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張新民】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學規(guī)(附《條規(guī)》)

        欄目:廟堂道場
        發(fā)布時間:2011-07-01 08:00:00
        標簽:
        張新民

        作者簡介:張新民,西歷一九五〇生,先世武進,祖籍滁州,現(xiàn)為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教授(二級)兼榮譽院長。兼職貴陽孔學堂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理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明史學會王陽明研究會副會長。著有《存在與體悟》《儒學的返本與開新》《陽明精粹·哲思探微》《存在與體悟》《貴州地方志考稿》《貴州:學術思想世界重訪》《中華典籍與學術文化》等,主編《天柱文書》,整理古籍十余種。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學規(guī)(附《條規(guī)》)
            
        張新民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創(chuàng)辦之初,即邀請四方同道共商大義。咸以為欲砥礪品節(jié),披揚志氣,擴充器識,澡雪精神,必先訂立學規(guī),使人知博而能守約,乃至視之有則,操之得要,物流不牽,知止有定,人品學問,俱日日增長耳。遂手訂《學規(guī)》、《條規(guī)》,均各十條,大要不過勸人靜專篤一,樹本培根,修誠立志,力學向道,制外養(yǎng)中,改過遷善,變化氣質,非僅知識學問日益豐富,即精神生命亦得以安頓。而日就月將,于一己之個人則盼其能成就生命人格;鼎新革舊,對家國民族則期其有所貢獻。而告以來世君子,知繼起者有責也?!秾W規(guī)》撰成后,刊物欲揭載者甚夥,然均一概謝絕,告以意在踐履,非如其他論文,專為發(fā)表而作也。而來者成今,去日為昨,悠忽之間,竟九載矣。近《教育文化論壇》主編同仁,熱心學術文化事業(yè),好道之心勝于余,謙遜則余不如之。蒙其屢次索稿,以為一元鼓蕩,亦可振奮人心,匯涓滴為河海。貞上起下,匹夫有責。紹華夏文明久不傳之統(tǒng)于當下,文字本身內具之功用曷可輕忽耶?遂囑敝院同道悉數(shù)錄出,供天下賢德君子哂正焉。  辛卯年四月十日補記于筑垣水心溪夢館之晴山書屋。
            
            昔朱子手訂《白鹿書院揭示》,將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五步驟,視為學問必不可少之次第,前四條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足以窮理,后一條篤行則關涉修身實踐。蓋知其理之當然,則當責其身以必然。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行合一,則仁智兼?zhèn)湟印P奚碇?,莫過於忠信篤敬,遷善改過。而己所不欲,無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則為接物之要也。王陽明教示諸生,則以立志、勸學、改過、責善四事相規(guī)。蓋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學不勤,必其志尚未篤也。志則志為君子,學則學為好人,於是改過從善,不能不講矣。夫人之有過,大賢不免,然不害其為大賢者,為其能改。故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朋友之道,即在能忠告而規(guī)勸之也。不欲必勿施,不得亦反求,凡攻我之失者,皆我之師耳!輓近馬一浮創(chuàng)辦復性書院,亦以為適於道者,必有四端:一曰主敬,二曰窮理,三曰博文,四曰篤行。亦無一不在本原實地上作工夫。蓋主敬為涵養(yǎng)之要,窮理為致知之要,博文為立事之要,篤行為進德之要,四者內外交徹,體用始能兼賅。優(yōu)入賢境圣域,必從此問途也。錢穆創(chuàng)建新亞書院,非特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且亦旁采西歐導師制度,要在以人文主義為宗旨,溝通世界東西文化,為人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途。而一切學問知識,均以對國家社會人類之貢獻為其目標。斯則足以說明,傳統(tǒng)書院之精神,雖經歷滄桑變故,仍可獲取現(xiàn)代性之新生命,與時俱進,兼采眾長,謀求自我之完善發(fā)展也。故書院者,非僅讀書講學之地,實為民族生命之中流砥柱,而與文化精神共存亡矣。慮始固不易,終成亦艱難。遙祧鹿洞,近紹龍場,開拓新宇,啟迪后昆,兢兢之業(yè),何敢不慎之乎?今值書院新址落成,爰綴前人之成說,補以今人之新知,匯為以下數(shù)條學規(guī),愿四海求道君子,共勉旃焉。
            
            一、書院自宋以來,歷經千年興衰發(fā)展,要皆以敦勵品節(jié),樹立風聲為辦學原則。故今日重振書院精神,亦務必以道義之域自重,不可以聲利之場見輕。蓋品節(jié)不立,操守不堅,即不可為第一等人,亦不可作第一等事,更難以開辟人文精神之新天地。知識傳授固然重要,生命教育則更根本。追求存在之真諦,升華人格之境界,展現(xiàn)生命之風姿,實現(xiàn)人生之價值,為書院第一義要務,必臻於正大光明操履純熟之境域,方為真學問真工夫真意義真人生耳。
            
            二、所謂第一等人與第一等事,即是將作人與作事打倂為一片,在作事中學作人,在作人中學作事,作人做事均不可以小成自安,務必以為己之學為根本,由愛家庭為起始,漸次擴大及愛師友,愛學校,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然著眼處雖高廣宏闊,起點卻本於內心光明之一念,孔子“反求諸己”之言,朱子“源頭活水”之說,即此之謂也。
            
            三、先有內在偉大之一念,才能有偉大之人格,先有偉大之人格,才能有偉大之事業(yè)。誠於中者必形於外,洵千古不易之至理也。故生命成長之學問,實不容忽視念頭之工夫。一念合理,一念合道,一念不忍,一念慈悲,一念仁愛,即是勝境之開顯,即為理想之實現(xiàn),均關系人格高低甚大,影響事業(yè)境界非淺。若無仁心大愿誠於中,何有人格事功形於外?曠觀古今中外,凡身敗名裂者,往往皆出於一念之差,具見念頭工夫,實不可不懼,亦不可不慎也。
            
            四、由完成偉大之人格而完成偉大之事業(yè),亦即作人與作事合為一體,二者皆力求圓融俱化且臻於勝境,則勤學之工夫,尤不可一日放廢,所謂業(yè)精於勤,荒於嬉,誠不易之論矣。自古迄今,能成大事業(yè)者,皆能出則行道,處則求志,珍惜寸陰,廢寢忘食,有所不為,始能真正有為。未聞玩時惕日,碌碌飽食,無所事事,能有所成就者也。何況浮生浪死,蹉跎歲月,與禽獸同一存沒,虛擔一個人名,又曷以立於天壤間?
            
            五、勤學好思之外,尚有必要益以虛心。蓋古往今來,傲之一字,最為人之兇德,稍有膨脹,必眇視古人,輕慢師友,非惟害性,亦危及事業(yè)。故必以謙退自處,虛心接人,沉潛遜志,惟善是從。如此下焉者或可行為合禮,上焉者則直入形上之域矣。
            
            六、成就偉大之人格,完成偉大之事業(yè),不能不具備仁、智、勇三德。仁、智、勇三德固然需從心性本源開出,然亦未嘗不可深入歷史文化之整體求之。蓋一切偉大之人格,均無一不在歷史文化中產生,與之時時接觸,相與為伴,視為師長,契合默應,必能啟發(fā)自身之心性,完善個人之人格,增長學業(yè)之助緣也。仁人志士,寧有種乎?前賢雖逝,典型猶在,別人能為之,己亦必能為之耳。而人類之整體智慧及其成就,亦非透過歷史文化始能落實。故學習歷史文化,實即學習人類之整體智慧。然此智慧非懸空虛設之假想物,必有相應之行事以作見證,故歷史文化之活潑經驗,亦為人生智慧之來源。惟智慧不離於人事大道,方為活潑之真智慧。否則曲學阿世,孜孜營利,則難免不落入聰明詭詐一途矣。凡由歷史文化涵化陶冶始終挺拔之人格楷模,凡民族生命經歷憂患仍能延續(xù)之精神命脈,均足可予吾人以力量,為后學添信心,而無限之道德大勇,亦可由此涌起矣??鬃釉疲骸叭收卟粦n,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能同時兼具此三德,則一切人生困難,豈能不摧廓戰(zhàn)勝者乎?然勇者之所以不懼,必依於仁智,而仁智皆內具於心者,則必能敬重人類之歷史文化,敬重一切活生生之生命與人格,敬重與此生命與人格息息相關之偉大人生事業(yè)。
            
            七、欲成就偉大之事業(yè),必先成就偉大之學業(yè)。成就偉大之學業(yè)不能不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以發(fā)明真理為職志;成就偉大之事業(yè)亦必擔負起人類群體之責任,以服務於社會為光榮。非特要蔚成學風,起一代人文,更要聚為良習,興百年禮樂。此皆非取消而實為成全人之天才與個性也。故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無論於學業(yè)於事業(yè),均為至要至大之關鍵焉。
            
            八、成就學業(yè)既要吸收人類之智慧,亦必須具備廣博之知識,不能不有專長,亦不能不兼?zhèn)渫ㄗR。視野必廣闊,工夫必精熟。由淺近入高遠,雖高遠仍平實,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是也。而溝通中西,融貫合一,既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又注意兼采外來學說之精華,則尤為善治學者所應注意。運轉時代,創(chuàng)辟未來,不能不具備學養(yǎng),亦不能不復活文化爾!
            
            九、人格之超拔挺立,必從日常小事作起。以理養(yǎng)心勵志,以禮端行肅容,久久習之,日日積之,自可萃成深重凝厚之氣質,化為方正本真之舉止。前賢范導培育諸生,皆從端正行為入手。所謂居處必恭,步立必正,視聽必端,言語必謹,容貌必莊,衣冠必整,飲食必節(jié),出入必省,讀書必專,寫字必楷敬,幾案必整齊,堂室必潔凈,相呼必以齒,接見必有定,修業(yè)有余功,游藝當適性,諸如此類之修身習禮要求,均不可不隨時注意省察克治也。必在微細處痛下繩己工夫,始可煥煥然昭顯生命之精神,而人文化成之事業(yè),亦必待禮乃可成也。
            
            十、陶適情趣,澡雪精神,疏瀹性靈,亦為學問之所必須。志於道,據(jù)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孔圣之言,體相用兼賅,成人之學備矣。成道成德成仁之外,尚有必要成就性情之世界耳。而由仁發(fā)藝,以藝護仁,仁藝相得,真性情始可開出也。讀書治學,交友處世,必至俯仰不愧,樂天知命,鳶飛魚躍,一派活潑生機之境,方為真學問真人生矣。而體驗性情,開發(fā)靈根,發(fā)抒心志,於義亦大矣哉!由用見體,依體起用,藝不離仁,仁不離德,德不離道,行仁泳藝,內外交徹,道德即在其中矣。如此則非特活潑之生命能夠沛然彰顯起用,文化之精神亦足以昭示於世人矣。
            
            歲次丙戌金秋吉日止善撰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全體同仁立
            
            
            附錄:


                    中國文化書院條規(guī) 


             
            此貴州大學講學之地,論道之場也。天地乾坤之正氣鈡毓之,先圣先哲之精神依憑焉。凡至者常懷如在之心,則一器一物不敢泄越,一草一木不肯損傷,況自蹈非禮,自毀人格乎?故謹列公共條約于下,愿與諸君子共守之。
            
            一、書院為教育人材之地,理應砥礪奮發(fā),敦崇學業(yè),端方不茍,整齊清肅,故不得引朋呼類,大聲喧嘩,更不容許酗酒廢蕩,乖行滋事。
           
            二、內外竹木花草,不得損傷
            
            三、墻壁門窗地面,不得侮蔑涂抹
           
            四、桌櫈須用兩人共舉,不得拖拉,以免壞及地板,并不得遷移院外,以致混失。
          
             五、講學論道,自有樂地,不得恣謔輕慢,不能唱流行歌曲,不容穢語傷人,不許親暱浪嬉,不容群聚戲游,以為院內清凈之地玷。

            六、用物須當珍惜,借書必須按時歸還,以備其他師生取閱,庶見書院一體之仁。

            七、朋友有過,必當規(guī)勸,勉其所已至,勖其所不能,然不許訐人陰私,以說長論短為能事,亦不能相互標榜,養(yǎng)成浮泛之作風。

            八、凡來訪問講學者,例得供茶,須備飯招待者,概不得超過四肴一湯。會講活動用餐人數(shù)較多時,一般均不設席,概以盒飯招待,以食足充腹,飲足合歡為限,避免剩余損德耗財也。閑游參觀者,則例不供給。要之,去浮從雅,變奢為儉,端正世風,當自書院始。

            九、凡有會講、報告等學術活動,目的皆在于輔仁,故必須相待以誠,相敬以禮,有善相勸,有過則規(guī)。議論倘有不合,必虛心聆聽,反躬自問,以全交友之道,成就謙退之德。責善不從,規(guī)過則怒,則人生大病,不可不痛改也。

            十、不得將品德卑污放蕩無賴之人引入書院。蓋“善與善俱,則不善蔑由生”,“日與正人俱,則日進于正”,故不可不慎矣。

                                                                歲次丙戌金秋吉日止善撰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全體同仁立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wǎng)站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