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海】止謗的兩種辦法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8-09-04 18:01:03
        標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止謗的兩種辦法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廿五日己亥

                   耶穌2018年9月4日

         

        為政者無論好壞,都可能受到毀謗。止謗辦法有兩種:一種是周厲王式的,令人監(jiān)控,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嚴懲;一種是孔子、子產(chǎn)式的,任其自然,只盡責盡力做好該做的事,讓謗言自動消失。

         

        子產(chǎn)相鄭,鄭國人游于鄉(xiāng)校以論執(zhí)政。有同事勸子產(chǎn)毀鄉(xiāng)校,子產(chǎn)答話中有這么一句:“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敝軈柾跏亲魍苑涝?,子產(chǎn)是忠善以損怨?!蹲髠鳌酚涊d:

         

        “(子產(chǎn))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產(chǎn),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產(chǎn)誨之。我有田疇,子產(chǎn)殖之。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   

         

        子產(chǎn)為政一年,民眾歌唱道:“計算我的家產(chǎn)而收財物稅,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稅。誰殺死子產(chǎn),我就支持他?!钡搅巳?,民眾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產(chǎn)教誨他們;我有土田,子產(chǎn)讓它們增產(chǎn)。萬一子產(chǎn)逝世,誰能接替他?”

         

        《史記循吏列傳》記載:

         

        “子產(chǎn)者,鄭之列大夫也。鄭昭君之時,以所愛徐摯為相,國亂,上下不親,父子不和。大宮子期言之君,以子產(chǎn)為相。為相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賈。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四年,田器不歸。五年,士無尺籍,喪期不令而治。治鄭二十六年而死,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曰:“子產(chǎn)去我死乎!民將安歸?”

         

        孔子六世孫子順說,孔子相魯,也曾被謗。戰(zhàn)國晚期,魏王曾拜子順為相。子順執(zhí)政后,“改嬖寵之官以事賢才,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绷T掉寵臣,革除弊政,任用賢才,獎勵功勛。于是受到毀謗?!顿Y治通鑒》記載:

         

        “文咨以告子順。子順曰:民之不可與慮始久矣!古之善為政者,其初不能無謗。子產(chǎn)相鄭,三年而后謗止;吾先君之相魯,三月而后謗止。今吾為政日新,雖不能及賢,庸知謗乎!文咨曰:未識先君之謗何也?子順曰:先君相魯,人誦之曰:麛裘而芾,投之無戾;芾而麛裘,投之無郵。及三月,政化既成,民又誦曰:裘衣章甫,實獲我所;章甫裘衣,惠我無私。”

         

        子順介紹,孔子出任魯相,人們唱道:“穿鹿皮袍的權貴,抓起來沒有罪;權貴穿著鹿皮袍,抓起來都叫好。”三個月以后,政治教化有成,人民又唱道:‘穿皮衣戴殷帽,實在獲得我們的心;戴殷帽穿皮衣,惠愛我們無私心?!?/p>

         

        子產(chǎn)孔子相魯都能通過好政治止謗,但所需要的時間大不同,這里有環(huán)境條件的原因,更源于兩人德智生平的差異。孔子推王道,三月謗止;子產(chǎn)行霸道,三年謗止。三年后謗不止,意味著不如霸道。如果越到后來民怨越深、謗言越盛,那就是為政者的責任和問題了。

         

        “古之善為政者,其初不能無謗”這句話值得深長思。反過來,其初就無謗,一開始就受到高度一致的贊揚,往往大有問題和貓膩。民眾往往利益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有短視的一面,故“民不可與慮始”,否則只能搞短期行為迎合民眾甚至逢民之惡。商鞅也對秦孝公也說過“民不可與慮始”的話,但這個看法本身沒錯,儒家也是這樣認為的,并非受法家影響。2018-9-4余東海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