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定石經(jīng)·詩經(jīng)(兩函十三冊)出版暨序言
書名:乾隆御定石經(jīng)·詩經(jīng)(兩函十三冊)
作者:(清)高宗弘歷定 (清)蔣衡書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內容簡介】
《乾隆御定石經(jīng)》是乾隆皇帝下旨以金壇貢生蔣衡耗時十二年手書的“十三經(jīng)”為底本,歷時三年刊刻完工的,是歷代儒家經(jīng)典碑刻中最后一部,也是最為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一部??鬃硬┪镳^藏《乾隆御定石經(jīng)》初拓本為嘉慶元年(1796)太上皇帝乾隆御賜給七十三代襲封衍圣公孔慶镕的,也是目前國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套初拓本。它真實反映了石經(jīng)刊刻初始面貌,不僅為《乾隆御定石經(jīng)》拓本的鑒定提供了參照系,而且對現(xiàn)存《乾隆御定石經(jīng)》拓本的斷代以及石經(jīng)的研究,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文獻價值和學術價值。本次仿真影印出版的《乾隆御定石經(jīng)·詩經(jīng)》為其中一種。
【序】
古人將儒家經(jīng)典刊刻于石,意在傳播,意在彰顯。其在今日,可用于??保捎糜谫p讀,《乾隆御定石經(jīng)》中的《詩經(jīng)》石刻就是如此。
歷代石刻儒家經(jīng)典,計有東漢靈帝年間的“熹平石經(jīng)”,三國曹魏時的“三體石經(jīng)”,唐朝文宗時的“開成石經(jīng)”,五代十國后蜀孟昶時的“廣政石經(jīng)”,北宋仁宗時的“嘉祐石經(jīng)”,南宋紹興年間高宗皇帝書寫的“御書石經(jīng)”,清代乾隆時期的《乾隆御定石經(jīng)》。這就是所謂的“七朝石經(jīng)”。
這些石刻,越是早期,傳播的用意越重。如熹平石經(jīng),刊刻于石,立于太學,其意即在爲學者樹立權威版本?!逗鬂h書·蔡邕傳》記載:“邕以經(jīng)籍去圣久遠,文字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后學,乃……奏求正定‘六經(jīng)’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于是后儒晚學,咸取正焉?!敝癫垙埑瓕懙臅r代,容易訛誤,且學派有別,字詞亦不盡相同,蔡邕的建議,即有感于此。三國曹魏乃至五代時后蜀的刊刻石經(jīng),方便??币哉_傳播經(jīng)典的用意,大體言之也是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在印刷術發(fā)明之后,以王朝之力刊刻儒家經(jīng)典,彰顯政教的意味就更主要一些了。北宋仁宗時期,儒教昌明,諸大儒出世,刊刻石經(jīng)應該就與仁宗皇帝抄寫《中庸》賞賜臣下的用心相似。至于南宋高宗將自己書寫經(jīng)典的真草墨跡刊刻,雖難免有“露才揚己”之嫌,宣明皇帝傾心經(jīng)典以爲表率的意味也是不應忽視的。乾隆時期將書家蔣衡(《清史稿·藝術二》有傳)的墨跡本“十三經(jīng)”刻石,就更是屬于太平修典弘揚政教的舉措了。宣明、彰顯,不是說這些石經(jīng)就沒有文獻的??眱r值。即以《乾隆御定石經(jīng)》而言,刊刻石經(jīng)之前,皇帝是委任了當時的學者加以??钡?,其中就包括大學者阮元,他的《十三經(jīng)注疏》校勘,至今仍是權威的著述。
《詩經(jīng)》是對民族文化有著深廣影響的經(jīng)典,從熹平石經(jīng)開始,歷代的石刻都缺不了這部大經(jīng)。與之前的石刻《詩經(jīng)》不同,《乾隆御定石經(jīng)》的《詩經(jīng)》文本是全的,而且出自蔣衡一人之手。蔣衡書擅長書法,他寫《詩經(jīng)》所用的本子,據(jù)馮登府《石經(jīng)補考》和張國淦《歷代石經(jīng)考》,是以當時流行的王鴻緒等《欽定詩經(jīng)傳說匯纂》爲底本。這樣說是因爲《欽定詩經(jīng)傳說匯纂》是將《詩經(jīng)》原文與《毛序》分開的,具體說是將《毛序》合爲十篇,附録在正文之后,而蔣衡書寫的《詩經(jīng)》也是如此。朱熹《詩集傳》是宋代《詩經(jīng)》的集大成著作。隨著元代朱子之學的被尊崇,學者的《詩經(jīng)》研究大多羽翼《詩集傳》。此風自元越明至于清初,一直延續(xù)。宋代《詩經(jīng)》研究,對《毛詩序》多取懷疑態(tài)度,朱熹的《詩集傳》也大體如此?!稓J定詩經(jīng)傳說匯纂》將《毛序》匯聚成篇并附録于后,其實是從朱熹《詩集傳》懷疑《序》的立場的后退。蔣衡的書寫遵循了這樣的立場。這衹是從蔣衡抄寫所沐浴的學風說,是大體而言之,其實有學者仔細考察蔣衡抄寫《尚書》《周易》和《儀禮》,得出蔣衡“所依據(jù)的底本往往是當時通行的讀本……來源不一”(姚文昌《蔣衡手書十三經(jīng)考述》)。要蔣衡所述《詩經(jīng)》的底本究竟爲何,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孔子博物館編《乾隆御定石經(jīng)》會帶來很大的方便。
何以這樣說呢?蔣衡手書十三經(jīng)完成后,獻給朝廷,乾隆皇帝很重視,委派大臣學者對蔣書加以??保瑩?jù)《清史稿·和珅傳》,任其正總裁的是和珅,從事者八人中,尚書彭元瑞獨任??保€奉敕撰成《石經(jīng)考文提要》,因此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石經(jīng)在國子監(jiān)辟雍完成后,彭受到皇帝嘉獎。對于彭的受賞,和珅很是不滿,居然私下派人對石刻動手,將學者校改過的文字磨去,“凡從古者盡改之”。石經(jīng)被磨改不僅這一次,光緒年間還有磨改。于是乾隆石經(jīng)最初的模樣爲何,就是一個問題。曲阜孔子博物館所藏石經(jīng)拓本,據(jù)學者考究是嘉慶元年(一七九六)賞賜給當時的衍圣公的,其時間較現(xiàn)存其他拓本爲早。對于研究早期石刻及其他拓本,都是有較大的參考價值的。
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將珍貴的孔府所藏《乾隆御定石經(jīng)》的《詩經(jīng)》拓本刊布于世,是大好事。閲讀經(jīng)典、鑒賞書法,兩美并行,是很帶雅趣的事。古代刊刻書籍多用趙體,就是因爲趙體字雅觀,而國圖出版社的高清印刷,肯定是要勝過古代的刊刻的。若讀者有研究的興趣,持石經(jīng)的的印本以較比其他拓本,此出版物帶來的便利,也是不言而喻的??傊囎x古老而崇高的經(jīng)典,自會給人帶來美好的感受。這該是出版者的用心,很讓人期待。
帶著期待的心情,寫上這些。是爲序。
李山
壬寅歲末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