相關性”,深具發(fā)展的潛力。

        徐先生已經離開我們 40多年,但我相信他關懷三農問題的“舊夢”,他所揭示的“儒家民主”的愿景,以及其他許多學術課題,都將在21世紀獲得新的動力。

        如果本書的出版,可以在徐復觀思想與21世紀讀者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梁,將是我馨香以禱之事!

        黃俊杰
        2024年2月19日 序于臺北文德書院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