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答客問:你為什么要給女兒寫一本書?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我們都愛宋朝”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三月初二日癸酉
??????????耶穌2019年4月6日
客:你今年又出了一本談宋代的新書?
吳:是的,這個月剛出了一本《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也是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品,是繼《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之后,我在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的第三本書。
客: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
吳:是的。在我女兒讀初中時,我便有意給她寫一部關于宋朝的歷史讀物,跟她談談歷史故事,希望她能夠以一種溫情與敬意看待我們的歷史與傳統(tǒng)。我女兒從小讀的是雙語學校,接受的是雙語教育,我不想她“忘本”。
這本書其實也是寫給我女兒的同齡人、家長以及所有對宋朝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我真誠希望,我講述的宋朝有助于一些朋友糾正過去對華夏歷史與傳統(tǒng)的偏見、成見。
客:為什么會想到寫這么一本書?
吳:我十分崇敬的錢穆先生曾經說過:“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二、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有一種對其本國以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三、所謂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抱有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與古人。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以上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fā)展之希望?!?o:p>
我寫《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的用意,即在于此。
客:說得我心癢癢了,這本《知宋》到底講的是什么?
吳:這本書采取給女兒講故事的形式,選取了25個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典故,通過講故事呈現(xiàn)宋朝的制度文明,并通過分析宋朝權力的架構、制衡、運作和得失,嘗試為“宋朝何以如此繁榮”以及“后來如何走向沒落”提供一種解釋。
客:為什么要采用講故事的方式?
吳:主要是基于兩個考慮。第一,我相信對大眾來說,閱讀一個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會比閱讀干巴巴的論文更有興趣與熱情,換句話說,我希望這本書更有可讀性與吸引力。
第二,故事其實也是“活的制度”,以前我寫過不少介紹宋代政治、司法成就的文章,引來了一些反駁,反駁者質客:紙面上的規(guī)定都是很動聽的,執(zhí)行起來呢?那么,現(xiàn)在我講述發(fā)生在故事里(而不是寫在紙面上)、已經被執(zhí)行起來的制度及其運作過程,是不是更有說服力一些呢?
客:你在寫這本書時,你女兒有什么想法?
吳:我女兒是這本書的第二個讀者(第一個讀者是我太太),我要求她讀完打印稿,既幫我校對錯漏之處,同時也可以讓她稍深入一點去了解宋朝歷史,進而能夠理解以宋制為代表的傳統(tǒng)的華夏制度文明。
我女兒也確實從頭到尾校對了一遍書稿,并幫我繪制了書里的一張插圖《宋朝詔敕流程示意圖》。她還寫了一篇文章,談她校對文稿的感想,這篇文章也以“女兒序”的形式收入《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中。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覺得時間過得飛快,我女兒給我校對書稿時,剛剛讀高一,如今她已讀高三,快高中畢業(yè),馬上就要進入大學讀書了。
客:你這本書對你女兒的成長與學習帶來了什么受益?
吳:很難說閱讀一本書對女兒的學習與成長有什么立竿見影的收益,但家庭的閱讀環(huán)境與氛圍,確實會給孩子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女兒從小就喜歡閱讀,讀的書很龐雜,視野與知識面都比較開闊,從小學開始,學校舉行的課外知識競賽,她基本上都是拿第一。
其實我們并沒有刻意要求她讀書,讀某一本書,只是家里到處都是書籍,父母都是讀書人,孩子自然而然就養(yǎng)成了閱讀的習慣。我女兒現(xiàn)在讀高三,已拿到大學預錄取的offer,我想,這可能也是得益于她從小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
客:我是成年人,中年男人,也可以讀這本書嗎?
吳:哈,成年人更需要讀一讀。這些年,我有一個感觸,就是覺得我們的政治史、法學史、制度史敘述,基本上都是以對待“他者”的筆調來講述本國傳統(tǒng),不管是自由主義者的敘述,還是正統(tǒng)派人士的敘述。這構成了一百年來中國的一道比較奇特的文化景觀。這樣的偏見與成見需要扭轉過來。看完這本《知宋》,我相信會刷新您對宋朝制度與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
客:看了《知宋》,我也“知宋”。
吳:哈,這個口號好。我要轉給出版社。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吳鉤】大紅大綠的顏色審美是從哪里來的?
【下一篇】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大典隆重舉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