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書院2023年第五期讀書簡報
來源:“海南落筆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閏二月十七日乙未
耶穌2023年4月7日
2023年4月1日上午九點,落筆書院舉行了本學(xué)期第五次讀書會。全體師生向大成至圣先師行禮后,一同繼續(xù)閱讀《禮記·雜記上》。
本次由劉嘉偉同學(xué)進行串講,講述了招魂、喪禮等古代祭祀儀式和信仰。這些儀式和信仰源于人們對死亡和靈魂的認識和想象,用于緬懷逝去的親人和祖先,并安撫靈魂和神明,以保佑生者的平安和幸福。在古代社會中,這些儀式和信仰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被視為傳統(tǒng)和道德的象征,受到廣泛的遵循和尊重。此外,從精神層面看,這些儀式和信仰通常蘊含一些智慧和哲學(xué)思想,例如“敬鬼神而遠之”的思想,為后世的文化和思想傳統(tǒng)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古代祭祀儀式和信仰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和儀式,也是文化和價值觀的體現(xiàn),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和思考。
王浩旭同學(xué)認為,物質(zhì)、信息、能量是三位一體的,宇宙是全息的。他強調(diào)了認知到合一的境界,可以接受任何信息和知識。他認為招魂等神秘儀式是可接受的,不必懷疑或迷信,并且認為這些觀點可以用科學(xué)的語境理解。
祁品嘉同學(xué)通過比較儒家和墨家的對鬼神的不同態(tài)度和具體做法,認為宗教、信仰和傳統(tǒng)儀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們對待死亡和喪禮的態(tài)度和做法。同時,他也認為現(xiàn)代社會對于喪禮的重視已經(jīng)逐漸減少,但個人認為重視還是有其意義的。
已經(jīng)考研成功的學(xué)姐劉麗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誡同學(xué)表示“讀書不能斷,不然撿起來會很困難!”,并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認為現(xiàn)在的喪禮缺少了許多社會和教化功能,對此表示擔憂,提出應(yīng)該受到重視,并對于諸侯、士大夫出行及住所差異的處理方式表示好奇。
鄭欣澤同學(xué)認為,辦喪禮祭禮不僅關(guān)乎文化和道德問題,還涉及到財產(chǎn)繼承等問題,需要嚴格按照規(guī)矩辦理,同時也需要注意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否則,會埋下禍端,甚至引發(fā)不必要的紛爭和傷害。
董家道老師老師結(jié)合現(xiàn)實事例,為大家講述喪禮的政治功能。
陳彥軍老師強調(diào),喪禮既要尊重國家的等級制度,又要注重家庭倫理的重要性。在服喪時,不應(yīng)該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高而顯擺權(quán)威,而是要按照死者的地位來決定服喪方式。通過平衡家庭和國家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培養(yǎng)好的公民和臣子,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有重要的影響。
最后,王宏海老師進行了統(tǒng)合性的發(fā)言,對大家討論的內(nèi)容進行了補充和修正。他表示《雜記上》還原了先秦君子的生活場景和集體意識,反映了貴族的規(guī)則和規(guī)訓(xùn)。
本周所讀內(nèi)容及譯文
原文:
諸侯行而死于館,則其復(fù)如于其國。如于道,則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fù)。其輤有裧,緇布裳帷素錦以為屋而行。至于廟門,不毀墻遂入適所殯,唯輤為說于廟門外。
大夫、士死于道,則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fù)。如于館死,則其復(fù)如于家。大夫以布為輤而行,至于家而說輤,載以輲車,入自門至于阼階下而說車,舉自阼階,升適所殯。士輤,葦席以為屋,蒲席以為裳帷。
凡訃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父母、妻、長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君訃于他國之君,曰:“寡君不祿,敢告于執(zhí)事。”;夫人,曰:“寡小君不祿。”;大子之喪,曰:“寡君之適子某死?!贝蠓蛴囉谕瑖哼m者,曰:“某不祿”;訃于士,亦曰:“某不祿”;訃于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訃于適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祿,使某實?!庇囉谑?,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祿,使某實?!笔坑囉谕瑖蠓?,曰:“某死”,訃于士,亦曰:“某死”;訃于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訃于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訃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
大夫次于公館以終喪,士練而歸。士次于公館,大夫居廬,士居堊室。
大夫為其父母兄弟之未為大夫者之喪,服如士服。士為其父母兄弟之為大夫者之喪,服如士服。大夫之適子,服大夫之服。大夫之庶子為大夫,則為其父母服大夫服;其位,與未為大夫者齒。士之子為大夫,則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無子,則為之置后。
大夫卜宅與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帶,因喪屨,緇布冠不蕤。占者皮弁。如筮,則史練冠長衣以筮。占者朝服。
大夫之喪,既薦馬。薦馬者,哭踴,出乃包奠而讀書。大夫之喪,大宗人相,小宗人命龜,卜人作龜。
復(fù),諸侯以褒衣冕服,爵弁服,夫人稅衣揄狄,狄稅素沙。內(nèi)子以鞠衣,褒衣,素沙。下大夫以襢衣,其余如士。復(fù)西上。
大夫不揄絞,屬于池下。
大夫附于士,士不附于大夫,附于大夫之昆弟。無昆弟,則從其昭穆。雖王父母在,亦然。婦附于其夫之所附之妃,無妃。則亦從其昭穆之妃。妾附于妾祖姑,無妾祖姑則亦從其昭穆之妾。男子附于王父則配;女子附于王母,則不配。公子附于公子。君薨,大子號稱子,待猶君也。
有三年之練冠,則以大功之麻易之;唯杖屨不易。有父母之喪,尚功衰,而附兄弟之殤則練冠。附于殤,稱陽童某甫,不名,神也。
譯文:
諸侯出訪他國而死于賓館,舉行的招魂儀式和死在自己國內(nèi)一樣。如果是死在半路上,招魂的人就站在國君所乘的左輪軸頭,拿著車上旗桿頂端的飄帶來招魂。其載尸車上方有一篷蓋,篷蓋的四周有下垂的緣邊,載尸車的四周是用黑布圍成的帷幕,整個棺材還要用素錦覆蓋起來。如此安排停當,再把尸車送回家。來到自家廟門,不須撤掉樞車四周的圍布就可以進去,徑直把靈樞停放在堂上兩楹之間。但樞車上的篷蓋要卸下來,放在廟門外。
大夫、士出行,死在半路上,招魂的人站在死者所乘車左輪軸頭,拿著車上旗竿頂端的飄帶來招魂。如果死在國外的賓館里,招魂儀式和死在家里一樣。大夫死,載尸的車子用布拉起篷頂后再上路。到達自家門口時,卸下篷頂,把尸體移到端車上,從大門進去,來到東階下,把尸體從車上搬下,從東階抬上去,一直抬到停尸之處。士死,載尸的車子也有頂篷,但用葦席覆蓋棺木,用蒲席作樞車的布圍。
大夫、士死了,凡是向自己的國君報喪,應(yīng)當說:“君的臣子某某死?!比绻谴蠓?、士的父、母、妻室或長子死,報喪時應(yīng)當說:“君的臣子某某家中某某死?!眹溃騽e國君王報喪時應(yīng)說:“寡君不祿,敢向執(zhí)事稟告?!比绻麌蛉怂懒?,報喪時就說:“寡小君不祿?!碧铀溃瑘髥蕰r就說:“寡君的嫡子某某死。”大夫死了,在國內(nèi)報喪時,如果是地位相當?shù)娜?,?yīng)說:“某某不祿?!毕蚴繄髥剩舱f:“某某不祿。”向別國的國君報喪,應(yīng)說:“君的外臣寡大夫某某死?!毕騽e國的大夫報喪,說:“您的國外好友寡大夫某某不祿,派我來報喪?!毕騽e國的士報喪,也說:“您的國外好友寡大夫某某不祿,派我來報喪。”士死,向本國大夫報喪,應(yīng)說:“某某死了。”向本國的士報喪,也說:“某某死了?!毕騽e國國君報喪,應(yīng)說:“君的外臣某某死?!毕騽e國大夫報喪,應(yīng)說:“您的國外好友某某死了。”向別國的士報喪,也說:“您的國外好友某某死?!?o:p>
遇到國君死喪,大夫要在國君客館的次舍中守喪至喪期結(jié)束,士只要守喪到練祭就可以回去。在國君客館中守喪,大夫住在倚廬中,士住在堊室中。
身為大夫的人,給他沒有做過大夫的父母或兄弟服喪,只依士禮服喪。身為士的人,給做過大夫的父母或兄弟服喪,也只能依士禮服喪。大夫的嫡長子,可以按大夫禮服喪。大夫的庶子如果也是大夫,可以依大夫禮為父母服喪,但哭泣的位置只能與沒有當大夫的人同列。士的兒子當了大夫之后,他的父母就不能為他主持喪事,而應(yīng)由他的兒子主持。假如他沒有兒子,就要為他立一個承嗣的人。
大夫死后,用龜卜的方式選擇墓地和下葬的日期,這時候掌事的人要身穿麻衣,麻衣的前胸后背各綴一塊麻布,腰系布帶,腳穿麻繩編的屢,頭戴沒有纓飾的細布冠。至于占者則穿皮棄服。如果是用筮選擇葬地與日期,筮史就戴白練布帽,穿素色深衣行筮;占者穿朝服。
大夫的喪禮,在下葬那一天,拉樞車的馬已被牽進祖廟,孝子見此情景,又哭又跺腳。馬從廟門出來以后,套到靈車上,這時要舉行包奠和讀書的儀式。大夫的喪事,由大宗人輔佐行禮,由小宗人告龜以所向之事,由卜人灼龜以觀兆之吉兇。
招魂時所用的衣服:諸侯用褒衣、冕服和爵棄服;諸侯的夫人,用榆狄、網(wǎng)狄、鞠衣、展衣、椽衣等五種衣服,這五種衣服都是用素紗作里子;卿的正妻,用鞠衣和褒衣,也都是以素紗作里子;下大夫之妻,用檀衣;其余的人都和士妻一樣,用椽衣。招魂的人如果在兩個以上,以立在西邊的為上位。
大夫葬時的運樞車,不得把愉絞系到池下。
大夫死后,他的神主可以附在生前為士的祖父的神主后面。反過來,士死之后,他的神主卻不可附在生前為大夫的祖父的神主后面,而只能附在生前為士的叔伯祖父的神主后面;如果沒有這樣的叔伯祖父,還可以按照昭穆順序附在高祖神主后面。即使祖父母仍健在,也是這樣。媳婦的神主應(yīng)該附在祖姑之后;如果沒有祖姑可附,也可以按照昭穆順序附在高祖配偶的后面。妾的神/主應(yīng)該附于身份是妾的祖姑后面;如果沒有妾祖姑,也可以按照昭穆順序附于高祖之妾。男子襯于祖父時,要以祖母來配享;女子襯于祖母時,則不以祖父來配享。國君的庶子只能襯于祖輩的庶子。國君去世的當年,太子只稱“子”,但在交往中受到的禮遇卻和國君一樣。
原來有父母三年喪服,在小祥后改用練冠以后,這時又遇到大功親屬去世,就應(yīng)該把頭上的練冠、腰上的葛帶統(tǒng)統(tǒng)改為大功的麻绖,只有孝棒和喪屨不變。正在為父母守孝之中,已經(jīng)過了小祥,換上了功衰,如果這時遇上了未成年兄弟的襯祭,本來也應(yīng)把練冠改為大功的麻續(xù),但因為是蕩,所以就戴著練冠參加柑祭就行了。在祭蕩的祭文中,要稱“陽童某甫”,不能直呼其名,因為已經(jīng)把他當作神來對待了。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上一篇】落筆書院2023年第四期讀書簡報
【下一篇】落筆書院2023年第六期讀書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