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jīng)一得:如何理解“無友不如己”?
作者:歸青(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五月十三日乙亥
耶穌2015年6月28日
在與學生研讀《論語》時,常常有學生來問,孔子講的“無友不如己”到底是什么意思?
這個問題一時還真不容易回答。不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那么要跟高于自己的人交朋友啰?但高于自己的人又怎么會跟低于他的人交朋友呢?如果這樣推論下去,恐怕世界上就不會有“朋友”二字了。再則,倘若人人都照此實行起來,對高者仰視,對低者鄙視,身段忽高忽低,面孔忽冷忽熱,如此勢利即便販夫走卒亦不屑為,竟謂圣人之所倡導,也可說是匪夷所思了。
所以對圣人的這句話,切不可泥于字面,把意思給理解歪了。要知道,《論語》所記者,多為孔子師生間的日常談話,不是今天科學思維背景下的著書立說。孔子論理不采用邏輯分析的方法,而是用日常生活化的,直覺體驗的方式。如果我們把孔子的話當做一種科學語言,并以此來求解的話,就會方鑿而圓枘,就會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愈來愈偏離孔子的真意。
那么孔子這句話的真意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孔子這里講的是交友之道,是講做人的問題。這個“如己”或“不如己”的方面,應該不是指專業(yè)技術領域。比如說學問做得好不好,技藝水平的高或低,更不會是身份地位的差異。《論語·學而》中引子夏的話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交友之道的要義在“言而有信”,學問好壞不是交友的必要條件。即使不是教授,只要人品好,也可以說是有學問了,當然也就可以引為朋友了。朱熹說,“友所以輔仁,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論語集注·學而》)這個解說是有道理的,也給我們的理解指明了一個方向。這就是說,孔子講的交友準則是輔仁、求仁,是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不是在專業(yè)技術層面,因此我們不能從后一方面去求解。順著這個方向,“無友不如己”的意思就可以漸漸地清晰起來。
那么這個“不如己”的“己”字又該如何理解呢?我覺得,在做人方面,“如”和“不如”的標準是無法用數(shù)量來區(qū)別的,也不是用外部標志就可以確定的。猶之乎今日之評定教授,需核心期刊幾篇、項目拿了多少,以此來確定學術成就的高低,其荒誕可笑是不言而喻的。所以這里“如己”或“不如己”,只是一種大致的把握,是一種直覺的判斷,古人所謂觀其氣象,庶幾近之。孔子這句話中所謂的“己”,事實上就是孔子設定的作為一個君子的標準。至于什么叫君子,《論語》一書中已經(jīng)說得很多很多。追求君子人格,承擔君子責任,可以說是貫穿《論語》全書的基本思想,地球人都知道,是無需再來引證的??梢?,這里的“己”不是很狹義的社會中任何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作為一個君子的符號,是一個共名?!盁o友不如己”,就是說的不要和人品低下,夠不上稱為君子的人交朋友。
這樣的理解是不是夫子的真意呢?這里再引《論語·季氏》中的一段話來做一個旁證?!翱鬃釉唬骸嬲呷眩瑩p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闭f的是,要和正直、誠實、見多識廣的人做朋友;不要和那些奉承拍馬的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巧言令色的人做朋友。這個話講得實在是好,雖然時間過去了三千年,今天讀來依然是至理名言,仍然可以指導我們今天如何立身處世。
回到我們的問題上,益者三友,就是“如己”者;損者三友,就是“不如己”者?!安蝗缂骸闭撸f萬交不得。不惟不交,而且還要特別當心??鬃釉凇墩撜Z》中一再強調(diào)要知人,識人,說只有做到這一點才算是“知”,真可以說是語重心長,是他一生經(jīng)驗的結晶,是生活的智慧。從前讀《論語》的時候,讀到這里泛泛而過,并沒有發(fā)生什么問題,覺得很簡單呀?,F(xiàn)在我已經(jīng)在人生的道路上消耗了大半的光陰,回過頭來重讀經(jīng)典,感受就完全不同了。這些平實、簡單的話語,不知怎么搞的,在我的眼前卻變得凝重厚實起來,漫漫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無不印證了圣人的教導。程子自述他的讀書體會說:“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保ㄖ祆洹端臅戮浼ⅰふ撜Z序說》)確實,讀中國先哲的書,更應帶著人生體驗,用感情去體悟,用生命去體認,而不要僅僅只是把它作為考察對象,一味地作冷靜的分析。當然,這也是需要的。
責任編輯:葛燦燦
【上一篇】【米灣】人民出版社新出《道德形而上學奠基》誤譯偶指
【下一篇】 【韓星】廉政為廉正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