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張新民】和實生物 同則不繼——答耕森教授論大道和生學書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4-02-26 20:58:51
        標簽:
        張新民

        作者簡介:張新民,西歷一九五〇生,先世武進,祖籍滁州,現(xiàn)為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教授(二級)兼榮譽院長。兼職貴陽孔學堂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理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中國明史學會王陽明研究會副會長。著有《存在與體悟》《儒學的返本與開新》《陽明精粹·哲思探微》《存在與體悟》《貴州地方志考稿》《貴州:學術(shù)思想世界重訪》《中華典籍與學術(shù)文化》等,主編《天柱文書》,整理古籍十余種。


         

        和實生物 同則不繼

        ——答耕森教授論大道和生學書

        作者:張新民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孔子2565年暨耶穌2014年2月19日

         

         

         

        耕森先生大鑒:

         

        忻聞黃山書院擬以“大道和生說”為題,召開黃山文化書院成立二十五周年年會,不能躬逢盛況,謹先致賀忱。

         

        史伯之千古名言:“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辈粌H直透天道創(chuàng)生固有真際,而且反映華夏民族原生智慧。尤要者,茲說之產(chǎn)生年代,迄今幾迨三千年,然其慧光燭照,彌久彌新,宛若天示神啟,猶如圣喻賢箴。蓋沃人神志,大得魂交千古之樂;瀹人心田,不失智者對談之趣。雖時代滄桑變化,仍可奉為嘉語名言。足證古典舊說,決非一時一地可限,亦非家國民族可囿,施之四???,置于五洲亦無不可?;蛟淮蟮懒餍校瑹o偏無儻,心同理同,觸目所及,無不稱是耳。而先生釋之以新義,概括為“和生”之說,復(fù)以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銜而接之,以為前前后后,其所闡發(fā)者,皆不出“道生萬物”之范圍,二者相得益彰,大有彼此發(fā)明之妙,遂名曰“大道和生學”,而儒道兩家一貫之旨,遂由晦而顯,由隱而明,非特古人之幸,亦今人之福也?;蛴锌蛠?問何故耶?乃應(yīng)之曰:“義理不明,行事必昧,榛莽荊棘,前途堪憂。而一旦契入天道,暗合義理,問心則心無愧,訪民則民無怨,順時則時無不利,應(yīng)世則世無不吉,上下與大化同流,左右均循波而逢源,則不啻春風東來,草木盡蕃矣?!?/span>

         

        大道和生學,創(chuàng)于史伯,成于老子,而先生繼以倡之,文化一線命脈,雖時輟時續(xù),終得以大明于今世,遂易斗爭為和諧,變仇恨為仁愛,化相克為相生。蓋大道者,本體也;和生者,起用也。誠乃有體有用,有用有體,體既非死體,用亦必為大用,乃至生機無限,創(chuàng)生不已,一派活潑生命生機,非鳶飛魚躍不足以形容。良由大道流行,和而創(chuàng)生,天機豁然朗現(xiàn),萬物豈不欣欣歟!故循此以成物,物無不得其正,循此以成學,學必令人起敬。天道以和生物,人道以和成物,即道生一,‐生二,二生三(老子語),人則參贊化育焉(《大易》語)。成物即成己,自我乃可完善,社會方能進步,人類始臻至境。今古異宜,道揆不易。順時應(yīng)天,政暢人和,為其所當為,棄去所當棄,國必昌也。反之,忤時違天,政窳人恚,為其不當為,棄去不當棄,則國必亡。而學術(shù)者,其事亦關(guān)涉家國,不可不寓意存亡,非徒空發(fā)高論,必期以警醒世人也。

         

        一言以蔽之,大道和生學非特貢獻于吾國哲學者甚多,即于人類和平事業(yè)亦大有弼益。家有珍藏,必當寶之,發(fā)皇光大,人皆可為。惜時逄屯艱,大義淪喪,人心陷溺,眾生障重。然獅子震吼,遂有先生導(dǎo)夫先路在前;聞?wù)呔?,則必有來者繼起焉。

         

        盛會難逄,再表賀慶。亟望珍攝,伏祈康泰。

         

        專此   即頌

         

        冬祺

         

                                                             張新民敬上

         

        公歷 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于筑垣水心溪夢館之晴山書屋

         

         

        責任編輯: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