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桂榛作者簡介:林桂榛,贛南興國籍客家人,曾就學於廣州、北京、武漢等及任教於杭州師範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曲阜師範大學等,問學中國經(jīng)史與漢前諸子,致思禮樂(楽)刑(井刂)政與東亞文明,並自名其論爲「自由仁敩與民邦政治」。 |
禮贊寶雞并過秦嶺入蜀·外一首
作者:林桂榛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四月十五日丙辰
耶穌2019年5月19日
隴頭陜尾,汧漆之間。
渭上諸原,福地岐山。
興周壯秦,大國雄蟠。
封疆列侯,帝王馳幡。
遺珍鐘鼎,禮樂盡瞻。
垂憲漢唐,制度足觀。
冶銅牧馬,劍橫河關。
分官列職,力聚庭鑾。
控弦東西,六國無顏。
鳳翔岐地,大哉周原。
舉戈南北,帝邦之巔。
雞鳴渭嶺,雄哉秦巒。
溯澗盤旋,太白散關。
沿江蜿蜒,棧道劍川。
北河南江,一嶺分邊。
嘉漢各下,漢中廣元。
過山穿嶺,入蜀平原。
多稼富水,沃野飛鳶。
蠶叢魚鳧,三星貫天。
北羌西彝,大禹當先。
鑿江益州,天府錦官。
人杰地靈,蜀漢記傳。
秦巴萬古,壯麗自然。
山河形勝,蔚為大觀!
(前12章2019.04.28作于寶成路上,后12章2019.04.30補于成都,全篇24章2019.05.05改于重慶。汧讀千,今寫作千。汧漆即汧水漆水,汧漆之間即古周原,汧漆二水皆南流匯渭河以入黃河。嘉漢二水即嘉陵江、漢江,寶成鐵路過散關盤旋上秦嶺后即入嘉陵江源頭谷地,然后沿嘉陵江河谷南下至四川廣元。嘉陵江過廣元繼續(xù)南行,而寶成鐵路轉西南行,經(jīng)劍閣、江油過綿陽、德陽再至成都平原。大禹,傳說出生于今四川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或四川阿壩汶川縣一帶[成都老城距廣漢三星堆不足百里]。從廣漢三星堆銅像與川西某些人長相關聯(lián)來看,三星堆人應該與羌彝人有血緣關系,我在四川見過與三星堆銅人臉型、鼻型、眼型極相似的人[古人于實人非神人的藝術造像還是有某些實人基本輪廓特征之寫真根據(jù)的],推測其有濃厚彝藏血統(tǒng)。高原地帶游牧羌人發(fā)展為平原文明人或反之為平原人發(fā)展為羌牧人,應與氣候變遷有關,大禹治水及諾亞方舟的傳說實反映了氣候劇變及人類史上的洪水時代。)
【附】三月卅日過陜南
(一)
山未綠,
水未清,
節(jié)近清明山旮旯,
未見滿巒現(xiàn)春華。
坡又陡,
溝又深,
偶見一二山人家。
點綴桃李與菜花。
(二)
穿溪過澗,
看壁觀崖;
山河行西東,
鐵路貫北南。
斯是何地?
在陜之南。
嶺阻朔風,
山礙春還;
天望觜井宿,
地接昆侖山。
斯是何地?
在陜之南。
(三)
雄偉秦嶺,
崎嶇巴山;
山河萬古秦蜀間,
太白早嘆其道難。
紫陽到萬源,
巉巉若云端。
溪水漸緩,
幾只白鷺成佳色;
山形益低,
綠葉黃花遍眼前。
萬源以下,
南風早來,
低丘平川皆春氣,
滿地生機盡自然。
(作者曾2011年3月底過陜南入川東,當時是從江蘇徐州赴四川達州。而更上一次也是首次入川地,是2007年4月底到重慶參加學術會議,并會后到重慶大足寶頂山瞻仰古代摩崖石刻,并作《雨中瞻大足摩崖石刻》一首,曰:“法雨慈云寶頂山,丹霞深谷兩崖龕。橘花香沁佛前客,細水長流紫竹間?!保?/span>
責任編輯:近復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