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袁偉時】中國傳統(tǒng)文化:輝煌·歷史危機·現(xiàn)實危險

        欄目:批評爭鳴
        發(fā)布時間:2014-10-29 21:09:30
        標簽:
        袁偉時

        作者簡介:袁偉時,男,西元一九三一年生,廣東興寧人。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中國現(xiàn)代哲學史稿》《晚清大變局中的思潮與人物》《路標與靈魂的拷問》等。主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叢書》《荒原學術(shù)文叢》《牛虻文叢》等。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輝煌·歷史危機·現(xiàn)實危險

        作者:袁偉時

        來源:《財經(jīng)》雜志2014年第30期

        時間:甲午年閏九月初四

              西歷2014年10月27日

         

         

        現(xiàn)代國家文化一定是多元的。文化選擇權(quán)屬于公民個人。只有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下,各種文化才能共生并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也須臾離不開自由問難和辯駁。任何國家的文化只有在自由交流的情況下,才能揚長補短,避免僵化。

         

         

        傳統(tǒng)文化熱氣沖天。合理的、極端的,紛紛出場。如何看待這一文化現(xiàn)象?從19世紀爭吵到現(xiàn)在,該有一個清醒的小結(jié)了。為此必須縱看歷史,橫觀世界,俯覽現(xiàn)實,冷靜思考幾個基本問題。

         

        縱看歷史:

         

        震撼心靈的三大景象

         

        檢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三大景象:

         

        第一,耀眼的輝煌。

         

        從商代起算至道光年間,3000多年的歲月形成了一個人口高達4億多——世界第一、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二的共同體,其思想文化的主要支柱是漢族的傳統(tǒng)文化。這個燦爛的文化擁有世界最豐富的典籍,源遠流長的各個思想流派,獨特的文學藝術(shù),在世界歷史上占有重要一席的科學技術(shù)成就,至今仍在發(fā)揮重要作用的中醫(yī)中藥。這個文化大體上與當時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相一致,且影響超越國境,澤被東亞。如此等等,都已銘刻在人類史冊上。

         

        第二,歷史的危機。

         

        17世紀以后乃至更早,中國已經(jīng)在社會生活的主要方面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15世紀地理大發(fā)現(xiàn)改變了世界各大帝國并立并存的局面,以世界市場的開辟和擴大為基礎(chǔ),各國聯(lián)系日益緊密,興盛衰敗層見迭出,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東方各國逐步淪落尤為明顯。近年來,在反西方中心論的旗號下,歷史分流說流行一時;仿佛東方并未衰落,而是文明類型的差別,并無軒輊之分。有些國人因此沾沾自喜,甚至為直至19世紀中國經(jīng)濟總量仍然高居世界第一之類的話語所陶醉,忘乎所以。

         

        先不說那些總量第一的估算是否可靠, 1825年世界總?cè)丝诩s10億,而中國人口已接近4億,占世界人口總數(shù)的40%?!鞍串斊谫徺I力評價法計算,1600年中國占世界GDP的比重約為四分之一。1840年下降到了不到五分之一?!薄爸袊司鵊DP在1600年時大約只有英國的40%,與美國(地區(qū))比較接近;1700年不到英國的三分之一,略超過美國的70%;1820年不到英國的五分之一,略超過美國的四分之一;1840年為英國的16%,美國的五分之一?!边@是值得夸耀的第一,還是令人痛心的落后?

         

        數(shù)字后面是制度落后、文化落后。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承襲宗法專制制度的大清帝國沒有靠自己內(nèi)生的力量轉(zhuǎn)型為現(xiàn)代社會。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從1840年起計算,僅僅辯論是不是應該接受人類創(chuàng)造的先進文化就花了60年!義和團闖了彌天大禍,京師第二次被占領(lǐng),賠了巨款,大清帝國才開始老老實實全面學西方。主要障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依據(jù)這個文化體系建構(gòu)的社會制度。代表當時主流文化的朝野人士堅持什么?

         

        1.中國是天朝上國,只準以華變夷,不準以夷變?nèi)A!這是儒家堅持的天經(jīng)地義,核心價值!

         

        2.在儒家三綱六紀固化為制度后,人都成為等級差序格局下的臣民、子民,任何超出圣人和經(jīng)典教導的行動都是不容許的。

         

        3.皇帝是最高無上的“圣上”,集全部統(tǒng)治權(quán)力于一身。只要他高興,可以隨時砍掉任何大臣的腦袋,死后也可以挖出來鞭尸。有些年代,他分給臣下較大權(quán)力;但這是隨時可以收回的,而且分享者同樣是大大小小的專制者,百姓沒有相應得到更大的自由。

         

        于是我們看到的是:

         

        中國人不乏創(chuàng)辦企業(yè)、發(fā)展內(nèi)外貿(mào)易的沖動,但是官府的答復是兩個字:不許!要辦也只能官辦!

         

        18世紀就有大臣給乾隆爺上書,不廢除科舉,人才無法生長。皇上置若罔聞!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少年,只能繼續(xù)讓自己的頭腦被幾部儒家經(jīng)典箍死,現(xiàn)代文明的新成就要進入中國步履維艱!

         

        時至今天仍有自封或互相吹捧的儒家“大師”,信誓旦旦斷言儒學可以醫(yī)治中國乃至世界的痼疾。他們故意回避17世紀至19世紀中國向現(xiàn)代社會轉(zhuǎn)型失敗的主要障礙就是儒學!

         

        第三,危機來自自身的缺陷。

         

        古往今來的文化、思想、學術(shù),都是在不斷克服自己的缺失和弱點中前進的??墒侨鍖W為主體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我更新能力薄弱。

         

        1.儒學從誕生之日起就以灌輸信條為特征,對異端缺乏寬容大度。它與權(quán)力結(jié)合后,更不準他人議論,“非圣無法”,罪不容誅!沒有外來的沖擊,堵塞了自我更新的道路。

         

        2.儒學自我定位主要是教化子民的工具,匡扶圣主的拐杖,漢以后就極少激烈的辯駁了。后果是形式邏輯不發(fā)達;懷疑和自由精神不足;儒生們以皓首窮經(jīng)為榮,砍斫了儒學內(nèi)生的自我更新能力。

         

        3.與西方文化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古以來把數(shù)學、邏輯、法律等學科排斥在教育體系之外,熟讀儒家經(jīng)典成為主要上升渠道,導致知識階層視野狹窄,創(chuàng)新能力嚴重不足。

         

        如此等等都是包括儒學在內(nèi)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明顯至極的缺失,已經(jīng)給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令人寒心的是,當代儒學信徒仍然熱衷灌輸信條,俯伏在圣人腳下,在堵塞儒學前進道路的同時,繼續(xù)充當愚民的工具。

         

        俯覽現(xiàn)實:

         

        已擺脫被摧殘、壓制的處境

         

        如何判斷當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狀況?

         

        它已擺脫了被摧殘、被壓制的處境,“國學”已是今日的顯學。

         

        所謂國學不過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準確和不恰當?shù)谋磉_。學術(shù)無國界。日本人造出“國學”一詞,旨在壓抑外來的儒學和佛學影響,抬高本土的神道和武士道。中國人跟在他們屁股后面鼓噪,意欲何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立即掀起的所謂“學術(shù)批判”、“思想改造”,至“文革”期間登峰造極,導致一場“破四舊”大劫難,破壞公私財產(chǎn)和文化遺產(chǎn),折磨知識階層,視生命為草芥,罪行累累。當下的“國學”熱就其可以理解的一面而言,是對“文革”時期摧殘文化登峰造極的野蠻行為的反彈。

         

        任何民族都應珍惜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保護物質(zhì)、非物質(zhì)的文化遺產(chǎn)是政府的責任;繼承和弘揚本國和世界的文化則是知識階層的本職。中國人要不要傳承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是個偽問題。傳統(tǒng)是割不斷的,它無所不在。除非你不說華語,不寫漢字,傳統(tǒng)文化無從回避。

         

        在看到和不能忘記過去的壓制和破壞的同時,必須注意當下的變化。

         

        學術(shù)層面對儒學和其他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早就不存在任何障礙;大批財政資金正源源不斷注入這類項目。幾個規(guī)模宏大、耗資巨大的整理典籍、研究古代文化的工程正在進行。夏商周斷代工程;以《儒藏》為代表的文獻整理和研究工作以及重修清史工程等等;乾隆時代編四庫全書,望塵莫及!

         

        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風俗習慣,也順暢恢復。各地政府紛紛把一些民間慶典提升為當?shù)氐墓?jié)日,娛樂和商業(yè)結(jié)合,煞是熱鬧。

         

        總之,經(jīng)過30多年的撥亂反正,傳統(tǒng)文化已上升為顯學。說它仍然處于受壓制或不被重視的狀態(tài),并不符合實際。細懌其意,不無過分抬高其地位或抵制他人議論它的是非得失之嫌。

         

        當下的危險:儒學冀圖超越

         

        它不應和無力超越的邊界

         

        任何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都有長短。正確的態(tài)度是揚長避短或揚長補短。

         

        修身是儒學之長。剔除不符合自由、平等的內(nèi)涵,它多年凝結(jié)的道德規(guī)范、修身方法等等可以直接繼承。與此緊密聯(lián)系的與人相處的某些智慧,也有可取之處。培養(yǎng)浩然正氣,堅持正義更是珍貴遺產(chǎn)。好些政治智慧也是值得珍惜的。

         

        問題是現(xiàn)在的某些儒學提倡者走的是歪道。

         

        第一,構(gòu)筑抵制外來文化的思想堡壘。

         

        把所謂“國學”作為文化的聚焦點,就值得質(zhì)疑。學術(shù)無國界。洋人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算不算“國學”?20世紀從國外引進并已生根開花的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是不是“國學”?除了概念不清外,更可怕的是排外。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固然受難,更為殘酷的攻擊指向外來的現(xiàn)代文化。這一狀況沒有得到徹底糾正。

         

        一些國教派及其盟友——新左派今天仍叫喊反對“文化侵略”、“文化殖民”!研究“文化安全”也成了可以拿到大把政府資金的課題。

         

        任何國家的文化只有在自由交流的情況下,才能揚長補短,避免僵化。文化的特點是在人們的自由選擇中自然更替。除了外敵入侵、軍事占領(lǐng)下的奴化教育,世上沒有所謂“文化侵略”和“文化殖民”。提出這樣的概念旨在構(gòu)筑限制文化自由交流的思想堡壘,在把自己打扮成愛國英雄的同時,推銷自己從西方販賣過來的極端思潮!

         

        文化同樣不講國籍。在這個領(lǐng)域只分真善美還是假惡丑。國人喜愛洋鬼子發(fā)明的電影、話劇、歌劇、芭蕾……從小學習物理、化學等等外來科學、技術(shù)就危及國家安全了嗎?或者是讀莎士比亞是漢奸,看抗日神劇則成了愛國典范?一些人哄騙官員、忽悠百姓,說只要服食他們炮制的丹膏丸散,中國文化立馬穩(wěn)如泰山!其實那些直接或間接的封閉措施只能讓中國人狹隘、猥瑣,失去無所畏懼的創(chuàng)新精神,置中國文化于失去根基的危險地位。

         

        第二,一群掛牌或沒掛牌的國教派崛起,玩弄“政治儒學”,要求把儒學變?yōu)閲蹋綀D排除他們認為不利于自己特權(quán)的各種學術(shù)文化。

         

        例如,他們鼓吹修改學術(shù)規(guī)范,把國際學術(shù)界公認的概念一一重新修改,把他們認為危險的思想因素一一剔除干凈,建立“中國式”的概念體系。

         

        學術(shù)沒有定論,任何結(jié)論和概念都可以修改或推翻。但是,這只能在國際學術(shù)平臺上自由討論、問難辯駁中決定是非。而國教派追求的是依靠權(quán)力,把自己的主張宣布為“中國式”的真理,排斥他們眼中的“異端邪說”。揣迎上意,冀圖與權(quán)力結(jié)合,忽悠蕓蕓大眾,用政治帽子壓制不同意見,阻礙求真,這就是他們的邏輯。

         

        又如,他們力求修改現(xiàn)代社會基本制度,謀求少數(shù)人的特權(quán)地位。

         

        他們提出:國家最高權(quán)力掌握在通儒院、國體院和庶民院。通儒院由儒學之徒組成,領(lǐng)袖人選應由學者提名,檢驗他們對儒家經(jīng)典的熟悉程度。國體院領(lǐng)袖由孔子的后代繼承;其他成員則從圣賢、統(tǒng)治者和各大宗教領(lǐng)袖的后代中遴選。最后,庶民院應由大眾選舉產(chǎn)生或由各機構(gòu)的領(lǐng)導擔任。一項議案必須經(jīng)過至少兩院同意才能通過。最高原則是“保護儒家神圣合法性的首要地位”。

         

        說到底,就是他們這些自封的儒家大師和歷代統(tǒng)治者及所謂圣賢的后代在國家最高權(quán)力機關(guān)中擁有否決權(quán)。自由、平等、民主這些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原則,通通被他們踩在腳下。

         

        問題是,你們憑什么要享有這些特權(quán)呢?捧著四書就可以向上爬的年代早已過去。憲政就是憲政,與儒學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把憲政或政治與某種宗教聯(lián)結(jié),往往導致社會動亂不止。中東的亂局、ISIS的猖獗觸目驚心;中國也不乏宗教極端主義者,千萬不要玩火!不要以為這些是少數(shù)人的夢囈,他們出書、辦報,有一群信徒并與新左派結(jié)盟。在尊重他們的言論自由的同時,必須揭露他們的謬誤。

         

        為了支撐這樣的錯誤理論,他們明目張膽偽造歷史。西周在他們筆下成了儒家憲政的典范??墒?,他們引以為據(jù)的文獻,居然是早有定論的偽書:《古文尚書》。以考古成就為基礎(chǔ)的西周研究碩果累累,竟被他們一一踏在腳下。如此藐視學術(shù),令人吃驚!

         

        第三,他們哄騙乃至強制少年兒童讀腐朽的《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

         

        廣州市教育局不久前就撥款幾千萬元在各校設(shè)置讀這兩部古代蒙學課本和其他儒學書籍的課程。有此類措施的地方比比皆是。這樣的超出中小學教育綱要的措施恰當嗎?為什么不用寶貴的資金建設(shè)書香校園,讓學子們閱讀全世界最好的兒童和青少年讀物呢?

         

        先看《弟子規(guī)》?!笆码m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講的都是行為規(guī)范。真的言行一致,培育出來的是事事看人臉色的小奴才。說了不做,變?yōu)樾擅媾桑 坝H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苯毯⒆觽冞@樣做,出了事,要不要追究法律責任?“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边@是儒學一貫推銷的禮儀,2000年來制造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假孝子,真兩面派。時至21世紀,為什么還要販賣這些破爛?“非圣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别B(yǎng)十萬思想警察也辦不到這一條。你們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孩子們相信這樣的歪理,真是功德無量??!

         

        再翻翻《三字經(jīng)》。這部書全文1722字,涵蓋了當時天文、地理和其他自然知識,道德規(guī)范和各種人文知識,包括中國的朝代、學術(shù)史、典籍史。就學術(shù)維度看,這些知識絕大部分都應更新了。就教育維度看,內(nèi)容繁復,根本不是孩子們所能理解的。兒童教育的始點應該是培育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懷疑精神,死讀《三字經(jīng)》與之背道而馳?!吧现戮聺擅?。揚名聲,顯父母?!彼鶄鬟f的諸如此類的倫理觀念,更值得斟酌了。

         

        更大的潛在危險:

         

        中國人會不會缺席軸心時代?

         

        再從全球的角度看看中國文化問題吧。上述種種行為的最大的危險是對外培植夜郎自大心態(tài),對內(nèi)灌輸尊圣宗經(jīng)和講究尊卑等級的思維方法,壓制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

         

        請允許我說個故事:1987年諾貝爾醫(y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利根川進獲獎后回到日本。當被問到為什么多數(shù)日本獲獎者是在國外工作時獲獎的原因時,利根川進回答:東方文化不利于科學發(fā)展。釋迦牟尼說:天上天下,唯我為大。沒有這種精神就沒有世界第一。這與東方文化講究尊卑等級是不相容的(大意)。他的箴言很值得中國人記取。

         

        日本文化在變化,思想自由度與歐美沒什么差別了。他們獲得諾獎的只有少數(shù)人在國外了。而中國人在學術(shù)領(lǐng)域依然與諾獎無緣。對揮舞大棒,在思想文化和學術(shù)領(lǐng)域把國界插入學術(shù)領(lǐng)域并說得天花亂墜的先生們必須大喝一聲:你們販賣的那一套限制自由,壓抑創(chuàng)造,是毒害青少年的嗎啡,為了中國的發(fā)展和13億人的利益,請收起來吧!

         

        2000多年前的軸心時代,中國貢獻了孔孟老莊和其他思想文化巨星,留下了無愧于時代的記錄。人們說,新的軸心時代就要到來了,中國文化要在其中占有一席;為此中西文化必須融合。

         

        何時是新的軸心時代?這是幾百年乃至千年后才會有定評。但有幾條事實是可以肯定的。

         

        第一,17世紀至今,中國沒有出現(xiàn)一個能引領(lǐng)世界向上的思想家。而歐美有洛克、孟德斯鳩、托克維爾、杰斐遜、哈耶克、波普爾、羅爾斯、諾齊克、阿倫特、雷蒙·阿隆……一系列光輝燦爛的名字。

         

        第二,新的軸心時代的偉大思想家必然與解決世界兩大根本問題緊密聯(lián)結(jié):一是世界實現(xiàn)一體化。二是建設(shè)一個沒有戰(zhàn)爭、沒有貧困、沒有污染的美好世界。

         

        第三,19世紀以來,中國經(jīng)歷了最長和最為艱辛的轉(zhuǎn)型苦難,理應產(chǎn)生震古爍今的思想成果和震撼心靈的藝術(shù)。現(xiàn)實的答復是:沒有!沒有!

         

        關(guān)鍵是遼闊的神州沒有讓思想自由飛翔、自由碰撞的天地。國教派及其追隨者所作所為,不管其主觀意圖如何,客觀上是在學術(shù)領(lǐng)域挑起國與非國的邊界,把思想鎖進牢籠!

         

        東西文化融合與期望

         

        人們津津樂道東西文化融合。無數(shù)論者期待用東方文化或中國文化的價值觀去糾正或彌補西方現(xiàn)代文化,從而出現(xiàn)思想和學術(shù)的奇跡。指望靠老祖宗的余蔭飛天!

         

        讓我說句企盼被證偽的話:這是又一個黃粱美夢。

         

        經(jīng)過眾多先驅(qū)努力,東西文化在各領(lǐng)域都已自然融合。

         

        掃描思想文化的各個領(lǐng)域,在中國,哪里還有純粹的國產(chǎn)品?即使是國畫,不也吸收了眾多西方藝術(shù)的成就?

         

        一些學者期待用東方價值觀念去糾正西方價值觀的偏頗。可是,我們至今沒有看到足以服人的證據(jù)。

         

        有人說:天人合一是東方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的特性。但命題的提出就是西方環(huán)境保護運動興起后的事,創(chuàng)意是別人的;且天人合一的本義是天人之間的神奇感應,跟人與環(huán)境和諧與否毫無關(guān)系。這個套路與晚清一些先驅(qū)們的西學東源論,異曲同工。從議會到各種機器都是中國固有的,“禮失求諸野”,多好?。?/p>

         

        有人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國特有的,足以矯正西方的個人主義??墒?,各大宗教幾乎都有類似的格言。猶太教:“你不愿施諸自己的,就不要施諸別人?!庇《冉蹋骸澳阕约翰幌虢?jīng)受的事,不要對別人做?!薄妒ソ?jīng)·路加福音》:“你們要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他們?!蹦潞蹦拢骸澳阕约河X得什么是痛苦,就該想到對別的所有人來說它也是痛苦?!毙耐硗?,各民族人性相同,中國人沒有什么特別。

         

        亨廷頓預言世界將陷入“文化沖突”。西方文明與所謂儒家文明沖突的預言沒有實現(xiàn)。西方與伊斯蘭教的沖突似乎真的驚心動魄;實際矛盾發(fā)生在文明人與少數(shù)宗教極端分子之間,包括多數(shù)穆斯林在內(nèi)都反對那些極端分子。這是文明與野蠻的沖突而不是不同文化的沖突。

         

        應該認真進行各國文化的比較研究。各種文化之間應該平等對話,但是也應該坦蕩地汲取他者的成就,學者更應有世界人的眼光,不被民族情緒遮蔽自己,冷靜地分析各種文化的成敗得失,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期望奇跡從天而降是犬儒心態(tài)。

         

        當務之急三件事

         

        擺正被國教派弄歪的路標后,傳承傳統(tǒng)文化有很多事要做。在我看來,當務之急三件事:

         

        第一,提倡全民讀書,建設(shè)書香校園。

         

        21世紀了。這個時候談傳統(tǒng)文化不要忘記時代背景。世界正在走向全球化,中國正在走往文明大國的路上。眼睛不要只盯著幾部儒家經(jīng)典,把世界各民族的經(jīng)典都請進校園,培育世界公民,中國才會涌現(xiàn)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shù)家、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各領(lǐng)域的大家。

         

        請謹記:現(xiàn)代國家文化一定是多元的。文化選擇權(quán)屬于公民個人。只有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下,各種文化才能共生并育,不會僵死。不能再走灌輸信條的老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也須臾離不開自由問難和辯駁。

         

        第二,捍衛(wèi)漢語純潔,醫(yī)治新華體的痼疾。

         

        傳承中國文化,少講大話,請從注意漢語的簡潔、準確或言簡意賅開始。

         

        “舉行會談”,“進行會見”……這是新華社慣用的句式。那些記者約會,不知會不會說:親愛的,我們舉行吃飯吧!

         

        記者們喜歡使用方言。提煉方言,豐富漢語是大好事,但要注意文化內(nèi)涵?!耙煌肴谩钡拿朗衬页詥??改為三十文,與古貨幣單位銜接,還原這個粵語單詞的本來意思會不會好一些呢?老板逃跑,變?yōu)椤白呃小保c臺灣一樣寫為“走路”,動詞、名詞定位準確,漢語不變味,多好??!

         

        第三,改進語文課本。

         

        語文課本增加古詩文,這是好主意。比重如何,應該認真研究。請注意不要光增加文學篇章。要選一些實用文章,例如信函(尺牘)和其他應用文。中國大陸知識人在使用尊稱和問候語中鬧的笑話太多了,稍微注意,不難克服,問題在語文課本要改進。

         

        責任編輯: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