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第二十二期講錄

        欄目:會議講座
        發(fā)布時間:2023-05-16 18:28:30
        標簽:《孟子》通講第二十二期

        “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第二十二期講錄

        來源:“孟子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三月廿三日庚午

                  耶穌2023年5月12日

         

        2022年12月3日下午,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曲阜師范大學禮樂文化研究與推廣中心、喀什大學國學院聯(lián)合主辦,洙泗書院、孟子書院承辦的“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第22期舉行。本期由山東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孟子研究院文博館員劉奎擔任主講人,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孔子研究院禮樂文明中心副秘書長房偉擔任與談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孟子研究院孟子與儒學研究所所長秦超擔任主持人。活動主會場設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同時約有50余位學友在線上參與了活動。

         

         

         

        主講人劉奎

         

        本次通講的是《萬章上》的1-3章。劉奎老師首先對萬章上篇進行了簡介。本篇共九章,除第四章外,其余均為孟子與弟子萬章間的對話,故全篇名之曰“萬章”,討論的話題以古代圣賢的出處去就為主。其中第一、二、三、四討論舜的孝行。第五、六章討論堯舜“禪讓”及“傳賢”、“傳子”的問題。第七、八、九章討論伊尹、孔子、百里奚的進身、出仕原則。趙佑在《溫故錄》中說:“《萬章》上卷,皆以類相從,論次古帝王圣賢遺事?!献营毜檬ト酥畟鳎罡Q古人之心,與其徒相發(fā)明而是正之。萬子尤孟門高弟,故其辨難獨多。然則孟子誠不在禹下,而萬章之功亦偉矣。”

         

        9·1“舜往于田”章

         

        本章以舜為榜樣,論述“終身慕父母”的孝行。萬章問道:“舜到田里,向著天一面訴苦,一面哭泣,為什么要這樣呢?”相傳舜曾耕于歷山,“往于田”就是去做田里耕作。這里萬章的問題出自于《尚書·大禹謨》:“帝初于歷山,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引慝。”萬章感覺舜有點委屈,他在抱怨父母。孟子答道:“因為舜既抱怨又思念?!泵献釉谶@里強調(diào)了舜對父母的感情主要是思念不是抱怨,因為在孟子看來,“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離婁上》)。

         

        萬章進一步的提問:“(曾子說過)‘父母喜歡自己,高興而不敢懈怠;父母討厭自己,憂慮而不敢抱怨?!热蝗绱耍敲此幢г垢改竼??”曾子的話見《禮記·祭義》及《大戴禮記·曾子大孝篇》。

         

        孟子他沒有正面去回答萬章的問題,他引用了長息和公明高的對話:“從前長息曾經(jīng)問過公明高,他說,‘舜到田里去,我是已經(jīng)懂得的了;他向天訴苦哭泣,這樣來對待父母,我卻還不懂得那是為什么?!鞲哒f:‘這不是你所能懂得的?!壁w岐注中說,長息是公明高弟子,公明高是曾子弟子。關于公明高,有人認為他是《公羊傳》的作者公羊高,有人認為他是《說苑·修文篇》中的公孟子高,反正長息和公明高都屬于孟子的前輩。孟子認為:“公明高的意思是,以為孝子的心理是不能像這樣地滿不在乎的。”然后孟子開始用自己的語言來替舜來做心理旁白:“我盡力耕田,好好地盡我做兒子的職責罷了;父母不喜愛我,叫我有什么辦法呢?”舜這時是一種自己責備自己的心理。《四書章句集注》中引了一句楊氏的話:“非孟子深知舜之心,不能為此言?!睏钍嫌X得孟子回答的好,他替舜道出了他當時心里的真實想法。舜不僅做好了兒子的職責,而且舜還得到了天子的認可:“帝堯打發(fā)他的孩子九男二女跟百官一起帶著牛羊、糧食等等東西到田野中去為舜服務;天下的士人也有很多到舜那里去,堯也把整個天下讓給了舜?!钡窃谒纯磥恚@些都沒有父母對我的愛重要:“舜卻只因為沒有得著父母的歡心,便好像鰥寡孤獨的人找不著依靠一般?!?/span>

         

        孟子進一步解釋:“天下的士人喜愛他,是誰都愿意的,卻不足以消除憂愁。”大家都很喜歡舜,說明他事業(yè)干得很成功,但是也不能解除舜的憂愁,因為父母不愛他。這一段孟子在修辭上進行了反復的排比,增強了他論證的語氣:“美麗的姑娘,是誰都愛好的,他娶了堯的兩個女兒,卻不足以消除憂愁;財富,是誰都希望獲得的,富而至于占有天下,卻不足以消除憂愁;尊貴,是誰都希望獲得的,尊貴而至于做了君主,卻不足以消除憂愁?!备毁F也好,美色也好,權力也好,這些東西和對父母的愛來相比的話,對舜來說都微不足道:“大家都喜愛他、美麗的姑娘、財富和尊貴都不足以消除憂愁,只有得著父母的歡心才可以消除憂愁。”孟子反復進行排比,主要是為了論證舜對父母的愛慕之心。

         

        孟子繼續(xù)通過了人生的成長的歷程來論證舜對父母的愛慕之心:“人在幼小的時候,就懷戀父母。”小朋友都喜歡黏著父母,整天離開父母就不行,這種情況很容易理解?!岸孟矚g女子,便想念年輕而漂亮的人。有了妻子,便迷戀妻室;做了官,便討好君主,得不著君主的歡心,便內(nèi)心焦急得發(fā)熱?!彪S著年齡的增長,心里開始有了別的喜歡的對象:年輕的少女、妻子、君主,對父母的喜愛就越來越少了。而舜對父母的情感讓孟子覺得很感嘆:“只有最孝順的人才終身懷戀父母。到了五十歲的年紀還懷戀父母的,我在偉大的舜身上見到了。”趙岐注中提到了老萊子七十而慕,老萊子的故事可能是在孟子之后出現(xiàn)的,否則孟子知道老萊子的故事就不可能對舜評價這么高。

         

        《孟子注疏》中總結了此章章指:“夫孝百行之本,無物以先之?!毙⑹歉鞣N行為的根本,沒有什么事情比孝更重要了?!半m富有天下,而不能取悅于其父母,莫有可也。”即使你成了天子,但是你不能取悅于父母,你依然不能快樂。“孝道明著,則六合歸仁矣?!彼醋鳛樘熳樱軌蛞陨碜鲃t,就能夠以仁政治天下。孟子重視孝,并認為孝是有差別的,如曾元的“養(yǎng)口體”不如曾參的“養(yǎng)志”,而孟子視舜是孝行的最高代表。即使后來舜做了天子,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崇高的地位,但這種孝心卻始終并沒有改變,直到五十歲依然對父母十分眷戀。

         

        9·2“娶妻如之何”章

         

        本章以舜為例,討論兩個問題,一是舜不告而娶,二是舜是否偽喜。萬章問道:“《詩經(jīng)》說過,“娶妻要怎么辦?一定要事先報告父母。”相信這句話的,應該沒有人趕得上舜。但是,舜卻事先不向父母報告,娶了妻子,又是什么道理呢?”此處引《詩》出自《詩·齊國風·南山》,因此萬章覺得舜不告而娶有點違悖常理。

         

        面對這一疑問,孟子答道:“稟告了就娶不成。男女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如果稟告而不能娶妻,便無法實現(xiàn)人生的這件大事,而不免怨恨父母,所以就不稟告?!泵献釉凇峨x婁上》中說過“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边@里他又特別強調(diào)男女居室是人之大倫。孝也分為大孝和小孝?!缎⒔?jīng)》中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边@就是小孝?!傲⑸硇械?,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边@就是大孝。同樣,在孟子看來,通過結婚把父母的德性與子嗣延續(xù)下來,可能比娶妻必告父母這種禮節(jié)更為重要。這就體現(xiàn)了孟子的權變之道?!睹献诱x》中解釋道“孟子之書,全是發(fā)明《周易》變通之義。道不行而徒沉浮餔啜,不可變通者也。為無后不告而娶,可變通者也?!?/span>

         

        萬章又進一步的提問:“舜不告而娶我能理解,因為他父母不喜歡他;帝堯把女兒嫁給舜,卻不告訴舜的父母,又是為什么呢?”萬章認為堯作為天子,他應該有權利去命令舜的父母,必須讓舜來娶她的女兒。孟子就給他進一步解釋說:“堯也知道,假若事先一加說明,便會嫁娶不成了?!眻蛑浪词切⒆?,如果舜的父母知道這件事一定會來阻止,他肯定又不敢違背父母,所以就故意不告訴。

         

        萬章又繼續(xù)問了另一個問題,他講了一段歷史故事:父母叫舜修理糧倉,卻抽去了梯子,父親瞽瞍放火焚燒糧倉。又叫舜去淘井,自己一出井就堵塞了井口。關于這段歷史故事,史書里記載的不太一樣,包括《史記》《烈女傳》《隋書·經(jīng)籍志》,這里邊后人的演繹會比較多,整體的意思就是舜受到了父親跟弟弟的迫害,但是他用各種辦法最后都能夠化險為夷。舜的弟弟象說:謀害舜都是我的功勞。他自夸完以后,主張的對舜的財產(chǎn)和所屬物進行分割。象把物質(zhì)財富——牛羊、糧食都分給了父母,然后把兵器、琴、弓留給了自己,這些東西它不僅是一種武器或者是樂器,它實際上它也是一種權力的象征,實際上他想奪取的是舜所有的地位和名位。而且這個琴其實也很重要,因為其實按照古書上的記載,舜可能就是出自一個音樂世家?!秴问洗呵铩す艠贰分姓f:“瞽叟乃拌五弦之瑟,作以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為瑟,益之八弦,以為二十三弦之瑟?!鳖攀且粋€音樂家,后來舜把他的音樂繼承發(fā)展了?!抖Y記·樂記》中說:“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薄俄n非子·外儲說左上》中也有類似記載:“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毕蠓峙渫晁吹臇|西以后,然后走進舜的房子,看到舜正坐在床邊彈琴。象說:“我可想念你了!”露出一種非常別扭的神情。因為象本來認為他已經(jīng)害死了舜,所以說他想過來占據(jù)舜的房子和妻子,結果發(fā)現(xiàn)舜沒有死,所以說象有點出乎意料。所以說他就說了一句假話:“郁陶思君爾”。“郁陶”這兩個字在《爾雅》中解釋的不太一樣,有的地方解釋成喜,有的地方解釋成憂。但這里無論解釋成喜跟憂,其實都能夠解釋得通。如果解釋為喜,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剛才我們倆修井的時候發(fā)生了事故,真高興你沒有死。如果解釋為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剛才我們倆修井的時候發(fā)生了事故,我以為你死了,把我嚇得不輕。關鍵是下面舜對這個事情作出的回應,因為舜他只要是個正常人,他也知道他弟弟跟像跟他的父親要害他,結果他說:我惦念這些臣民,你幫我來管理吧。舜不僅沒有對這件事情表現(xiàn)出惱怒或者是要懲罰象,相反舜還讓象幫他管理他的臣民。這里萬章就更加不理解了,他就問孟子:舜真的不知道象要殺害他嗎?

         

        孟子回答道:“怎么會不知道呢?不過舜看重兄弟情義,象憂愁,舜也憂愁;象高興,舜也高興?!彼茨軌虻萌诵模軌蜃尯芏嗳烁鷱乃?、喜歡他,他就不可能是一個很愚笨的人,他肯定是知道的。對這個事情萬章進一步提問了:“這么說,舜是假裝高興的嗎?”《四書章句集注》中說:“象素憎舜,不至其宮,故舜見其來而喜,使之治其臣庶也。孟子言舜非不知其將殺己,但見其憂則憂,見其喜則喜,兄弟之情,自有所不能已耳?!痹谥祆淇磥?,象跟舜他倆平時的關系很差,象也不跟舜來往走動,所以當象忽然來看舜了,而且還說了一些話,結果舜還挺高興,所以讓象幫助他治理臣民?!叭f章所言,其有無不可知,然舜之心,則孟子有以知之矣,他亦不足辨也?!泵献邮撬吹闹簦f章他可能有他還不太了解舜?!俺套釉唬骸髴n亦憂,象喜亦喜,人情天理,于是為至?!蹦愕那楦袝S著你的親人的情感而波動,程子認為是人情天理,這里舜做得很恰當。

         

        孟子沒有正面去回答順萬章的提問,他先否定了,然后就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舜為什么要這樣做:有人把送給了鄭國的子產(chǎn)一條活魚,子產(chǎn)是在鄭國為相,他也很有智慧。子產(chǎn)叫小吏放養(yǎng)到水池里。小吏把魚煮了吃了。回來報告說:“剛放它時,還不太靈活;不一會兒,就搖著尾巴游開了;一轉(zhuǎn)眼就不見了?!弊赢a(chǎn)說:“它去了它該去的地方!它去了它該去的地方!”小吏出來后說:“誰說子產(chǎn)有智慧?我把魚都煮著吃了,他還說,它去了它該去的地方,它去了它該去的地方?!泵献釉u價道:“所以對于君子,可以用合乎人情的方法來欺騙他,不能用違反道理的詭詐欺騙他。象既然假裝著敬愛兄長的態(tài)度來,舜因此真誠地相信而高興起來,為什么是假裝的呢?”孟子的意思是說,就算是別人欺騙了自己,但是作為一個有仁心的仁者,你只要去用心的去做這些你倫理之內(nèi)的善事,這就是恰當?shù)?,別人無法改變你,所以你只要做好你自己就可以了。

         

        《孟子注疏》中總結了此章章指:“仁圣所存者大,舍小從大,達權之義也。不告而娶,守正道也?!辈徽撍础安桓娑ⅰ?,還是堯“不告妻舜”,都是舍小取大,通權達變的表現(xiàn),是符合正道的?!端臅戮浼ⅰ房偨Y此章為:“舜遭人倫之變,而不失天理之常也?!痹谒丛馐艿艿芟蠖啻沃\害之后,舜依然裝作不知情的樣子,甚至與其同憂同喜,這并不是虛偽,而是舜特別重視親情,希望能用真誠感化親人,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因此,在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中,當象向舜示好,舜依舊選擇了相信他,并作出積極回應。

         

        9·3“象日以殺舜為事”章

         

        本章論及親親之愛與社會公正的問題。萬章問道:“象每天都要謀殺舜,舜做了天子后,只是流放了他,這是為什么呢?”這里萬章可能聽到的是一些法家或者是其他學派的說法,翟灝《四書考異》中說“:韓非有云:瞽瞍為舜父而舜放之。象為舜弟而舜殺之。放父殺弟,不可為仁?!边@種說法跟儒家經(jīng)典相違背,所以孟子要極力為舜辨誣。

         

        孟子回答道:“是封他做了諸侯,但也有人說是流放?!卑凑罩祆涞慕忉專@里的“放”指的是把象放置在一處,不讓他四處活動為非作歹,但是別人就以為舜把象流放了,反正這里孟子表達的意思是舜不可能傷害弟弟的。

         

        萬章繼續(xù)問道,“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遷徙到崇山,把三苗安置到三危,把鯀誅殺在羽山,將這四人治罪,天下便都歸服,因為懲處的是不仁的人。象是最不仁的人,卻封到了有庳這個地方。有庳的百姓有什么罪過呢?仁者難道可以這樣?對別人就嚴加懲處,對弟弟卻封他為諸侯?”萬章認為舜有些雙重標準,沒有做到公平公正。下面的大臣做了壞事,你該殺的殺,該流放的都流放到一些很偏遠的地方,手段都很嚴厲。但是你對自己的弟弟,你卻把他封為了諸侯,或者就算不封為諸侯,你也沒有懲處他。萬章對這件事情很不理解。

         

        孟子回答道:“仁人對待弟弟,不把怒氣藏在胸中,不把怨恨埋在心底,只是想要親近他、愛護他罷了。親近他,就想讓他尊貴;愛護他,就想讓他富有?!弊鳛橐粋€普通人,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對自己的親人好,等到你有錢了、發(fā)達了,你一定也想讓他們發(fā)達?!鞍延锈胤饨o他,就是要使他既富有又尊貴。自己當了天子,弟弟卻做百姓,這樣能說是親近他、愛護他嗎?”孟子認為,舜做了天子,雖說他的弟弟象不仁,但也不能讓象僅僅做一個普通百姓,因為這不符合人之常情。

         

        在孟子看來,當時的政治和親情倫理密不可分,在古代君主家天下的情況下,對于宗親、宗族非常重視。孟子有時候講親親,有時候講尚賢,這里體現(xiàn)出孟子思想里一些比較原始的成分。孟子雖然也講尚賢,但對于血緣之親是優(yōu)先考慮的。在孟子同時代的先秦諸子里,最尚賢的可能是墨家,墨家的尚賢思想認為,從天子到所有的官員,只要有能力都可以擔任。與墨家絕對的尚賢相比,在孟子的政治權力的圈層結構里邊,實際上親親優(yōu)先于尚賢?!稘h書·鄒陽傳》中也提到了舜封象之事,班固認為舜對弟弟的維護“后世稱之”,符合《春秋》的“親親之道”。

         

        萬章又問:“請問,有人說舜流放了象,這是什么意思呢?”孟子說:“象不能在他的封國里任意行事,天子派遣官吏治理他的國家,收取那里的貢稅,所以說是流放。象怎么能暴虐他的百姓呢?”趙佑《溫故錄》中說:“舜固以之休逸象,優(yōu)其賦入,以奉養(yǎng)象?!毕笾皇窍硎苓@里的賦稅用戶,他沒有管理民眾的權力,他就不會禍害百姓。

         

        孟子接著說:“雖然這樣,舜還想常常見到象,所以象不斷地來朝見。所謂‘不必等到朝貢的日子,平時也以政事為名接見有庳國君’。說的就是這件事?!惫糯臅r候,諸侯需要向天子定期的朝貢,匯報你在地方上的政事,但是舜對象是特例,你平時也可以來,我想你的時候我就把你招來。這里孟子疑是引用了《尚書》的逸文,表現(xiàn)了舜對象的一種兄弟之情?!端臅戮浼ⅰ分幸藚前苍姷囊痪湓挘骸把允ト瞬灰怨x廢私恩,亦不以私恩害公義?!比寮覍@種私人的家庭倫理情感是認可的,但也不能因此損害到公眾利益。

         

        《孟子注疏》中總結了此章章指:“懇誠于內(nèi)者,則外發(fā)于事,仁人之心也。象為無道極矣,友于之性,忘其悖逆,況其仁賢乎?”象確實很無道也很過分,但是舜作為他的哥哥產(chǎn)生的這種兄弟情感,能夠把他做的壞事都忘了。舜成為天子后,一方面以雷霆手段懲處了一批惡人,但卻對同樣為惡的弟弟寬仁有余,這是不是有失公正呢?在孟子看來,舜重視親情,從親親的角度,希望自己的兄弟富有、尊貴,是人之常情。相反,舜自己作為天子,而讓弟弟做普通百姓,才有悖常理。因此,封象為諸侯,符合儒家的“親親”原則。但象是一個惡人,封他為諸侯,對治下的百姓顯然又是不公正的。為了避免這一點,舜派官吏去治理象的封地,不讓象有危害百姓的可能。孟子試圖通過這種曲折的解釋,以達到親親與公正之間的平衡。

         

         

         

        與談人房偉

         

        通講結束后,房偉老師就通講內(nèi)容進行了點評與補充。房老師指出,劉老師的講解是非常準確且到位的,并從三個層次談到了他對這三章的看法。

         

        第一個層次是舜在家庭中的遭遇以及他應對。關于舜的事跡的記載,我們除了看到《孟子》中的講法以外,在《尚書》中、在其他諸子比如墨家、法家、道家的的文獻中都有涉及。包括后來在《史記·五帝本紀》中,對舜的記載幾乎占到了一半的內(nèi)容。關于舜的材料很豐富,所以有學者說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具有豐富個性和聰明人格的人。對于舜的孝心孝行,也有一個逐漸的形成過程,在《尚書》中記載的還是比較籠統(tǒng),《孟子》比較應該算是比較早的一種闡釋了,到了后世二十四孝中虞舜“孝感動天”的故事。對于這些故事在歷史上的真實性,確實是無從考證,因為我們沒有直接的第一手的資料來證明,但也不能過分疑古認為舜的故事都是假的。除了對歷史的真實性認識以外,舜的事跡的傳播以及我們作為受眾的接受史,它肯定是實實在在的。這就是歷史的真實和傳播的真實,把這兩種真實結合起來才是我們現(xiàn)在當下的一種思想。實際上具體到舜的故事,這兩種真實是有一致性的。

         

        第二個層次是孟子他的問題意識在哪里,他是如何來思考舜所面臨的問題的。這三章的內(nèi)容,它往往是一種非常極端化的場景,包括舜的父母、弟弟對他的那種恨,都是一種非常極端化的一種表現(xiàn)。孟子在這種極端化場景中來論述他自身的想法。這三章的內(nèi)容表現(xiàn)了舜對親情的重視,孟子對此非常認可。在第一章中,舜也是“怨”的,但孟子更強調(diào)“慕”,最后他說舜“大孝終身慕父母”,孟子認為這是舜在面對這種極端場景時的選擇。第二章講到了不告而娶和偽喜,這實際上也是一種選擇,這就是剛才劉老師講到的權變,但這種權變它不是無原則無節(jié)制的變,它背后一定有一個原則,就是人倫大道。第三章涉及到的問題很復雜,親親之愛和社會的公平公正之間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親親相隱的問題討論了很多年了,而孟子對于親親之愛的理解,始終把人倫大道放在首位,這是他的立足點。有了立足點之后,才能來做權變和選擇。通過這三章中孟子對舜的維護和塑造,體現(xiàn)了孟子對原則性和靈活性的兼顧。

         

        第三個層次是站在儒家的立場如何來看待這些問題,他不同于其他各家的特質(zhì)在哪里?在這三章中,孟子他是以儒家的態(tài)度來對舜的形象和行為來進行辯護。墨家、法家、道家對于舜的政治方面的行為,也包括孝行這一方面,都進行了評述。墨家對于舜還是有些肯定的成分,法家、道家完全持批判態(tài)度。第一章長息與公明高的對話中,長息不能理解舜為什么盡了孝的職責仍然會悲傷。讀到這里讓我想到了《論語·為政》中的子游問孝:“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孝和敬到底是什么樣一種關系?這就是儒家思考的一個問題。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從一種真正的情感流露來實現(xiàn)的孝,那才是真正的孝。關于孝和為政的關系,《論語·為政》中說:“《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且酁檎?,奚其為為政?”孔子認為孝本身也是一種政治,所以儒家考慮政治問題,它往往也是從這種人心出發(fā),他是要把政治的基礎建立在孝、人情、人性的基礎之上。儒家講三代,講圣王,舜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圣王的形象,他是孝子,然后又是圣王,它本身就是一種價值的取向,在這里孝與仁政是一體的。通過這三章可以看出,對于儒家來說,家庭倫理始終是社會的基礎,政治的基礎,孝和敬在家庭中、在社會中永遠不會過時。

         

         

         

        主持人秦超

         

        隨后,在主持人秦超老師的組織下,線上聽眾圍繞本講中的文本義理展開了討論。

         

        問答環(huán)節(jié)中,有位學友提問到:“欺騙和欺罔有什么區(qū)別呢?這里的罔,是否可以理解成‘危害’?”

         

        對此,秦超老師回答,這個問題讓我想到《論語》中的“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這里“罔”的意思是無理愚弄。9·2里的罔的意思無論是危害或者欺騙,它兩者是不沖突的,因為君子是始終堅持正道,他是不可能被無理的說法所危害或者欺騙。

         

        另一位學友提問到:“三代公天下,舜豈可以所謂富貴與弟乎?”

         

        對此,劉奎老師回答,這里說的三代公天下指的應該就是堯舜禹,堯舜禹時期是所謂的禪讓制,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堯典》里邊,堯年齡大了以后,剛開始的時候大臣推薦的繼承人是堯的兒子丹朱,然后堯說了很多丹朱的壞處,然后把丹朱否定了,后來大臣們又推薦了很多人,最后才推薦的舜。實際上三代時公天下,也不能背棄人倫,不能背棄父子關系,兄弟情感。在先秦諸子里邊最尚賢的是墨家,墨家是最要棄絕人倫的,所以說孟子就要辟楊墨,實際上它主要是辟墨,因為墨家的是墨家的所有的主張,所有的措施,所有的行動,他都要參與政治。君主他不信服儒家,就信奉墨家,所以說儒家跟墨家的爭論最激烈。孟子在《盡心上》里邊他有一句話說得很清楚:“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保终f“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彼匀寮抑v的尚賢,實際上是有節(jié)制的,它是一種圍繞家為中心的圈層結構。所以如果說舜不可以讓弟弟富貴,這是不符合儒家邏輯的。

         

        活動最后,大家對劉奎老師的講解、房偉老師的與談報以熱烈的掌聲,“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第二十二期活動圓滿結束。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