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樟法】關(guān)于道德與位祿名壽及容貌之關(guān)系——兼論法家、馬家和儒家社會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1-06-30 08:00:00
        標(biāo)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xué)》《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一
            
            
            《中庸》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被蛞詾檫@種說法不符合實際;或以為孔子之言“特以論得位行道之先王先公,不可遂將此語解作如有大德必得祿位之條件與結(jié)果的關(guān)系?!痹圃?。都不中肯。
            
            有兩種社會:一種是道德的,一種是不道德的。道德社會是正常、常態(tài)的,不道德社會是反常、變態(tài)的。在高道德社會,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大德者大善,必有大善報,“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完全成立。
            
            而在不道德社會,這個觀點就不成了。在不道德的環(huán)境里,善有惡報惡有善報,黃鐘毀棄瓦釜雷鳴,逆淘汰,大德之人,必不得其位,必不得其祿,有名也未必很好,孔孟都受盡污蔑侮辱呢??鬃诱f過“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可見在邦無道的情況下,得其位祿,反而是無德的表現(xiàn)。
            
            朱熹認為,上古之時,德位相稱,“天地之氣,其極清者,生為圣人,君臨天下,安享富貴,又皆享上壽?!焙笫罋膺\漸乖,至孔子已有德無位,德位已經(jīng)不能相稱。王恩洋居士以常經(jīng)與變例來解釋善有善報的正常與善有惡報的不正常這兩種現(xiàn)象,也很有道理,可備一說。他說:
            
            “或謂若作善而必得善報,則夷齊不應(yīng)餓死,顏淵不應(yīng)早夭,孔子不應(yīng)困厄也。作惡而必得惡報,則盜趾不應(yīng)壽終,操莽不應(yīng)帝王,秦檜不應(yīng)宰相也。作惡反得福,做善而反得禍者,自古有之,于今為烈。故人相率而為貪污,豈不以為善最難而無功,為惡甚易且有利耶?曰:天下事有常經(jīng),有變例。中庸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大德者必受命。此常經(jīng)也。若夫圣而困,賢而夭。此變例也。作惡之報有常有變亦如此。譬之農(nóng)事,耕耘播植始得收獲,是為常。然亦有水旱天災(zāi),雖耕耘播植而不得收獲者,則惰農(nóng)宜較勤農(nóng)少費勞苦,若徑盡作惰農(nóng)而不務(wù)農(nóng)作,則天下人餓死盡矣。故良農(nóng)不因天災(zāi)廢耕作,君子不為禍變改操行?!保ā度松軐W(xué)與佛學(xué)》)
            
            “良農(nóng)不因天災(zāi)廢耕作,君子不為禍變改操行?!边@句話值得儒者銘之座右。只要盡心盡性盡其在我,自有天爵之富貴光榮可享,自有良知之永生不滅可望,世間位祿名壽如何,聽天由命、置之度外可也。對于儒者而言,逆境順境,無非成德成圣的助緣。位高祿重名大壽長,可以更好地利他濟世傳道授業(yè);家貧位賤艱難困苦,可以更好地動心忍性煉我心志。
            
            位祿名壽四美,唯有“壽”,對于各種外在條件特別社會政治狀況的依賴性比較少??v置身于不道德社會,大德者仍有可能“得”。因為大德之人必有大智,必知養(yǎng)生之道,必有良好的心態(tài)。道德本身就有養(yǎng)身的“功能”,所謂以德養(yǎng)身,“德潤身”(《大學(xué)·六章》)?!拔坏撁敝饕Q于政治社會環(huán)境,“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做主。關(guān)于德與壽的關(guān)系,可參看東?!丁叭收邏邸闭f》一文。
             
            
            二
            
            
            兩種社會又可分而為四:道德社會分為一般道德社會和高道德社會,不道德社會分為一般不道德社會和極端不道德社會。儒家和自由主義社會都是道德的,其中,儒家憲政社會則是高道德社會,最好;自由社會是一般道德社會,次好。(在自由社會,大德得其位祿名壽的機會也比較高,但不能全“必”。)用孔子的話說,前者是“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后者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法家、馬家社會都是極其不道德的社會,善惡完全顛倒,孔孟和歷代圣賢受盡污蔑侮辱,被打倒在地;秦始皇野蠻兇惡之極,毛氏奸邪反動透頂,卻被頌為圣人偉人。這種社會,不論經(jīng)濟怎么發(fā)展、物質(zhì)怎么豐富,都屬于據(jù)亂世。
            
            或曰:制度有高下,文化無優(yōu)劣。其實文化也是有高下優(yōu)劣的,法家和馬家就是劣質(zhì)、惡性的反文化的文化,盛產(chǎn)奸徒小人、暴君惡棍和亂世魔王。因為這兩家學(xué)說最容易敗壞人性,會對人的德性智慧造成遮蔽,讓心靈物化。
            
            這兩家的信徒中,縱然有好人,好的程度也有限。兩家門下絕對出不了大德圣賢。也只有這兩家學(xué)說,才能培養(yǎng)出大批喪心病狂禽獸不如的東西,才能指導(dǎo)出秦始皇式的暴君和蘇俄式的政黨,才能“建設(shè)”成蠻夷社會和叢林社會。
            
            其實為秦始皇歌功頌德的,主要是李斯等一小撮,法家的洗腦能力有限,在煽動暴力崇拜盜賊崇拜方面,遠遠比不上馬家。只有經(jīng)過唯物主義洗禮并且閉關(guān)鎖國的社會,才能全民瘋狂,把惡賊當(dāng)成圣人,把惡魔抬上神壇。
            
            而毛氏要登上神壇,就非把中華文化徹底掃蕩不可,因為,只要略具儒佛道修養(yǎng)略有正知正見正義感者,都不可能崇拜他,都不能不厭惡他那些違反常識、悖逆常道的做法,不能不鄙棄他那些反文明、反道德、反中華的邪說。
            
            
            三
            
            
            《中庸》曰:“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蔽医o加上兩句:
            
            大德必有其言,必有其態(tài),必有其容。關(guān)于大德必有其言,東海已有《大德者必有言,大智者必能言》一文論之,這里只談儀容外貌。
            
             德性滲透于人的全部身心,德性充實于內(nèi),光輝必發(fā)于外,不僅發(fā)于行為舉止語言文字,也會發(fā)于神態(tài)姿色容顏眼睛等?!秶Z-晉語五》曰:“夫貌,情之華也”,以容貌為內(nèi)在情懷的表現(xiàn)形式;朱熹說:“容貌辭氣,乃德之符也?!蓖醴蛑f:“存文者正以其有君子之心,而生君子之儀?!薄ⅰ耙哉\居心,而誠必形外”(《四書訓(xùn)議》)
            
            圣賢自有圣賢的氣象?!墩撜Z-述而篇》曰:“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子張篇》曰:“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薄秷蛟黄吩唬骸熬诱湟鹿?,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孟子說:“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庇终f:“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圣賢大儒德貌雙全,是有醫(yī)學(xué)依據(jù)的?,F(xiàn)代醫(yī)學(xué)證明,情緒會影響容貌,長期的憂慮煩惱憤怒,貪念妄念惡念太多,會讓人變丑。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圣賢不憂不惑不懼,“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同時充滿浩然之氣和正義感,容貌想不好都難。
            
            
            大德必有大美,道高德充者,“中和之氣見之于容貌之間”,“動容周旋中禮?!保ā睹献?盡心下》)即使容貌先天不良,也自有其氣象和魅力,丑也丑得美好、丑得耐看----其實是奇人奇相,異人異相,非丑也。
            
            古人以為不凡人物就有不凡相貌。王充在《論衡》里說:“黃帝龍顏,顓頊戴午,帝嚳駢齒,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湯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陽,周公背僂,皋陶馬口,孔子反羽?!备饔刑攸c。
            
            孔子的相貌也頗奇特?!妒酚洝飞嫌涊d說他“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焙沃^圩頂?據(jù)司馬貞《索引》釋,是“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孔叢子》說他“河目隆顙”,眼長長顴骨高高的。
            
            《史記》又載:“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鬃营毩⑧崠|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ǎn),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如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鬃有廊恍υ唬盒螤睿┮?。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這個鄭人的描述應(yīng)該是最符合孔子容貌之實際的。傳說中堯身子瘦長、“河目隆顙”,而“皋陶之狀,色如削瓜”,禹的身高據(jù)史載是九尺二寸。說孔子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不知什么意思,或是說孔子腰長腿短吧。
            
            
            四
            
            
            俗話說:人的容貌,三十歲之前,由父母負責(zé),三十歲之后,由自己負責(zé)。小人和惡人,即使本來容貌不錯,也會逐漸猥瑣化丑陋化猙獰化。心,是影響身體和容貌的重要因素,比營養(yǎng)、環(huán)境、地位、知識等等因素更重要。某些人青少年時長得挺好,中年以后迅速惡化慘不忍睹,原因或很多,但“心壞了”肯定是重要原因。
            
            有人把民國時清華北大知名教授與現(xiàn)在清華北大知名教授的照片作了一個對照,道德文章的高下一目了然。從容貌上看,民國的教授們多少有些文化人風(fēng)范,現(xiàn)在的教授大部分都下里巴人化甚至“叫獸”化了。教授猶如此,人何以堪啊?,F(xiàn)代中國人品德越來越惡劣,故容貌也普遍越來越丑陋---即使帥哥美女,也庸俗輕薄不堪,可謂帥得丑陋、美得丑陋。
            
            《呻吟語》說:“容貌要沉雅自然,只有一些浮淺之色,作為之狀,便是屋漏少工夫”。豈止是“屋漏少工夫”而已?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根本就毫無文化修養(yǎng)道德力量,也根本不懂得怎么做“功夫”,內(nèi)心一片荒蕪和黑暗。
            
            
            圣賢與盜賊、大人與小人、智者與愚民、英雄與市儈、雅人與俗子、熱情者與冷酷者、真誠者與虛偽者、忠厚者與刻薄者等等,各有其不同的儀容和氣象,做作不得,勉強不來。一般人士以貌取人固然容易失誤,智者誤判的概率就很低。用不著察其言觀其行,很多人的輕浮淺薄或卑劣下流或陰險惡毒,就在他們臉上明明白白地寫著呢。
            
            
            2011-6-19東海儒者余樟法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wǎng)站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