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金庸武俠世界中的俠客過圣誕節(jié)嗎?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間:2018-12-24 22:38:53
        標(biāo)簽:圣誕節(jié)、金庸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金庸武俠世界中的俠客過圣誕節(jié)嗎?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十一月十八日庚寅

                 耶穌20181224


         

        一名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發(fā)帖問道: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有佛教徒(如少林高僧)、道士(如沖虛道長)、摩尼教徒(如明教教主張無忌)、回教信徒(如霍青桐便是一名回部女性),為什么卻沒有提到一個基督教徒?

         

        有人說,有啊,《鹿鼎記》里就寫了傳教士南懷仁與湯若望,《碧血劍》中也出現(xiàn)了幾個葡萄牙劍客。可是,南懷仁與湯若望都是歷史人物,并不是武俠世界中的江湖人物,不能算數(shù)。葡萄牙劍客倒可以說是江湖中人,但他們未必是基督教徒。

         

        也有人說,因為基督教傳入的時間比較晚唄,西洋傳教士來華的時候,已經(jīng)是熱兵器時代,大俠們在傳教士帶來的西洋火器面前,沒法玩啊。這話不對?;浇虃魅胫袊臅r間非常早,大約在唐代貞觀九年(635),大秦基督教主教(唐人稱之為“大德”)阿羅本就帶著《圣經(jīng)》與耶穌畫像,沿著陸上絲綢之路,一路跋涉來到長安,并受到唐太宗的歡迎:“總仗西郊,賓迎入內(nèi)”。

         

        三年后,太宗皇帝下詔:“波斯僧阿羅本遠將經(jīng)教,來獻上京。詳其教旨,玄妙無為。濟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義寧坊建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碧聘咦跁r,又“于諸州各置景寺……寺滿百城”,十分興盛(參見《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文)。這就是唐代的景教,屬于基督教諸教派中的聶斯脫里派。相傳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就是景教信徒。

         

         

        (敦煌景教壁畫)

         

        景教在大唐的傳播,采取了入鄉(xiāng)隨俗、主動融入中國文化的策略,傳教士自稱“僧”,教堂稱“寺”,并且尊重中國人的祖宗崇拜。傳教士對《圣經(jīng)》的轉(zhuǎn)譯也非常中國化,不妨來來看看唐代景教經(jīng)書《序聽迷詩所經(jīng)》記述的一段故事:

         

        “天尊當(dāng)使涼風(fēng)向一童女,名曰末艷。涼風(fēng)即入末艷腹內(nèi),依天尊教。當(dāng)即末艷懷身。為以天尊使涼風(fēng)伺童女邊,無男夫懷妊。令一切眾生見無男夫懷妊,使世間人等見即道,天尊有威力。即遣眾生信心清靜回向善緣。末艷懷后產(chǎn)一男,名為移鼠。”

         

        這段具有佛教與道教風(fēng)格的文字,說的可不是《搜神記》的故事,而是在描述《圣經(jīng)》記載的基督耶穌誕生的神跡。文中的“天尊”,即是“上帝”的漢譯;涼風(fēng)指“圣靈”;“末艷”指圣母瑪麗亞;“移鼠”就是耶穌了。

         

        景教傳入大唐的經(jīng)過,曾被唐德宗年間的景教信徒“僧靈寶、僧內(nèi)澄、僧光正、僧和明、僧立本、僧法源、僧審慎、僧寶靈、僧玄覽”等人(從名字看,非常像是佛教僧人的法號)刻成碑文。明代天啟年間,這塊石碑在陜西出土,此即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今天你到西安碑林參觀,還可以看到這塊石碑。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碑文還透露了唐代景教如何過圣誕節(jié)的信息:“代宗文武皇帝恢張圣運,從事無為,每于降誕之辰,錫天香以告成功,頒御饌以光景眾?!币馑际钦f,唐代宗非常支持景教的發(fā)展,每年圣誕節(jié),皇帝都會給大秦寺(景教教堂)賜香,并賜美食給景教徒。從這個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唐朝的景教徒在過圣誕節(jié)時,會享用一頓大餐。今天美國人過圣誕節(jié),不也是吃一頓有烤火雞的圣誕大餐么?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拓片)

         

        不過,金庸的武俠小說沒有一部是以唐朝為時代背景的,所以未寫到大唐景教也是情理中事。

         

        景教在唐朝傳播了一百多年之后,到唐武宗時(公元9世紀(jì)),由于皇帝發(fā)起“滅佛”運動,景教也受到牽連,自此一蹶不振。再經(jīng)五代戰(zhàn)亂,景教差不多在中土消失了,只在北方草原部族中尚有傳承?!渡涞裼⑿蹅鳌诽岬降蔫F木真義父王罕,歷史上確有其人,是蒙古草原克烈部的首領(lǐng)脫黑魯勒,他就是一名景教徒;拖雷的王妃也是景教徒。但金庸似乎都沒有提及他們的景教徒身份。

         

        南宋—元朝時期,即《射雕英雄傳》與《倚天屠龍記》故事展開的年代,景教再度傳入中土——這一次是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先傳播到南宋的港口城市泉州。

         

        泉州是南宋海外貿(mào)易最繁華的口岸城市,史書說,“泉南地大民眾,為七閩一都會,加以蠻夷慕義,航海日至,富商大賈,寶貨聚焉?!保ㄖ鼙卮蟆段闹壹罚┤菀彩钱?dāng)時世界上最開放的國際大都市之一,每一年都有無數(shù)阿拉伯商人、波斯商人、猶太商人,滿載海貨,從東南亞、阿拉伯半島乃至地中海出發(fā),來到泉州,景教便是隨著他們傳入泉州的。

         

        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來到泉州的意大利商人雅各發(fā)現(xiàn),“在(泉州)城里,人們還可以聽到100種不同的口音,到那里的人中有許多來自別的國家。城里有很多種基督教徒,有些教徒還布道反對猶太人。除此之外,還有薩拉森人、猶太人和許多其他有自己的寺廟、屋舍的教徒,并住在城內(nèi)各自的地方”;“基督教徒中有許多人是聶斯托里派(即景教)的忠實信徒,他們有自己的教堂和主教”;“當(dāng)一個人行走在刺桐(泉州)的大街上時,仿佛覺得不是在蠻子人(西洋人對中國人的稱呼)的城市里,而是處在整個世界的一座城市中”。(雅各《光明之城》,上海人民出版社)

         

        如果說,外國人的記述并不可靠,有偽造之嫌疑,那么出土文物的說服力應(yīng)該無可辯駁了。1905年,西班牙天主教傳教士任道遠在泉州奏魁宮發(fā)現(xiàn)了一塊元朝景教的尖拱形天使石碑,石碑上的十字架造型與風(fēng)格非常特別。一位叫做伯希和的法國學(xué)者將任道遠發(fā)現(xiàn)的景教石碑拍成照片,并公開發(fā)表,在歐洲史學(xué)界引發(fā)很大轟動。之后,泉州又陸續(xù)出土了多塊十字架石刻和景教墓碑,海外史學(xué)界將這批十字架石刻命名為“刺桐十字架”。

         

         

        (刺桐十字架)

         

        已發(fā)現(xiàn)的刺桐十字架和泉州景教墓碑,基本上都是元代遺物,可以佐證元代泉州景教信仰之盛。學(xué)界也因此認(rèn)為,泉州景教是隨著蒙古人對泉州的征服而傳播進來的。但此說可以商榷。

         

        在泉州發(fā)現(xiàn)的景教墓碑中,年代最早的一塊為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刻立,根據(jù)碑文,我們知道這是泉州一名自稱為“戴舍王氏十二小娘”的景教女信徒,為合葬其“故妣二親”(故去的兩位婆婆)“郭氏十太孺、陳氏十太孺”而修建了墳?zāi)?,刻立了墓碑。恰恰這塊元代遺物,可以證明南宋后期的泉州已經(jīng)有景教傳播,因為元朝至元十四年,又是南宋景炎二年,元軍與南宋流亡政府正在泉州一帶交戰(zhàn)。而宗教的傳播必有一個長期的過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出現(xiàn)景教的華人女信徒。南宋時泉州蕃商云集,帶來景教信仰是毫不奇怪的事情。

         

        刺桐十字架的出土之所以引發(fā)海外史學(xué)界的轟動,不但是因為它們證明了基督教在宋元時期泉州的傳播,更是因為石刻風(fēng)格的獨特性。從這些景教石刻的裝飾圖案來看,既有傳統(tǒng)的基督教符號,如振翅飛翔的天使形象、十字架,也中國佛教與道教符號,如華蓋、瑞云、海水、火焰、蓮花座;從十字架的造型看,既有希臘風(fēng)格、拉丁風(fēng)格的十字架,又有波斯風(fēng)格、凱爾特風(fēng)格、馬耳他風(fēng)格的十字格,而且,往往一塊十字架石刻糅合了兩種以上的風(fēng)格;從石刻的文字看,既有漢文,又有拉丁文、八思巴文、突厥文、波斯文。如此“混搭”的宗教符號風(fēng)格,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極罕見的。

         

        毫無疑問,這些刺桐十字架正是宋元時期泉州海納百川一般的開放性與包容度的見證。實際上,泉州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開放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刺桐十字架的獨特風(fēng)格上,還反映在對各種宗教信仰的兼容并包上。如果穿越回到南宋—元代的泉州,你幾乎可以在泉州城內(nèi)找到當(dāng)時世界上的任何宗教:本土的儒家文化、道教、民間俗信以及最早完成中國化的佛教自不待言,還有景教、伊斯蘭教、印度教、摩尼教(亦即《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猶太教。各個宗教流派,匯集于此地,并相互融合。那個時代,也許只有中國才能夠讓各個宗教如此和諧地同城并存。

         

         

        (世界宗教博物館——泉州)

         

        宋元時期,除了泉州,杭州、鎮(zhèn)江等城市當(dāng)然也有景教的傳播。元代是繼唐朝之后,景教在中土傳播最為興盛的時期,景教徒一支從陸路隨蒙古人南下,一支則從海上絲綢之路而來。元人將景教徒與傳教士通稱為“也里可溫”,有學(xué)者根據(jù)《至順鎮(zhèn)江志》記載的元代鎮(zhèn)江僑寓戶口作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14世紀(jì)鎮(zhèn)江每167戶僑寓戶中,就是一戶是“也里可溫”。

         

        張無忌生活在景教很活躍的元朝末年,那么在他結(jié)識的江湖朋友當(dāng)中,出現(xiàn)幾個景教徒,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是景教徒,自然要過圣誕節(jié)。金庸之所以沒有在他的小說中寫到景教徒,可能是一種疏忽。

         

        金庸晚年大概也意識到了這個疏忽,所以在修訂《倚天屠龍記》時,簡略補充了一點景教的內(nèi)容:明教楊逍屬下有天、地、風(fēng)、雷四門,“天字門所屬是中原男子教眾;地字門所屬是女子教眾;風(fēng)字門是釋道等出家人,明教雖為拜火之獨特教派,但門戶寬大,釋、道、景、回各教徒眾均可入教,不必舍棄原來教門;雷字門則是西域諸外族人氏的教眾”。(見新修版《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二回)

         

        ——那一句“明教雖為拜火之獨特教派,但門戶寬大,釋、道、景、回各教徒眾均可人教”,便是金庸老爺子增補進去的新文字。舊版是沒有的。

         

        責(zé)任編輯: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