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蔣慶】儒教私謚論

        欄目:儒教重建
        發(fā)布時間:2018-10-25 17:42:27
        標簽:儒教、官謚、私謚、謚號、謚法
        蔣慶

        作者簡介:蔣慶,字勿恤,號盤山叟,西元一九五三年生,祖籍江蘇徐州,出生、成長于貴州貴陽。一九八二年畢業(yè)于西南政法大學(xué)法律系(本科),先后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學(xué)、深圳行政學(xué)院。二〇〇一年申請?zhí)崆巴诵?。一九九七年在貴陽龍場始建陽明精舍,二〇〇三年落成。著有《公羊?qū)W引論》《政治儒學(xué)——當代儒學(xué)的轉(zhuǎn)向、特質(zhì)與發(fā)展》《以善致善:蔣慶與盛洪對話》《生命信仰與王道政治——儒家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儒學(xué)的時代價值》《儒家社會與道統(tǒng)復(fù)興——與蔣慶對話》《再論政治儒學(xué)》《儒教憲政秩序》(英文版)《廣論政治儒學(xué)》《政治儒學(xué)默想錄》《申論政治儒學(xué)》《〈周官〉今文說——儒家改制之“新王制”芻論》等,主編《中華文化經(jīng)典基礎(chǔ)教育誦本》。


        儒教私謚論

        作者:蔣慶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九月十六日己醜

        ? ? ? ? ?耶穌2018年10月24日

        ?

        【汝清既逝,儒門議謚,因有所感,爰作是論。蔣慶謹識。】

        ?

        謚所由來者,尚矣。肇於殷,成於周,盛於漢及清,終於王國維之謚忠愨也。(王謚忠愨,非私謚。民國時民間偶存私謚,四九後始絕。)

        ?

        吾夏所以有謚,謚者行之跡,聞其謚而知其行。善行有善謚,惡行有惡謚;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

        故謚者,易名之禮,人歿而名更,所以勸善懲惡,敷教興化;以德戒於後世,以名勵之來者,使萬祀永志,江河同久也。

        ?

        是故,以名施教而儒教有名教,以史作教而歷史為信仰,其謚之謂歟!

        ?

        因是,謚之行於中夏,儒教啟之,聖人倡之,朝廷行之,孔門重之,三千載而不替,烝烝然而日盛,終為禮之大典,國之名器也。

        ?

        吾國謚法,有公私之分。公謚者,國家朝廷之謚也;私謚者,民間眾人之謚也。

        ?

        國家朝廷之謚,雖曰公謚,實乃官謚,以其非可盡公之蘊,而民間眾人之謚,雖曰私謚,實乃公謚,以其匯民間眾人之公議而謚也。故稱公謚私謚,不如稱官謚私謚而宜也。

        ?

        官謚私謚,確乎吾國謚法之兩大禮制,并行乎華夏數(shù)千年而相得,正如吾國學(xué)制之有官學(xué)私學(xué),并行乎華夏數(shù)千年而不悖也。

        ?

        或謂私謚非禮,當罷而去之,此僅一家之言,非史乘公論,容後再辨也。


        ??

        晚清重臣曾國藩,謚文正

        ?

        至若官謚,古者國為儒教之國,君為儒教之君,典為國教之典,禮為國教之禮,故官謚之能達謚法之義,無餘蘊矣。

        ?

        然今日中國,已非儒教之國;今日大君,已非儒教之君;而況今日之典禮,又豈是國教之典與禮乎?

        ?

        是故,處今之國,官無禮部,禮無謚法,禮壞樂崩,官謚不行,於是夫國家給謚之制斷而易名之典絕矣!

        ?

        然古者官謚,又非盡謚有爵有職者,民間之無爵無職者,若德行學(xué)識昭著,亦得官謚焉。

        ?

        如晉謚儒家在野學(xué)者范平為“文貞”,宋謚儒家布衣學(xué)者張舉為“正素”,元謚隱逸朱子學(xué)者金履祥為“文安”、謚其民間傳人許謙為“文懿”,明謚山中學(xué)人胡居仁為“文定”。

        ?

        此官謚民間無爵無職者雖多“追謚”,然明示官謚並非僅謚在朝之有爵有職者,是古之朝廷尚知敬重民間賢士,而無爵無職者遂可得而禮也。

        ?

        故《唐六典》載:“若縕德丘園,聲實明著,雖無官爵,亦奏賜曰先生?!?/p>

        ?

        嗟呼!今日官謚有爵有職者既無,官謚民間無爵無職者更不可求,官謚之禮從此缺矣!

        ?

        官謚之禮既缺,美謚丑謚無以名,遂致善行不得勸於今世,惡行不獲懲乎未來,豈責在有司,實咎歸國體。

        ?

        當此之際,國不能行給謚之責,官不能舉易名之典,而世之善行又不能無善謚,世之惡行更不能無惡謚,否則天地閉,賢人隱,乾坤息矣!

        ?

        是故,今日之國不能擔給謚之責,給謚之責必由民間擔之。民間擔之者,儒林擔之也,此正勸善懲惡敷教興化之不可或缺者也。

        ?

        而民間給謚之責者,所謂私謚也;私謚者,民間易名之禮也。故今日儒林欲“復(fù)禮”,首當復(fù)民間“私謚之禮”,即復(fù)吾國源遠流長之私謚傳統(tǒng)之禮也。

        ?

        夫私謚者有四:親友之謚,鄉(xiāng)人之謚,門生之謚,士人之謚。

        ?

        春秋展禽之妻謚展禽以“惠”(柳下惠)、黔婁之妻謚黔婁以“康”,東漢陳寔故舊謚陳寔以“文範”,婁壽故舊謚婁壽以“玄儒”,此親友之謚也。

        ?

        唐賈循縣人謚賈循以“廣孝”,明章潢鄉(xiāng)人謚章潢以“文德”,明末許琰鄉(xiāng)人謚許琰以“潛忠”,此鄉(xiāng)人之謚也。

        ?

        東漢魯峻門人謚魯峻以“忠惠”,隋王通門人謚王通以“文中”,宋張載門人謚張載以“明誠”,宋謝枋得門人謚謝枋得以“文節(jié)”,清萬斯同門人謚萬斯同以“貞文”,此門生之謚也。

        ?

        東漢蔡邕謚朱穆以“文忠”,晉顏延之謚陶潛以“靖節(jié)”,唐張籍謚孟郊以“貞曜”,魏元忠、孟詵、宋之問、崔璩謚趙元以“昭夷”,明宋濂謚吳萊以“淵穎”,此士人之謚也。

        ?

        此私謚之四者,雖類有別異,然同沐儒教,其是非善惡美丑共依儒教義理,故循名責實,稱此四者為“儒教之謚”可矣。

        ?

        而吾所謂復(fù)“私謚之禮”者,即復(fù)此“儒教之謚”之禮也。一言以蔽之,即復(fù)“儒教之禮”也。雖然,私謚是否合禮,古今又有辨焉。

        ?

        ??

        ?

        張橫渠先生載,謚獻

        ?

        古者,司馬光隨荀爽、張璠後,以為私謚不合古禮,其據(jù)為“賤不誄貴,幼不誄長”,故給謚當依古禮由在上之國家朝廷(天子諸侯)予以,非由在下之民間人士(門人同道)予以,因而謂張載門人謚張載“明誠夫子”非禮。

        ?

        觀司馬光之意,必欲獨尊官謚,罷黜私謚。然此論既於義理不周,又於史實不符。

        ?

        古之謚禮,固以官謚為主,然當朝廷腐壞國家禍亂時,在上者或是非顛倒、善惡淆惑、美丑不分,或無心、無力、無暇、無德於謚,故此時欲純依國家朝廷給謚,謚法勸善懲惡戒今勵來之義,其可得乎?

        ?

        若如是,則官謚不如不謚之為宜也。秦檜官謚為“忠獻”可以為鑑,而東漢士人私謚之多亦可証純?nèi)喂僦u之不足為信矣。

        ?

        至於“私謚非古禮說”與史實不符,據(jù)汪受寬先生《謚法研究》考証,私謚實早于公謚(官謚),早在西周穆王前後,即有周人為己已逝父祖加諸美稱,此即是私謚,後周王室以為此舉有益喪祭,乃效仿給天子、諸侯、妃嬪亡後加謚,並以之為國家定制。

        ?

        故後之所謂公謚,實肇端於此也。

        ?

        而前述春秋時展禽之妻及黔婁之妻與眾人議其夫之謚亦甚早,且有議謚之儀,如展禽之妻與展禽弟子於展禽葬前合議其謚而後定之、黔婁之妻與曾子及其門人於黔婁葬前合議其謚而後定之,更無論後之私謚在民間長久流行而禮制化矣。

        ?

        故司馬光謂私謚不合古禮,頗與史實相悖。反之,私謚恰為公謚之源,並為公謚外之一大謚法傳統(tǒng),具有民間強大之生命力而流傳至民國初年也。

        ?

        是故,江藩專作《私謚非禮辨》一文,以証私謚合於古禮。

        ?

        其謂周人卒哭而諱名,故以謚易生之名,且柳下謚惠,黔婁謚康,不謂不古,而曾子與於黔婁私謚,不可謂曾子不知古禮也。

        ?

        至於《曾子問》“賤不誄貴,幼不誄長”之說,則為諸侯相誄而發(fā),非為民間私謚而發(fā),不可以為典要也。

        ?

        故司馬光、荀爽、張璠私謚不合古禮之說,不可得而立矣!然司馬光大儒,精於古史,其必存官謚而罷私謚,真不知何心也已!

        ?

        於史乘所載,古有“私謚非古禮說”;於今人所言,又有“私謚僭越非禮論”。

        ?

        有論者謂:《中庸》言“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遂據(jù)此認定民間私謚屬無位而僭越,故為非禮。

        ?

        按:《中庸》一書,誠為子思所作,然秦漢時人託孔子而增入者,亦不在少。此段文字,即為秦漢時後儒依己意增入,既非子思之意,更非孔學(xué)之真。

        ?

        夫孔學(xué)者,志在《春秋》也,而《春秋》當新王,孔子以匹夫之身而為制法之主,以其王心而為後世改制立法,即以《春秋》為禮義之大宗,治世之鉅典也。

        ?

        ? ?

        ?

        陳立撰《公羊義疏》

        ?

        此正所謂孔子無其位而敢作禮樂焉,即孔子既議禮,又制度,又考文也。(此處之考文,亦有謚法之義,所謂《春秋》一字之褒,榮於華袞;一字之貶,嚴於斧鉞。此《春秋》書法實與謚法勸善懲惡之義通,故知孔子必考文也。)

        ?

        由是觀之,《中庸》此段文字非出自孔子,若出自孔子,則與《春秋》新王之義相悖,而孔子則自認為一僭越犯上之亂臣賊子矣。

        ?

        孔子如何狂惑至此!又,此段文字中復(fù)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一語,亦可知此段文字必出自秦漢時人託孔子而增入,因孔子之時天下非車同軌書同文,秦漢時乃有之也。

        ?

        是故,時人以《中庸》“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之言論私謚非禮,亦不可得而立矣!

        ?

        古者,謚后之號又有不同:官諡有國者除稱帝、王、侯外,臣下有爵者多稱公,因其多在三品一品之間,而私諡無爵者雖可稱子、父、夫子,然非有大學(xué)問大功德者不足以當之,故多稱先生、徵士、徵君。

        ?

        而今日私謚,皆民間無爵者,宜亦稱先生、徵士或徵君,以別於官諡,特明此謚乃民間之謚,以章民間之是非、善惡、美丑於謚禮也。

        ?

        又,古之謚必持謚冊於靈前行告謚禮,其謚或定於葬前,或定於葬後,甚有於葬後數(shù)年至數(shù)十年始定者。

        ?

        以今日計,定謚不宜太長,長則行跡或忘;亦不宜太短,短則倉促難周,故折其中定於三月之內(nèi)可矣。

        ?

        綜上所論,私謚乃吾國儒教行之數(shù)千年之禮法傳統(tǒng),在今日中國仍有勸善懲惡戒今勵來之效。

        ?

        故在今日吾國儒教重建之際,尤當復(fù)此私謚之禮,既為儒林公議之所歸,更為儒教重建之初階也。

        ?

        戊戌秋九月霜降日蔣慶

        ?

        撰於深圳蓮花山畔之繙經(jīng)室

        ?

        ?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