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趙法生】人為什么會扒祖墳——河南平墳運動的歷史文化透視

        欄目:殯葬改革
        發(fā)布時間:2012-11-27 08:00:00
        標簽:
             
            
             
             
            人為什么會扒祖墳
            ——河南平墳運動的歷史文化透視
            作者:趙法生(中國社科院宗教所)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西歷2012年11月27日
            
            
            
            中國是一個沒有基督教式的一神教信仰的民族,所以最初來到中國的西方人斷言中國沒有宗教,他們自然是錯了,這是一個基于西方宗教模式誤讀中國信仰的典型案例。是的,中國沒有耶和華那樣的神靈,但我們的先民并不缺乏信仰,祖先崇拜正是這一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的祖先在殷商時代就已經(jīng)成了神靈,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中有大量祭祀先祖的記載,殷商王室發(fā)明了世界上最為復雜的祖神祭祀形式——周祭制度,輪流以五種祭法逐日祭祀從上甲開始的33位先王以及24位先妣,遍祭一次大約需要36旬,其祖先祭祀之隆重周詳可謂舉世無雙。殷王如此頻繁地祭祀先祖絕非沒有目的,他們在乞求先祖?zhèn)儽S印?nbsp; 
            
            河南是殷商王朝的主要活動區(qū)域,“惟殷有典有冊”,殷人發(fā)明了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為古老的中國文字,這些文字又保留了中國最為上古的王室祭祖制度,我們真應該對于古代的河南人表達由衷的敬意。尋常百姓家開始墓祭的時間肯定要晚一些,在那樣的洪荒時代,墓地甚至還沒有墳頭,孔子在《禮記》中曾說過“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的話,說明遠古時代的墓地只有墓室而沒有墳頭。但《周禮》上已經(jīng)有了按照爵位決定墳墓高度的記載,說明貴族和大夫之家自周代已經(jīng)開始封墓為墳,春秋時期應該已經(jīng)進入尋常百姓家了。
            
            然而這個看似尋常的墳頭一旦出現(xiàn),就注定要在中國文化中扮演非同尋常的角色。那是已逝的先祖的居所,被稱為陰間;又是我們這些生者的歸宿,所以又稱為陰宅。人生苦短,陽壽有限,但陰間的日子似乎是超越時空界限的。飽受科學思想的現(xiàn)代人或許嘲笑先民的迷信,但它本質(zhì)上體現(xiàn)的是人對于永恒的追求,而追求永恒乃是人的天性,雖小民亦有此權利。所以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象中國人那樣重視陰宅的建設,普通的生活用具不必說,唐太宗臨死前對即將繼位的太子說還要借他一件東西,王羲之的《蘭亭序》手稿 ,大概是想象著安排自己在另一個世界的業(yè)余生活吧?
            
            祖先崇拜在許多民族都有,在有的民族中逐漸被多神或者一神教崇拜所取代,何以它對于華夏民族特別重要呢?這與作為中華文化主體的儒家思想密切相關。儒家的人生信仰其實一個多層次的復合,傳統(tǒng)中國許多家庭中供奉的牌位—“天地君親師”最足以代表其內(nèi)涵,其中的“君”在辛亥革命后已經(jīng)代之以“國”字,在“天地國親師”五者中,“親”具有特殊意義,儒家將孝道視為培養(yǎng)仁德的基礎,以孝悌為仁愛之本,又說仁愛始于家庭,一個連生身父母先祖都不敬重的人怎么會熱愛國家呢? 
            
            因此,祖塋之于中國人,猶如教堂至于西洋人。中國人可以沒有祠堂,沒有寺廟,甚至沒有天壇、地壇,但我們不能沒有祖塋。一個沒有了祖墳的中國人將失去其最后的精神棲息地,他將注定被放逐和流浪。因此,清明節(jié)放公假便不能不成為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標志性事件。
            
            因此那個小小的土堆,絕不只是尋常的一抔黃土,三千多年來,它已經(jīng)成為國人最深摯的情感維系和信仰寄托,它不僅是每個家庭與宗族的祖墳,更是中國文化的祖墳,是中國文化的命脈之所在。
            
            正如黑格爾所預言的,一切重大的歷史事件都會出現(xiàn)兩次。經(jīng)歷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人大概都不會那一場全國性的掘墳運動,那是在打倒封資修和農(nóng)業(yè)學大寨的口號下,對于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人精神生命的一次歇斯底里式的大破壞。我們至今難以忘懷,數(shù)不盡的祖墳被掘,碑刻被毀,成片的祖林被砍伐,祖先的遺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然而,人們或許做夢也沒有料到,四十多年后,在號稱已經(jīng)徹底否定文革多年后的今天,這種倒行逆施竟然有一次在中原之地重新上演。從其形式上看,這次扒墳運動可以看做是上一次運動的重演,都是政府主導的、強制性的而且是以運動的方式對于祖墳的大破壞。記者的調(diào)查早已披露了許多有關周口世平墳運動的細節(jié),周口市長要求平墳要“一鼓作氣,堅決平,遷到位,不留死角”,對平墳前五名鄉(xiāng)鎮(zhèn)各獎30萬,留1個墳頭罰鄉(xiāng)鎮(zhèn)1000元,對平墳工作表現(xiàn)突出的干部優(yōu)先提拔重用,不力者將會受到誡勉談話或被采取組織措施,看到這一切,你不由得不想起魯迅小說《藥》中駝背五少爺?shù)脑?,瘋了,簡直是瘋了!公權力竟然堂而皇之地逼迫人們自平祖墳,古往今來的人類之罪惡,莫此為甚?
            
            河南周口的這次扒墳運動是以殯葬改革的名義進行的,然而,多少對于今天的地方經(jīng)濟模式有所了解的人都不會不明白其背后的房地產(chǎn)動機。通過新增土地來增加建設用地的指標,使更多的項目得以上馬。為此,地方政府不惜強拆民宅,迫使農(nóng)民上樓,釀成了無數(shù)民間抗爭?,F(xiàn)在,他們又打起了祖先墳墓的主意,如此而已。
            
            殯葬改革自然是可以探討的,但是,如果這就是所謂的殯葬改革,那么,這只能是說是對于改革二字的赤裸裸的褻瀆!我們只能發(fā)出這樣的慨嘆:改革,改革,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如果有人為河南扒墳背后的GDP沖動辯解,我們只要看一下十年浩劫中全民扒墳運動的結(jié)果就行了,全民掘墳的時代恰恰是全民大饑荒的時代,停止扒墳讓農(nóng)民自主經(jīng)營自己的土地,雖然人口依然在持續(xù)增長,人民卻很快得到溫飽。掘祖宗墳墓以造田者,必受饑荒之苦,那是上天的詛咒,惡德的報應,是對于倒行逆施的天譴。
            
            這種文革式的有組織大規(guī)模自掘祖墳運動,在中外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值得反思的是,它何以數(shù)十年之后就死灰復燃呢?原因在于文化大革命缺少真正的全民反思。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徹底否定文革,但因為缺少真正的反思,它便不能不淪為一個口號。事實上,文革已經(jīng)過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學界對于這場導致了巨大民族災難的十年動亂的本質(zhì),卻迄今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文革的本質(zhì)是什么?是反文明,反人道,反人性。文革的文化口號是批判封資修,修正主義姑且不論,所謂“封”就是傳統(tǒng)文化,所謂資其實是近代文明,一場政治運動竟然以否定人類有史以來的全部文明成果為口號,不正足以表明其反文明的性質(zhì)嗎?所以文革期間的燒書運動和愚民政策不過是其不言而喻的結(jié)果而已。 一個鼓勵兒子批斗父親,鼓勵妻子揭發(fā)丈夫的運動,豈不是違背倫常,背離人道,違背人性?至于有些人無知青年將文革解讀為人民的節(jié)日,那不用過是一廂情愿的迷思,文革只賦予了人們作惡的權利,從未給予人真正的自由和尊嚴,因為真正的自由和尊嚴是以法治為前提的。由于對于這場反人性、反人類、反人道的運動缺乏真正的研究和反思,才使得它陰魂不散,屢次沉渣泛起,先有重慶事件的出現(xiàn),后有河南周口市扒墳運動的興起。
            
            但是,如果我們將十年浩劫中的掘墓運動與本次河南的扒墳運動完全混為一談,便有失客觀,盡管二者同是政府主導下強制性的扒墳運動,卻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差異,即,前者是一場政治文化大革命的結(jié)果,后者卻是一場經(jīng)濟文虎大革命的組成部分。前者的特征在于以政治掛帥和政治壓倒一切,以政治泯滅人性,毀壞人倫,后者則是以經(jīng)濟壓倒一切,泯滅人性,摧毀人倫。在反人道、反人性、反人倫方面,它們可謂殊途同歸了。經(jīng)濟文化大革命和政治文化大革命盡管路徑不同,但本質(zhì)一樣,都是不受制約的公權力對于人性、人道、倫常和文明公然踐踏!是革文化的命,革人性的命。
            
            這兩種文化大革命將對中國文化的直接后果,就是道德的瓦解、心靈的扭曲和人格的畸變。傳統(tǒng)君子人格的培育以主敬為本,所謂“涵養(yǎng)在主敬,進學在致知”,主敬的培養(yǎng)以祭禮為本,而一個親手將自己祖墳掘開的人——既使他是被逼無奈的,還會有什么敬畏,有什么底線,還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他墮落為一個衣冠禽獸又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這樣的社會終于道德淪喪,誠信喪失,不知廉恥為何物,還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嗎?
            
            當今的成年人熱衷于談論八零后、九零后,仿佛面對一群從天而將的妖怪,仿佛真的沒有意識到他們不過是六零后的兒子,五零后的孫子。人文素質(zhì)的降低并不是從八零后、九零后開始的,他們不過是中國人長期反文化、反人性的社會運動的苦果。曾子曾經(jīng)告誡人們:“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這是真正的警世恒言!有人說十年浩劫的政治文革造成了無產(chǎn)、無知、無德、無情、無法、無天的一代中國人,而經(jīng)濟文革對文化的摧殘、道德破壞和人心的扭曲同樣不可小覷,它的后果正在逐漸顯現(xiàn)出來,要斷言這兩種“文革”對中華文明摧殘到何種程度,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因為這一進程本身尚未結(jié)束。
            
            身居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大陸中國人正在以其缺乏教養(yǎng)而聞名于世,如果我們真能知恥而后勇,三省吾身,痛自改悔;真想撥亂反正,一匡天下,挽救人心,必須從保護先人的墓地開始,這是建設一個文明國家的前提,也是維系正常人性而不至于喪心病狂的底線。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