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纏足是儒家傳統(tǒng)嗎?你確定嗎?
作者:吳鉤
來源:今日頭條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八月初三日甲午
耶穌2015年9月15日
說到從前的女性,許多人都會想起“纏足”。最近有一則謠言稱,現(xiàn)在的國學班、女德班又恢復纏足了。很多腦子不怎么好的人都信以為真。大概因為這樣的謠言比較契會他們對于儒家傳統(tǒng)的想象。
一種常見的觀點認為,纏足始于宋代,并被宋朝理學家推波助瀾,從纏足可見宋朝婦女深受禮教壓迫云云。但實際上,纏足并非發(fā)端于宋,唐朝時已經出現(xiàn)了纏足的風氣,有詩為證:溫庭筠《錦鞋賦》:“耀粲織女之束足”;杜牧詩:“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云。”從唐至宋,纏足只是流行于上層貴婦和妓女群體的風尚,社會絕大多數的女性是不纏足的。另外,宋人的纏足,指的是將女性足部纏得纖直一些,叫做“快上馬”,并不是明清時代那種變態(tài)的“三寸金蓮”。
纏足的興起,也跟宋代理學家毫無關系。我們在宋朝的理學著作中找不出任何支持女子纏足的言論。恰恰相反,我們可以看到一部分理學家是明確反對纏足的。元代筆記《湛淵靜語》說:“宋程伊川家婦女俱不裹足,不貫耳。后唐劉后不及履,跣而出。是可知宋與五代貴族婦女之不盡纏足也?!背桃链幢彼未罄韺W家程頤。程氏家族直至元代,都堅持不纏足。南宋的車若水在他的《腳氣集》中也提出,“婦人纏足不知始于何時,小兒未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痛苦。纏得小來,不知何用?”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對纏足陋習的控訴。提出控訴的車若水可是南宋大理學家朱熹的再傳弟子。
大體來說,宋代的纏足風氣,只是出于上層社會病態(tài)審美的產物,跟西歐的束腰、今日的隆胸時尚差不多。到元代時,才出現(xiàn)了性別壓迫的意味。如元人伊世珍的《瑯環(huán)記》稱:“吾聞圣人立女而使之不輕舉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過閨閣之內,欲出則有幃車之載,是以無事于足也。”但在宋代,婦女并不受禁錮。
責任編輯:葛燦
【下一篇】【彭永捷】論朱子與象山的為學之方辯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