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何光順】如何主張同性群體的權益?

        欄目:同性戀暨同性婚姻
        發(fā)布時間:2015-07-02 20:23:56
        標簽:
        何光順

        作者簡介:何光順,男,西歷一九七四年生,四川鹽亭人,文學博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教授,外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儒道思想比較、魏晉文學、中西詩學比較,著有《玄響尋蹤——魏晉玄言詩研究》。

         

        如何主張同性群體的權益?

        ——從美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說起

        作者:何光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中文學院副教授)

        來源:作者授權儒家網首發(fā)

        時間:孔子2565年暨西歷2015年6月30日


         


         很多人認為我歧視同性群體,這是誤解。但美國最高法院判斷同性婚姻合法,我確實震驚,并明確站在反對方。為有效說明個人觀點:只好寫篇長微博,來表明我為何保護傳統(tǒng)婚姻?又為何尊重同性群體?卻又為何反對同性婚姻?同性群體的合法權益又如何實現(xiàn)?


        一、同性群體的權益


        2015年6月27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同性婚姻在全美50州合法,美國主要福音派領袖站在圣經價值觀上,重申神設立一男一女婚姻,是世上沒有一個法院可以推翻的。當然福音派是站在宗教角度談該問題,但顯然,美國高院在5:4的投票表決中,既不能說這同性婚姻合法化就是絕對正確的,也不能說以前同性婚姻未曾合法化或其他國家還未曾合法化就是絕對錯誤的。只是,這里有一個問題確實被提了出來,并值得我們思考:同性戀者確實是社會不應當忽視的一個重要群體,解決他們的訴求,應當采取何種方式與道路?


        從我個態(tài)度上說,我尊重個體,但會批評與反對某些觀念,只是我在任何情況下的反對與批評是基于尊重的前提,所以我會忽略掉那些辱罵性的非觀點討論,但盡量回復真正理性的異見。如有同性朋友以私信和我交流,并向我提供了一些信息:說起根據統(tǒng)計,同性人口比例大約有3%-5%,表示我對婚姻以及家庭相對傳統(tǒng)的認識在當下社會具有很積極的意義,但同時也表明了作為同性的希望,即能將一種簡單的性關系變成如普通情侶那樣的普通人的生活,并提出婚姻法是否允許同性婚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性伴侶可以擁有伴侶的民事身份,同性朋友更在乎的是比如在對方病危做手術的時候是否有簽字的權利。


        我所教學生也有同性的,他們有在課間和私信里問我并提出一個看法,我認為值得尊重,那就是沒有法律形式的保護,同性戀就會陷于混亂狀態(tài),就會永遠生活在沒有陽光的角落,只是她還是提出婚姻的訴求,我覺得她提出來的確實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值得討論。對于同性網友和學生提出的問題,我有一個看法,對于同性群體,社會的發(fā)展趨勢肯定是會走向寬容,并給予法律保護,但法律保護以何種形式進行,這是需要討論的。在歷史上,在今天,乃至未來,沒有任何國家和地區(qū)對待情感、性愛、婚姻的態(tài)度和制度是完全相同的。顯然,美國同性婚姻合法化,不一定是全世界會采取的唯一方式,我們所希望的就是有適合各個地區(qū)和民族的既有利于同性群體也不會和非同性群體產生劇烈沖突的法律保護方式而已。


        二、傳統(tǒng)婚姻的意義


        我認為,有一個前提是我和同性朋友都會認同的,那就是法律應當加強保護成人包括同性戀公民之間的自愿的民事契約關系。但有一點會存在分歧,即這種保護是否必須采取婚姻的法律形式。我認為,婚姻在傳統(tǒng)中有著多重內涵,即: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為滿足生理需要的低層次結合,在中國傳統(tǒng)婚姻中,婚姻包含了天地(神)、父母(孝親)、夫妻(兩性聯(lián)合)、生育(自己、族群和人類的延續(xù))。西方基督教文化中,同樣有著上帝(神恩福祐)、夫妻(兩性聯(lián)合)、兒女(生命延續(xù))的幾個維度。這是因為婚姻是一個綜合體,在婚禮的儀式中,才會有神圣性、集體性、個人性、延續(xù)性的多維重疊,才有了天地人神的共相投入。如果只是兩個人的事情,就不必如此繁瑣。婚姻是兩性關系的升華,是從兩兩性世界進入到集體世界的一張門票,因為肩負了社會責任,所以社會也給予了婚姻以格外的保護。因此,自從進入人類社會以來,任何民族和國家,都是保護婚姻的。


        三、婚姻之外的另一條出路


        顯然,同性婚姻訴求和傳統(tǒng)婚姻價值觀產生了激烈沖突。那么,是不是傳統(tǒng)婚姻觀就完全沒有價值了,或者婚姻就該簡化為兩個人的事情,而與社會、父母、孩子、相互責任無關,我深信,這是不會有太多人贊同的。故而,既不要消解傳統(tǒng)的婚姻理念,又要實現(xiàn)同性權利的保護,尋找婚姻以外的法律保護途徑,可能是一個至少更適合當下情況的理性選擇。這也是社會文明發(fā)展的一個愈來愈照顧個體需要的趨勢所在。因為在傳統(tǒng)社會,人類更多地滿足自然生存,對于人的情感和尊嚴的需要,還來不及細致化,傳統(tǒng)社會在個人權利方面,還很多是粗糙的。社會的發(fā)展會走向細致化,就是盡量去滿足個人的細致的多元的需求。


        因此,我既提倡社會對同性群體更多了解和理解,而同性群體也不要太過激烈地去攻擊或否定當前社會主流群體所尊重的婚姻觀和價值觀。在這兩者之間,完全可以爭取同性結合權利的法律但不要借用婚姻的名義。即正如網友所說,同性伴侶可以擁有伴侶的民事身份。我個人認為,可以考慮在婚姻和普通常人關系之外做另外的證明,即雙方互為保護人的指定的證明,國家在法律層面對這種血緣和婚姻關系之外的權力授予和出讓關系給予法律保護,只要成人雙方同意即可法律化,這不限于同性戀,但同性戀肯定在這范圍之中。我還在幾條微博中談到每個人都是有同性戀的生理基因的。只不過這基因的多少和程度的差異吧。我尊重同性戀的選擇和每一個體,但只是覺得婚姻的多重意義應當予以保護,所以法律可以在婚姻之外對成人的自愿關系給予更多的認可與保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