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慶劉慶,男,山東梁山人,智誠靈動文化咨詢首席文化官、清華大學MBA《企業(yè)文化與管理》課程特邀演講嘉賓、中國民營企業(yè)文化建設先進個人、互聯網+時代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新先進工作者、中華孔子學會儒商會理事、首屆博鰲儒商精英人物、青島大學商學院課外導師、青島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業(yè)界導師、海利爾企業(yè)大學客座教授。 擅長將企業(yè)文化建設落地與中華文化相結合,為企業(yè)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 研究領域:企業(yè)文化建設與落地咨詢;企業(yè)文化變革咨詢;中華文化與企業(yè)文化結合。 |
禮說
作者:劉慶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十一月十八日戊寅
耶穌2015年12月28日
“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古之以“說”而傳世者,昌黎先生《馬說》、《師說》,河東先生《捕蛇者說》,濂溪先生《愛蓮說》及近人飲冰室主人《少年中國說》,皆是彪炳千秋,綿澤后昆之作也。余反復涵詠,未嘗不撫掌擊節(jié),驚為奇文。壬辰孟冬,余獨居一窺堂,窗外朔風驟起,景色蕭然,恍悟入島城已兩載矣。歲末即至,有感于來青心得,故盤點自身,省察型己。不敏如我,欲依“說”文體,小試牛刀。搦管揣意,撰得《儒商說》、《禮說》二文,則夫谫陋之誚,極知在所不免,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仆少小喜書畫,好野逸,于云嶺高士、巖穴隱者有癖焉。古之所謂風流倜儻之人,越名教而任自然,其含貞?zhàn)B素,與天為徒,令人神往。嘗觀東漢嚴子陵、魏晉竹林七賢、南朝陶弘景、宋代林和靖諸公,無不疏放風流,湊拍天機。每覽圖牒,見其玄談妙悟,風雅逸事,未嘗不扼腕擊節(jié),想見其為人。
古之散淡之人入夢久矣。心之所向,漸形于外,雖得皮相,亦自樂之。如之,余作畫,縱橫涂抹之后,常于數丈之外,手持香煙,坐必后仰,以觀大略。舉止形態(tài),落座必后仰,久成“習氣”,悄然不知。要之作畫,無傷大雅。夫畫者,心畫也,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蓋聞“畫入神品,塵容俗狀,不得犯其筆端”,是故風神瀟灑不滯于物,高標方立,豈因禮教囿而使天然遏,自性抑?然則江湖行走,與人晤對,陋習漸顯,渾然不覺耳。
島城有潘素真先生者,幼承庭訓,涵養(yǎng)豐厚,久見陋習,不忍任之,乃告曰:“子亦習夫子之言,當知自修禮數,站坐有相,安可如此隨性,坐則后仰,直如一‘江湖大佬’,豈非悖于圣人之教?”
余初聞之,大驚,欲辯之。乃聞先生言:
“夫子之道甚大,不可描狀,然則‘仁’與‘禮’,猶若佛典之《心經》,法門萬千,終歸于斯。禮者,天地之大道,萬物之秩序也,大道因禮而使萬物并育而不害,萬物因禮而得以共長生。北辰居其所而眾星環(huán)拱,泰岳居于中而群峰遍列,至中至正使然也。因其中,故拱之;因其正,方尊之。又之大道無親,輔之以形,無相,以萬有為相,故能成泰山之高,滄海之深,蟪蛄之短,彭祖之壽。然則泰山不因其高而辭累土,滄海不因其深而拒細流,蟪蛄不知春秋而自體其天下,彭祖因其長壽而自修為仙真。天公造物,各為其用,命之所在,性之使然,不可做分別想。茍若河伯見于北海,徒然望洋興嘆,昔日所謂不辨牛馬者,豈不見笑于大方之家?故曰,萬物有序,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自億萬斯年至今,所謂恒者,皆道之外顯,禮之用也,豈偶然哉?”
及此,余沉吟不言,先生乃近曰:
“且夫禮者,人道之極也,誠人倫之綱紀,處事之圭臬。自伏羲、神農以下,萬世今古所不易者,其出禮乎?《大學》所謂知所先后而近道矣,實假圣人之口而化民之旨也。春秋降,夫子受命于天,行教天下,萬民幸有所宗。自圣人歿,后世復歸長夜,世人惶惶不知所向久矣。自朱子出,追本溯源,優(yōu)游圣門之教,于卷帙浩繁中,去枝而存干,提立綱要,復歸道統(tǒng)。乃致中和,天地得以歸位,萬物得以化育,蓋因《四書》載道要爾。無極大道一本散而為萬殊,人之所為靈者,端賴秉天地靈氣,受《四書》之教也。通《四書》者,可窺大道之源,可索萬物之根,循終南捷徑而擩嚌道真,涵泳圣涯,何幸之也。然,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陽明先生所謂輕滅世故、闊略倫物之病,天下學士敢不誡之哉?世之學者,當實踐入微,精詣力造,以求至于道。茍若知禮不依,猶如黑夜尋路,盲人摸象,看似心有所指,實則茫然求索,終不得入,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又佛典所謂“如人說食,終不能飽”云云,皆圣賢修身之法,安知禮之不重哉?況世之所謂‘禮儀‘者乃“禮”之一端也,一端尚不不能至,遑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宏愿哉?圣者不務其它,唯‘道’而已!不學禮,無以立。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非仁無以廣施,非義無以正身,非禮無以處事,所謂‘禮’者,安可小覷哉,安可小覷哉?”
聞罷,方覺先生談言微中,如洪鐘大呂,當頭棒喝。余赧然退之,悟已往之隨性,知今是而昨非。自此依教而行,越秋月,陋習已不復見矣!昭曰:“經師易遇,人師難遭”今之所謂人師者,抑或潘先生之謂也?信夫!
【上一篇】【許石林】“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下一篇】【韓星】禮教的社會功用與現代復興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