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石林】甜美的荔枝,是荔枝樹挨了千刀萬剮而結(jié)的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7-06-07 23:19:30
        標簽: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è),現(xiàn)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術(shù)名家散佚學術(shù)著作叢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shù)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甜美的荔枝,是荔枝樹挨了千刀萬剮而結(jié)的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許石林”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五月十三日乙丑

                   耶穌2017年6月7日


         

        荔枝季節(jié)已過大半,我今年才吃到第一顆荔枝,感覺味道不怎么甜。

         

        今年雨水太多,又遇小年,荔枝結(jié)果少而品質(zhì)一般,市面上也不見往年那么多,去機場的路上,也有賣荔枝的棚子,但同樣呈現(xiàn)小年的氣象。去北方見朋友,帶點荔枝,其實不如北方市場上賣的質(zhì)量好,物流迅捷,已經(jīng)沒有什么地方特產(chǎn)可言了。

         

        唐人《食療本草》云:荔枝“食之通神益智,健氣及顏色。多食則發(fā)熱。”我曾一次吃飯很多荔枝,未見明顯上火。

         

        南方人以荔枝驕傲,北方人又因其從前不易得而倍加寶愛。漢武帝曾想將荔枝移栽到長安宮苑,勞人傷財,沒有成功,載于史籍,這只能更增加荔枝的尊貴。物稀而貴,遂為成見。至唐代,楊貴妃與荔枝的淵源自不必說。我的隔代同鄉(xiāng)、唐代詩人白居易,任職忠州(今屬重慶),見到傳說中的荔枝,很喜歡,命畫工將荔枝出來,自己親自撰寫《荔枝圖序》,這篇文字在白居易的作品中屬于極平常的作品,全篇用比喻,只在最后說:“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彼闶悄芙o善于聯(lián)想的人一點揮發(fā)性的感發(fā)點,其余皆說明文字,毫無煥然辭章可言。白居易本來就不是對荔枝有什么感懷,他明確說這就是給沒見過荔枝的北方人描述荔枝的形狀的——“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p>

         

        其實,查看諸如其他古籍所載,也無不是這樣試圖客觀描述荔枝色香味形的平實之文,有的荔枝品名,實在是太寫實了,如:“雞子”、“鱉卵”。有的品種則今日不見,如:“春花”、“焦核”、“胡偈”,不知演變到今天,分別叫什么名字。我對“胡偈”這個名字尤為感興趣。現(xiàn)在的荔枝名字中,“妃子笑”太俗,“桂味”、“糯米滋”太實,只有“掛綠”最美?!皰炀G”這種文字,只有漢字才有——前年得一筆洗,名櫻花洗,形如櫻花連綴,古制所無,一友新創(chuàng),置于案頭,儲清流,日常自鑒而已,山行途中,拾一二落英,歸而浮其上,瀲滟可觀,冬夏靜日,忽聞乍然有裂聲,這是瓷釉在溫度變化下的開裂,景德鎮(zhèn)人稱這種釉裂為“驚釉”,“驚釉”實在是再美不過、再傳神不過了,如艷紅的荔枝上,有一條綠線,稱“掛綠”一樣,這種名字,可謂找到了世上屬于它的“唯一”。

         

        去惠州,許大軍兄邀游西湖,訪蘇東坡遺跡,看朝云墓冢?;葜菸骱剿嚅g,草木旺盛,低則阻路,高可參天,橫柯蔽日,在晝猶昏,時值暑季,又逢雨天,閑游亦覺悶熱,不知蘇東坡其時,如何度過這樣的天氣。詩人襟懷,自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有詩云:“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表樦脑娋渥匪?,這不是神仙一樣的日子嗎?還有兩句就是人人所知的寫荔枝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边@些詩句,并非寫實,而是詩人苦中作樂,隨遇而安,但是,傳到京城,他的同年、朋友、政敵、宰相章惇讀罷,以為蘇軾以詩示威,大為吃醋,甚至氣急敗壞,心想:把你蘇軾一再貶謫,你不知道潛身縮首,還以這樣的詩句高調(diào)炫耀,他說:蘇子瞻竟然如此快活逍遙!那行,將他再往南貶謫,去儋州。

         

        蘇東坡的命運就是這樣被他的同學(同年)、昔日的好友、持不同政見者、權(quán)臣勛要,一次次切割——士人頻繁受沮、屢遭打壓迫害,刀刀相逼,而不改其志,更非折節(jié)易志以求茍安富榮。

         

        應該說,這種精神上的刀斧相加,璀璨了彼時現(xiàn)實的蘇東坡,使其不能在政壇發(fā)揮作用,造福于朝廷國民。但是,在人格和文化上,客觀地成就了蘇東坡。

         

        西湖邊上有老荔枝樹,枝干彎曲而遒勁,自主干至支干,皆有一道道深深的刀割環(huán)狀傷痕,鼓露凸起,一個個相連,真可謂傷痕累累。這是果樹的環(huán)割痕跡——果樹生長到一定階段,想讓它座果率高、果實品質(zhì)甘甜,就要在不同的果樹枝干上,每年進行一次或數(shù)次的環(huán)割,即用刀深切入樹皮,刃及木質(zhì),將一定寬度的環(huán)狀樹皮割掉,目的是阻斷頂部光和營養(yǎng)通過樹皮再傳入樹根,這樣營養(yǎng)就因樹皮的環(huán)割而受阻,留在上部,被果實汲取。比環(huán)割更深重的是環(huán)剝,也叫開甲,即像剝掉樹身上的鎧甲一樣,剝掉一環(huán)皮。有的果樹每年要經(jīng)過數(shù)次這樣的環(huán)割、環(huán)剝,而樹卻能在當年將傷口生長愈合,這樣來年就免不了再次利刃加身,甚至有的環(huán)割,還專門用鈍刀才效果更好!

         

        所以說,你吃的最甜美甘芳的荔枝,是荔枝樹挨了千刀萬剮之痛而結(jié)的。

         

        人要臉,樹要皮,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這不正像蘇東坡一類人的命嗎?

         

        2016年6月30日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