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范必萱作者簡介:范必萱,女,貴州貴陽人。畢業(yè)于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yè)。曾任科研單位技術(shù)員、雜志社編輯、行政機關(guān)公務(wù)員。退休前就職于安徽省審計廳(正處級),高級審計師,注冊會計師。一九九八年提前退休,擔任蔣慶先生的學術(shù)助理。出版有《月窟居筆記》。 |
《月窟居筆記》之十六:
星星點燈
作者:范必萱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月窟居筆記》(范必萱 著)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七月初一日壬戌
耶穌2015年8月14日
在陽明精舍的夜晚,我喜愛山野的星空。夜幕下閃爍的星星與我相伴,我的心和天空一樣湛藍,一樣寧靜。
第一次到陽明精舍,是一個初冬季節(jié),精舍剛剛建成。雖然到這里已經(jīng)幾天了,但是每到傍晚,我還是習慣地起身去開燈,可一想到墻上的開關(guān)全是擺設(shè),總會情不自禁地嘆氣。天黑了沒有電燈,對于習慣了用電的人來說,會感覺到黑暗悄悄向你撲來,心中難免有幾分落寞與恐懼。
山長蔣先生大概看出我的慌亂,詼諧地說:“這里還沒有通電,那些開關(guān)只是為著將來通電時預備的。沒有電也好,可以充分享受天光?。∵@種天人合一的感覺,你在城里是找不到的??!”
“天光”?我第一次聽到這么美妙的名詞!什么是“天光”?我下意識地抬頭看看窗外的天空,除了漸漸降臨的夜幕,什么也看不到啊。我強作鎮(zhèn)靜,支支唔唔地應(yīng)付著:“是呵是呵,享受天光,享受天光……”我有些尷尬。北辰和幺妹在一旁笑了,他們的笑聲里夾著善意。
天色越來越暗,我開始焦慮起來。這時,蔣先生從松風館屋內(nèi)端出一支仿古燭臺,放在木制的方桌上,輕輕劃了一根火柴,蠟燭即刻被點燃了,整個感物廳瞬間明亮起來。這是我第一次真切地體會到人的內(nèi)心潛在著對光明渴求!興奮之余,我有了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想到遠古時代的先民,簡單的生產(chǎn)方式?jīng)Q定了簡樸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順應(yīng)自然,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他們不知道何為電燈,更不知道還有“燈紅酒綠”,他們只知道與自然環(huán)境和諧地相處,他們的內(nèi)心平靜而安詳。
那天雖是冬季,卻不很冷。吃罷晚飯,我和北辰帶上手電,跟隨蔣先生到陽明果園走了一圈。一路上,蔣先生給我們講了許多關(guān)于建設(shè)陽明精舍的故事。回來時,夜幕已經(jīng)鋪開。我正躊躇如何打發(fā)下面的時光,蔣先生突然提議帶我們到屋頂?shù)钠脚_上看星星。沒有絲毫猶豫,我們立即應(yīng)聲表示贊同。
我們帶著小板凳上了屋頂,心情頓時爽朗起來??諘绲纳揭盎\罩在深邃的夜幕下,滿天閃爍的星星。不遠處,山坡上的松林和一堆堆凈白的石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難道那就是“天光”?那就是天光與地面交相輝映的效果?看到如此神奇美妙的情景,我十分興奮!
在城里,我們看到的星空是模糊的,高樓的燈光干擾了我們的視線,也擾亂了我們原本樸素的心。在空曠的山野,在如此寧靜的星空下,我的心也變得清亮起來……
蔣先生和北辰繼續(xù)談?wù)撊寮椅幕?,我一邊仰望星空,一邊傾聽他們的交談。那是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化面臨重新構(gòu)建的關(guān)鍵時期。由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歷了太久的散失和全面的碎化,這時的儒家文化業(yè)已凋零。中國人對自己的文化前景感到迷茫與沮喪。此時,我卻從他們凝重的神情中看到了儒者的憂患與擔當,也從他們堅定自信的語氣里感覺到中國文化方興未艾!
我塵封已久的精神世界被激活,昏暗的心靈里劃過一道光亮,我似乎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希望所在,也看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所在。這是否也是一種“天光”?
星空下,以其說是聽他們嚴肅的思想交流,不如說是聽他們的真情吟誦。他們是對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吟誦,時而燦爛輝煌,時而低沉憂傷。
……
以后在陽明精舍的日子,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個這樣的夜晚,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個這樣在星空下聆聽儒者們交流和吟誦的場景。每逢精舍有學術(shù)活動,不論是游學、會講,還是有中外學者來訪,在星空下,我都能聽到他們聚集在庭院里的徹夜長談。我聽他們談學論道,聽他們撫琴弄簫。在旁聽的同時,我仿佛也聽到了他們之間思想的蕩激和心靈的碰撞……
陽明精舍經(jīng)歷了用蠟燭、油燈、馬燈照明的時期,后來國家電網(wǎng)為這里供了電,我們終于用上了電燈??墒牵糠昵缋实囊雇?,我仍舊喜愛享受山野星空的那份靜謐和清澈。
夏夜,宜人的山風吹拂竹林沙沙作響,樹上不時傳來聲聲蟬鳴,我會獨自搬一張小木凳坐在月窟居門前,仰望天幕下的“一鉤新月幾疏星”,任憑自己的思緒漫無邊際地飛翔。但更多的時候,我會什么也不想,只是靜靜地坐在那里,仰望遠處的星星,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認真體會人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神圣,感受生命存在的超然……
星空下,我時常想到的是感物廳墻上懸掛的那塊木匾——“歸寂證體”,這四個大字早已刻印在我的心中。“蒼山為座,靜中有物生天地;洪宇作經(jīng),虛極無心達性源”。這幅精舍存心齋的楹聯(lián),是多么美妙的意境?。《嗌倌陙?,我都在努力體悟它的深刻涵義。
有了在星空下“默坐澄心”的體驗,才漸漸懂得陽明生生當年龍場悟道時“以求靜一”的道理,這些道理,對認識人性本身是多么重要?。?/p>
我喜愛山野的星空,它讓我享受獨處默坐的奇妙,讓我的生命在儒家氣象中得到涵養(yǎng)。充耳的喜悅和無盡的空靈,令我終生難忘!
2008年記于陽明精舍月窟居
責任編輯:葛燦
【上一篇】【范必萱】母親不流淚
【下一篇】【范必萱】傷別月窟居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