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學典作者簡介:王學典,男,西歷1956年生,山東滕州人?,F(xiàn)任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兼《文史哲》雜志主編、教授。2018年3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著有《歷史主義思潮的歷史命運》《20世紀中國歷史學》《二十世紀后半期中國史學主潮》《20世紀中國史學評論》《翦伯贊學術思想評傳》《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等。 |
世界儒學大會的世界性
作者:王學典
來源:《光明日報》( 2015年08月24日 16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七月十一日壬申
耶穌2015年8月24日
世界儒學大會,要和世界上占主流地位的思想進行對話,比如說儒學和自由主義對話。你只有和主流對話,你本人才能取得世界的影響。如果只是和邊緣對話,那么你的成果也是邊緣的。像安樂哲先生,杜維明先生,包括貝淡寧先生,他們都是從自由主義陣營殺出來的,而且他們都看到了自由主義的缺陷。我們應該通過對話,展現(xiàn)儒學的價值,彰顯儒學彌補這個缺陷的可能性。關鍵是我們怎么設置好的命題,好的話題,然后使我們這個影響能夠吸引在世界上更多的人來參與,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我一直認為關起門來搞儒學不行,我們是世界儒學大會,我們必須把在思想界,在理論界,在前沿有影響力有號召力的人請到大會上來。
儒學如何在實踐上復興是另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儒學復興不能在研究院,不能在講堂上,不能在會議上。儒學復興有一個關鍵,就是我們能不能按照儒家的原則來創(chuàng)造一種高于自由主義的生活方式。這一點有關儒學的命運,儒學的復興。山東大學曾經(jīng)提出一個建議叫曲阜文化特區(qū)。由此我想,我們不妨拿出一個地方來,按照儒家的原則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社區(qū)。我們在歷史上不是沒有這種先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了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生活方式,就是唐代。唐代的生活方式于當時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各國使遣唐使都到中國來。至今我們從日本和韓國都能看到唐代的影子。今天,在自由主義已經(jīng)占世界主流地位的基礎上,我們能不能創(chuàng)造一個更高的生活方式?這種新的生活方式要吸取自由主義生活方式的優(yōu)點,同時更要發(fā)揮社會主義的優(yōu)勢,汲取儒家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綜合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生活方式。
儒家的思想與理念的確是奠基在倫常日用當中的。如果不能恢復這一點,我們研究得再多也不行,只和自由主義對話也不行。我們還要在生活上在實踐上怎么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生活樣態(tài),一個新的生活典范,這個更有吸引力。如果我們這個典范創(chuàng)造出來,那么在其他生活方式下感覺不舒服的人就可以到中國來。這里更有人情味,父子之間,夫妻之間,父慈子孝這一套都能得到兼顧。我們對此要有信心,同時還要有一個規(guī)劃設計。讓儒學不僅和鄉(xiāng)村結合,而且和城市相結合,我覺得這樣才能期待儒學的振興。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王中江】儒家文化的可公度性
【下一篇】【周桂鈿】儒家智慧與世界難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