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顧鈞】美國孔子研究的開山之作

        欄目:海外儒學
        發(fā)布時間:2014-06-29 10:58:49
        標簽:


        美國孔子研究的開山之作

        作者:顧鈞

        來源: 中華讀書報

        時間:20140528日 


         



         1949年,美國學者顧立雅(Her?rlee G. Creel,19051994)出版了他的孔子研究專著《孔子其人及其神話》(Confucius: The Man and the Myth),后又以《孔子與中國之道》(Confucius and the Chinese Way)為書名再版。全書分為三部分:背景、孔子、儒學;附錄部分則是對《論語》可靠性的辨析。該書問世后,立刻得到了國際學界的廣泛關(guān)注和好評,學術(shù)性書評達20篇之多,其作者包括戴聞達(J. J. L. Duyvendak)、恒慕義(Arthur W. Hummel)、修中誠(E. R. Hughes)以及旅美華裔學者楊聯(lián)陞、陳榮捷、徐中約等著名漢學家。

         

        1920年代開始,美國逐漸培養(yǎng)出了自己的職業(yè)漢學家,顧立雅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1929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此后在哈佛大學從事漢學研究,19321936年由哈佛燕京學社資助到北京進修,1936年出版了《中國之誕生》(The Birth of China)一書,成為西方學界第一部利用殷墟考古資料對商周史進行綜合描述的著作。這樣的知識背景和前期準備是以往研究孔子的西方學者所不具備的。顧立雅研究孔子的目標是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他關(guān)注的中心是:孔子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其思想到底是怎樣的?

         

        顧立雅在選擇史料時非常謹慎嚴格,他在附錄中對于《論語》可靠性的辯證就是最好的說明。他認為《述而》“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章、《子罕》“鳳鳥不至”章、《季氏》“邦君之妻”章以及《堯曰》首章等都是后人所加,不足信。他在使用《左傳》、《史記·孔子世家》、《墨子》、《孟子》、《荀子》等史料時也都做了細致的考辨。但可惜顧立雅的考辨有時有點過猶不及。比如他極力否定孔子做過魯國的司寇,因為《論語》中沒有提到,《墨子·非儒》中提到了,但顧認為這一章是“后人附加”的,《孟子》提到此事則是在孔子去世百年之后,在顧看來已經(jīng)屬于“儒家傳奇”,而《左傳》只是在一個不經(jīng)意的地方提到,而“如果孔子曾是魯國司寇的話,《左傳》應該相當完整地描述他的政治舉措?!保ㄖ凶g本第3941頁)這樣的辨析難以讓人信服。另外顧立雅相信崔述“《史記》之誣者十七八”(《洙泗考信錄》)的論調(diào),對于其中的史料始終小心翼翼;但實際上《史記·孔子世家》是古代文獻中有關(guān)孔子生平的最可靠的史料,這已為當代學術(shù)所日益證實。

         

        從這些考辨中不難看出顧立雅的“疑古”傾向,這應該和他的留學生涯有關(guān)——1930年代正是“古史辨”派如日中天的時代。顧立雅1932年到北京后很快就結(jié)識了顧頡剛等中國學者,聆聽并接受了顧的不少疑古觀點:“《古史辨》第一集顧頡剛先生謂《盤庚》為商書中之唯一可信者,至于近年,顧氏之意見已與前日不同。顧氏曾與余言,《盤庚》乃周初人所作,至東周以后曾經(jīng)學者所修改,則《盤庚》亦非商代文字。”這段文字出現(xiàn)在顧立雅在北京時期撰寫的《釋天》一文中,該文后來在顧頡剛的關(guān)照下發(fā)表在《燕京學報》第18期(1935年)上。

         

        顧立雅雖然在文獻上“疑古”,但在價值取向上對中國古代文化卻是十分熱愛,甚至是崇拜的。這和經(jīng)過“五四”洗禮的顧頡剛等人完全不同。關(guān)于兩位顧氏的交往,海倫·斯諾(Helen F. Snow,埃德加·斯諾夫人)在《旅華歲月》中回憶說:“顧立雅對古代和孔子十分崇拜。我記得有一天,我請他和顧頡剛一塊吃午飯,因而引起一場激烈的爭論?!欘R剛這個批判性的學者是我們在中國結(jié)交的最有吸引力的朋友之一……”顧頡剛對中國古代文化的批判態(tài)度顯然是他和顧立雅爭論的焦點。

         

        近代以來,孔子運交華蓋,無論中外,他和他的學說被認為是中國落后的精神根源,是保守、反動、專制主義的代名詞。作為一個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孔子的學者,顧立雅認為自己有義務(wù)為孔子正名,因此他在全書第二部分討論仁義禮智信的時候,著重強調(diào)了孔子的“民主”思想和他的革命性,在《儒學》部分,他撇開孔子思想在唐宋元明清的演化,而大談孔子對于十七、十八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影響,以及對孫中山領(lǐng)導的民主革命的影響。對于這部分內(nèi)容和章節(jié)安排,一些書評提出了質(zhì)疑甚至批評,這從學理上來說也許有一定的道理,但似乎未能體察到顧立雅的用心。顧立雅是一個有著明確價值觀和寬闊世界眼光的思想者,他寫孔子不僅具有學術(shù)史的意義,還有思想史的價值。

         

        當然,這本書的主要價值還是在學術(shù)方面,除了許多個人見解外,顧立雅也十分重視引用中國學者如胡適、錢穆、馮友蘭等人的研究成果;除書面觀點外,還有口頭文獻。1940年代顧立雅邀請董作賓到他所在的芝加哥大學講學,其間經(jīng)常向董請教,顧立雅在該書中引用了三次與董的口頭交談。董告訴顧,根據(jù)他20多年的研究,甲骨文中沒有出現(xiàn)過“道”、“陰”、“陽”、“地”這幾個字,刑罰在商代的使用也不普遍。(中譯本第127205、206頁)

         

        作為一個美國學者,西方文獻更是他的看家本領(lǐng)。該書的注釋和參考書目都很詳盡,一冊在手,就基本上可以全面了解20世紀上半葉中外學者在先秦思想史研究上的主要成就和問題。同時該書又開啟了20世紀下半葉美國孔子研究的先河,無論是《孔子:即凡而圣》(Confucius: The Secular as Sacred,1972)、《通過孔子而思》(Thinking through Confucius,1987),還是《制造儒家》(Manufactur?ing Confucianism,1997)、《論語辯》(The Original Analects1998),它們都無法繞開顧書開創(chuàng)性的研究。

         

        由于該書的重大價值和影響,早在1992年就被譯成中文,2000年修訂再版。此次2014年版是再次修訂版。我的讀書經(jīng)驗是,如果一本書有兩個譯本,優(yōu)先看后出的版本,因為一般都是后出轉(zhuǎn)精。多年前我讀該書2000年版時,就深感譯文平實流暢,中文文獻的回譯準確到位,還有不少譯注對原著的文獻和觀點進行了簡明扼要的辨析,對于其中過于“疑古”部分的辨析尤見功力,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專家之手。后來了解到譯者高專誠先生曾出版過多部有關(guān)孔子和儒學的專著?,F(xiàn)在該書第三版又問世了,比第二版又有不少改善。這對于研究中國思想史和美國漢學史的學者以及對此有興趣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

         

        責任編輯:李泗榕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