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簡“為吏”中的儒學(xué)特征
作者:邱忠來 王敏光(西安財經(jīng)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副教授;南京財經(jīng)大學(xué)特聘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xué)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三月初五日辛丑
耶穌2025年4月2日
由于資料匱乏,學(xué)界對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前的秦代政治思想史研究略顯薄弱。直至20世紀70年代末,睡虎地秦簡的發(fā)掘與整理改善了我們對秦代歷史和學(xué)術(shù)的認知狀況。作為睡虎地秦簡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吏之道》主要講述做官為吏治民的道理和規(guī)范,其中載錄了儒、墨、道、法等諸子學(xué)說。與《為吏之道》同屬一類文獻的,還有岳麓簡《為吏治官及黔首》、北大簡《從政之經(jīng)》、王家臺簡《政事之?!?。這些簡文的抄寫年代不會晚于秦始皇三十四年或三十五年,故而對我們研究焚書坑儒前的秦代政治思想史至關(guān)重要。
在睡虎地簡《為吏之道》、岳麓簡《為吏治官及黔首》、北大簡《從政之經(jīng)》中,儒家的哲學(xué)概念最多,所占地位亦最重,故而最能體現(xiàn)秦代“為吏之道”簡文的理論特征。其一,“謹”“慎”的行事態(tài)度。儒家主張“謹”“慎”的修為風格和做事態(tài)度?!墩撜Z·學(xué)而》有“謹而信”“慎終追遠”“慎于言”,《禮記·中庸》有“君子慎其獨”?!爸敗薄吧鳌币饨?,皆有謹言慎行之意。秦代為政者將“謹慎”思想引入吏治理論中,轉(zhuǎn)化成做官為吏治民的一種態(tài)度、品質(zhì)和能力。在《為吏之道》首端,“慎謹堅固”被列為官吏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和能力之一。秦代為政者一再告誡各級官吏,在做決定前一定要“慎前慮後”,且不可意氣用事,即“毋以忿怒夬(決)”。這類秦簡還反復(fù)強調(diào)謹小慎微、戒懼敬畏的態(tài)度。如《為吏之道》曰:“戒之戒之,材(財)不可歸;謹之謹之,謀不可遺;慎之慎之,言不可追;綦之綦(之),食不可賞(償)”。“慎之慎之,言不可追”,與孔子“慎于言”意義相同。在《為吏之道》末尾,秦代為政者又形象地強調(diào)了“失言”的不可彌補性。“一堵(曙)失言,四馬弗能追也。”這段話的含義與《論語·顏淵》“駟不及舌”是一致的。
其二,“恭”“敬”的人格修養(yǎng)?!墩f文》解“敬”為“肅”,指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敬”發(fā)自內(nèi)心,其外在表現(xiàn)為“恭”,所以“恭”“敬”往往連用。“恭”“敬”是先秦儒家特別重視的兩個范疇。以《論語》為例,“恭”在《論語》中出現(xiàn)13次,“敬”出現(xiàn)21次。如《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薄墩撜Z·公冶長》:“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敬”在秦簡中亦是高頻詞,在睡虎地簡《為吏之道》中共出現(xiàn)9次,在岳麓簡《為吏治官及黔首》中出現(xiàn)10次,在北大簡《從政之經(jīng)》中出現(xiàn)6次。這三種“為吏之道”簡文中所見之“敬”可具體細分為五層含義。(1)敬君上和敬上級,這是最常見的“敬”之含義。《為吏之道》《為吏治官及黔首》《從政之經(jīng)》簡文中皆有“敬上勿犯”“中(忠)信敬上”,并把“中(忠)信敬上”作為官吏五種善行之一。(2)敬事務(wù)、敬政事,即對工作要存敬畏之心。睡虎地簡從反面言敬,“臨事不敬,倨驕毋(無)人,苛難留民,變民習?。ㄋ祝?。岳麓簡從正面告誡官吏要重視所從事的事務(wù),“敬給縣官事”。(3)同僚互敬。三種簡文中均出現(xiàn)了“龏(恭)敬多讓”,并視其為官吏五善之一。(4)尊敬長輩。尊敬長輩歷來是儒家崇尚的德行,秦簡也承繼了這種美德?!稙槔糁喂偌扒住罚骸褒姡üВ┚醋尪Y,敬長茲(慈)少,絕甘分少,讓大受小?!薄熬撮L”之“長”指的是長輩,與“茲(慈)少”之“少”對應(yīng)。(5)敬重百姓。官吏在面對百姓時要存敬畏之心。《為吏之道》:“施而喜之,敬而起之,惠以聚之,寬以治之,有嚴不治?!彼⒌睾喿ⅰ爸睘椤鞍傩铡?,這里講的是官吏治民的方法和態(tài)度。
其三,“孝”“忠”的家國觀念。與儒家一樣,秦簡也重視人倫觀念。官吏在國家、社會中的身份不同,應(yīng)遵循的人倫道德規(guī)范亦有別?!稙槔糁馈罚骸耙源藶槿司齽t鬼,為人臣則忠;為人父則茲(慈),為人子則孝;能審行此,無官不治,無志不勶(徹),為人上則明,為人下則聖?!睂τ凇盀槿司齽t鬼”之“鬼”,睡虎地簡注:“鬼,讀為懷,和柔?!睂W(xué)者或讀為“惠”,或讀為“威”。對于“為人下則聖”之“聖”,睡虎地簡注:“疑讀為聽,聽從命令?!北贝蠛喿ⅰ奥}”為“通明也,仁智也,賢也”。北大簡亦有此段話,差異之處在于,睡虎地簡的“君鬼”,北大簡作“君惠”;睡虎地簡的“下聖”,北大簡作“下轅”,即“為人下則轅”。北大簡注釋認為“轅”當讀為“儇”?!墩f文·人部》《方言》卷一:“儇,慧也?!薄稄V韻·仙韻》:“儇,智也?!笨梢姡百亍笔侵腔鄣囊馑?。所以,“下聖”和“下轅”意近,都是指為下者要仁智,有智慧,有才藝。從思想義旨上講,簡文中的“君鬼”或“君惠”“臣忠”“父慈”“子孝”“上明”“下聖”或“下轅”,體現(xiàn)的均是儒家倫理觀,強調(diào)作君主的要柔和,作大臣的要忠誠,作父親的要慈愛,作子女的要孝敬,作上級的要圣明,作下級的要仁智。睡虎地簡還指出,君鬼(柔)臣忠、父慈子孝,是政治之根本;志徹官治、上明下圣是政治之綱紀。可見,睡虎地簡已把儒家政治倫理和家庭倫理提高到治國理政的高度。
其四,“尊賢”“事賢”之原則。北大簡《從政之經(jīng)》的末尾有一節(jié)題目作“賢者”的通欄書寫的文章,“賢者”二字,寫在9-038號簡第壹欄。其曰:“賢者自立,猶日月見也。人之欲事賢,如賤不忘貴,貧不忘富,為身慮必不誤。我心非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君子得賢士而丈(杖)之,猶乘良馬也,賢士得明上而御之,猶王華粱、造父也?!薄百t者”一詞在《韓非子》與《呂氏春秋》中均多見,如《韓非子·五蠹》:“且世之所謂賢者,貞信之行也?!薄秴问洗呵铩び惺加[·謹聽》:“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倍械摹百t者”是德才兼?zhèn)渲耍矸菁瓤梢灾冈谡徽?,亦可指非在政位者?!稄恼?jīng)》中的“賢者”亦是如此,他們擁有堅如磐石的高貴品質(zhì)和治國理政的突出才能,希冀“得明上而御之”,而“君子”亦要“得賢士而丈(杖)之”。但是,《韓非子》《呂氏春秋》中的“賢者”不是法家的理想人物,而是儒家的理想人格。在思想傾向上,北大簡所見“賢者”也屬儒家,而非法家。從取材特色上看,這段文字與儒家典籍息息相關(guān)?!百t者自立,猶日月見也”,與《論語·子張》子貢所云“仲尼,日月也,無得而踰焉”有關(guān)?!拔倚姆鞘?,不可轉(zhuǎn)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則源自儒家所崇之經(jīng)典《詩經(jīng)·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外,睡虎地簡《為吏之道》還提出了“尊賢”命題,并視“賤士而貴貨貝”為“吏有五失”之一。岳麓簡《為吏治官及黔首》有“吏有五過”,其中一過是“閑(賤)士貴貨貝”。
從《為吏之道》《為吏治官及黔首》《從政之經(jīng)》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在秦代政治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儒家思想的影響應(yīng)該是相當大的??鬃釉唬骸罢?,正也。”秦簡將儒家的道德學(xué)說轉(zhuǎn)化為官吏“正行脩身”的為政規(guī)范。睡虎地簡《為吏之道》曰:“毋喜富,毋惡貧,正行脩身,過(禍)去福存?!痹缆春啞稙槔糁喂偌扒住芬嘤小罢忻懚怼?。以儒家思想來“正行脩身”,意在培養(yǎng)恭敬多讓、寬容忠信、戒懼謹慎的官吏。這與史籍所載秦代官吏形象截然不同。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代《韓非子》學(xué)術(shù)史研究”(22XZX009)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