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天下——儒學實踐公益研修班鄒城開講
來源:中國青年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初二丁亥
耶穌2016年9月2日
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日電(見習記者 吳陽) “秋風送爽,儒行鄒城”。2016年8月31日,“儒行天下——儒學實踐公益研修班”在山東鄒城孟子研究院正式開班。
本次研修班由北京地球村、至圣孔子基金會、中國孟子研究院主辦。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教授艾愷、北京地球村環(huán)境文化中心創(chuàng)辦人兼主任廖曉義、中國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長王志民、北京地球村項目主任李浩、至圣孔子基金會執(zhí)行長陳泰旭、中國孔子基金會梁漱溟研究中心副主任梁欽寧、山東省旅發(fā)委智庫核心成員張繼平、聯(lián)合國教科文國際農村教育培訓與研究中心研究員肖淑珍、炎黃儒商創(chuàng)會主席曼迪、鄒城市地方領導及“樂和家園”青年社工參加了開班儀式。
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趙永和向美國芝加哥大學艾愷教授頒發(fā)聘書,聘請艾愷為孟子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國青年網 見習記者 吳陽 攝
開班儀式由中國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趙永和主持,鄒城市副市長吳婧、至圣孔子基金會陳泰旭、北京地球村廖曉義女士先后發(fā)表致辭。孟子研究院黨委書記趙永和向美國芝加哥大學艾愷教授頒發(fā)聘書,聘請艾愷為孟子研究院特聘教授。
專家學者暢談梁漱溟和儒家文化主辦方供圖
隨后廖曉義訪談艾愷。訪談中,艾愷自稱是“意大利鄉(xiāng)下人”與山東有“不解之緣”,艾愷講述了自己的治學經歷,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中國,通過寫梁漱溟來記錄和研究中國知識分子面對現(xiàn)代化的沖擊,在艾愷看來,比起書齋里的學者,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只有在社會上行走,躬身實踐才能稱為“儒家”,艾愷在自己的作品中將梁漱溟定義為“最后的儒家”。梁欽寧、張繼平等專家學者也交流了自己梁漱溟和孔孟文化的看法。
下午的研修中,山東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孟子研究院特聘院長王志民先生做了題為“孟子夢·中國夢”的演講,他指出了孟子對儒家和孔子思想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認為,雖然在《孟子》一書中并沒有出現(xiàn)“夢”這個字,但在《孟子》七篇中都體現(xiàn)了孟子的夢想。孟子夢的三個層次國家、社會、個人正與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次相對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三個層次。他說:“孟子夢是歷史的中國夢,中國夢是歷史上中華民族夢想的傳承”,“孟子對夢想的追求,是我們今天追求中國夢要學習的典范”。
與會專家學者與“樂和家園”青年社工共同參觀游覽孟廟 中國青年網 見習記者吳陽 攝
研修課程結束后,參與此次活動的專家學者與“樂和家園”青年社工一起參觀了孟廟與孟府。
據悉,主辦方舉辦此次研討班開班目的在于為當代青年人樹立堅定的精神信仰和家國天下的浩然正氣,宣傳和弘揚孟子浩然正氣在當下社會的價值意義,培養(yǎng)具有儒學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公益應用型人才與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現(xiàn)代儒生”,既解決個人心性層面的問題,又解決社會問題。將儒家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齊治平的君子人格與治世理想浸潤到生活中,通過研修班讓社工及公益人士掌握中國文化基本要義和實踐方法。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周長庚】族譜管窺儒學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