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勇作者簡介:陳勇,男,西元一九七一年生,中國四川眉山人。1994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得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宗教學博士學位。2009年至今,任教于墨西哥學院亞非研究中心,終身教授。著有英文專著Confucianism as Religion: Controversies and Consequences,西語專著 Es el confucianismo una religión,和中文專著《印尼孔教28天行記》,并在中外文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與人合著西語《儒教簡史》即將出版,是西班牙語世界的第一部類似著作。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大陸儒學儒教的復興、民間儒教在大陸及臺灣的宗教化建制、印尼孔教的現(xiàn)當代發(fā)展,以及儒教人類學。 |
吹劍按:去年,我們推出“2005中國人文關鍵詞”以后,得到了各界朋友的關注和好評,同道們也希望將此定制,每年都推出一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故此,我們決定在每年歲終,擇選出本年度發(fā)生的若干熱點人文話題,特別邀請同道學友撰文評述,回顧去歲,以望來年。
今年,我們擇選了以下二十一個話題:電視劇《施瑯大將軍》(予沉),上海重寫歷史教科書(冼巖),魯迅逝世70周年(石勇),孟母堂(張波),美國總統(tǒng)布什會見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成員風波(陳勇),中韓申遺之爭(謝泉峰),國學大師評選(趙晶),孔子標準像(謝泉峰),易中天(謝泉峰),李銀河(石勇),趙麗華(思芬),女兒狀告父親婚外戀(石勇),教師節(jié)改期(冼巖),廢除中醫(yī)(東民),草根歷史(謝泉峰),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簡照霜),學部委員遴選(趙晶),七夕情人節(jié)(東民),于丹說《論語》(謝泉峰),大國崛起(王達三)、十博士生倡議抵制西方圣誕節(jié)(謝泉峰),匯輯曰“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由原道網(wǎng)(www.yuandao.com),孔子2000網(wǎng)(www.confucius2000.com),中國儒教網(wǎng)(www.zgrj.cn)聯(lián)合發(fā)布。
孔歷2559年(西歷2007)年1月1日
目錄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一:電視劇《施瑯大將軍》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上海重寫歷史教科書
2006中國人文關健詞之三:魯訊逝世七十周年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四:孟母堂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五:美國總統(tǒng)布什會見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成員風波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六:中韓申遺之爭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七:國學大師評選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八:孔子標準像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九:易中天
2006中國人文關健詞之十:李銀河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一:趙麗華
2006中國人文關健詞之十二:女兒狀告父親婚外戀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三:教師節(jié)改期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四:草根歷史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五: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六:學部委員遴選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七:廢除中醫(yī)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八:七夕情人節(jié)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十九:于丹說《論語》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十:大國崛起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二十一:十博士生倡議抵制西方圣誕節(jié)
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五:美國總統(tǒng)布什會見中國基督教家庭教會成員風波
作者:陳勇
發(fā)布:原道網(wǎng)(www.yuandao.com),孔子2000網(wǎng)(www.confucius2000.com),中國儒教網(wǎng)(www.zgrj.cn)
2006年5月11日,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在白宮非正式會見了來自中國大陸的三位基督教家庭教會成員兼民間異議人士余杰、王怡和李柏光。雙方討論了宗教信仰、自由貿(mào)易、以及人權等諸多議題,號稱一場“輕松愉快”的、家常式的“爐邊會談”。然而,此次會面因余王李三人以基督徒的身份將非基督徒的民間維權人士郭飛雄排除在外而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引起一場軒然大波,來自各方的激烈批評聲浪使此前在民間頗為活躍的余王李三人頓時成為極具爭議性的人物。
此次風波的焦點在于余杰、王怡和李柏光三人以抱團向“主”祈禱為姿態(tài)、以“信仰維權”為名義、以退〔出〔訪問團為威脅,成功將所謂“政治化”維權的非基督徒民間人士郭飛雄排除在與布什總統(tǒng)會見的名單之外。郭飛雄在事后隨即發(fā)表一封公開信,揭露他受到余王李三人公開排擠的內(nèi)幕,并質(zhì)疑其背后目的,聲稱此次事件嚴重傷害了他本人及中國維權運動。風波的中心人物余杰隨后也發(fā)表公開信反駁郭氏,強調(diào)與布什總統(tǒng)會面的核心是宗教自由,非基督徒的參與是不適宜的。王怡也發(fā)表公開信辯稱,他們不愿與郭飛雄一同會見布什總統(tǒng)是因為“信仰維權”與“政治化”維權的分野。郭飛雄的公開信和余王等人的回復立刻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引起了各界人士對郭氏的強烈支持以及對余王等人的憤怒聲討,即便在大陸家庭教會內(nèi)部也激起了強烈憤慨。同為家庭教會成員但此次因故未能成行的范亞峰博士就認為余王等人應該公開誠懇地向郭飛雄道歉。更有網(wǎng)絡評論人士將余王等所為看作是“異議精英”對“草根民運”的傲慢,而網(wǎng)上興起的聲討運動則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精英們對公共話語權的徹底失控”。
無論如何,這次白宮會見風波是中國在現(xiàn)代化進程加速的情況下,各界利益糾紛和思想沖突在一個特殊時空條件下的激情演出。它不僅展示了當代中國在政治、法律、宗教、文化、民間社會等各方面演進的蛛絲馬跡,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國社會在新世紀縱橫交織的張力結構中尋求自我認知、自我定位的一種焦慮。當然,這次事件昭示的最直接、最明白的一個信息就是:中國大陸基督教已經(jīng)不甘于其民間和在野的地位,正式提出了對中國未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總綱領。在與布什總統(tǒng)的會見中,余杰公開地表明:“有一大群年輕的知識分子,他們是異議作家、人權律師、新聞記者,他們紛紛成為基督徒。他們現(xiàn)在正致力于中國的變化,他們致力于中國變化的方式跟傳統(tǒng)的前一輩的那些民運活動人士不一樣,他們是有信仰的人,他們在用上帝的愛和公益、用馬丁-路德-金的方式來改變中國?!蓖踱舱J為,“在中國的未來,在中國整個爭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應當是以馬丁-路德-金的這樣一個精神,以法治的一個手段來推進?!崩畎毓鈩t表示,“我作為基督徒之后,我一定要把我更多的經(jīng)驗,用法律作為武器,來維護宗教信仰自由。”
身名瓦裂的余王等人以舍身向其“主”獻祭的方式,正式宣告了大陸基督教“致力于中國的變化”的總綱領的誕生。這不僅對至今偏安一隅的儒釋道三教構成了極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而且也給許多仍為中國的命運而黯然魂銷者帶來了廉價的刺激。然而,基督教在中國歷史上頻頻身陷是非的事實又表明,其與中國社會文化母體之間似乎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從唐代景教傳入中土以來的一千多年中,基督教與本土文化之間一直未能找到有機的契合點,中華文化在其心目中始終是急待征服的“他者”形象,而基督教反過來也成了講究和合精神的中國文化母壤中的“他者”。正是這個二元對立的思維結構造成了基督教在行事中的專橫暴戾之氣,也使我們在這次余王白宮會見風波中再一次見證了“基督徒的傲慢”。在歸了“主”的余王諸人看來,非基督徒是“不適宜”參與“宗教自由”討論的。就連“前一輩的那些民運活動人士”也不在基督徒民運新貴們的眼中,因為他們不是“有信仰的人”。這個“信仰”可不是一般的信仰,而是貴為萬國之主的新所羅門王布什總統(tǒng)的信仰。余杰那張在布什懷中作小鳥依人狀的照片,似乎在明白無誤地提醒我們,對“他者”的專橫就是對我“主”的柔順。只可惜,這“基督徒的傲慢”,并不是彼岸對此岸、神圣對凡俗、天國對人間的絕對性傲慢,而是得勢者對無勢者的選擇性傲慢,是小人得志般的傲慢。歷史已經(jīng)無數(shù)次地告訴我們,攜西方槍炮余威的基督教要真正在中國文化土壤中生根發(fā)芽,真正被中國社會真誠接納,就必須首先對這個俄狄浦斯般的“基督徒的傲慢”進行去勢。
來源:原道網(wǎng)、孔子2000網(wǎng)、中國儒教網(wǎng)
【上一篇】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四:孟母堂
【下一篇】2006中國人文關鍵詞之六:中韓申遺之爭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