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鉤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
皇帝請喝酒,市長派紅包:800年前這么鬧元宵
作者:吳鉤
來源:頭條新聞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正月十四日癸酉
耶穌2016年2月21日
明天就是傳統(tǒng)佳節(jié)——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了,你可能還要上班,因為現(xiàn)在元宵還不是法定節(jié)假日。而在800年前的宋代,元宵可是一個比春節(jié)更隆重、更熱鬧的大節(jié)哩。宋朝的元宵如何個熱鬧法,我們來看看幾個細節(jié)就知道了。
1、放燈五天
元宵的特色是放花燈。放花燈的習(xí)俗興于唐朝而盛于宋朝,唐朝元宵放燈時間為三天,宋代改為五天,南宋淳祐年間,又增為六夜,從正月十三日開始放燈,到正月十八日才收燈。
宋朝元宵放燈的盛況,我們讀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就可以感受一二:“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燈品之多,讓人目不暇接,“有燈球、燈槊、絹燈籠、日月燈、詩牌絹燈、鏡燈、字燈、馬騎燈、鳳燈、水燈、硫璃燈、影燈”,等等。南宋李嵩的《觀燈圖》也畫出了好幾種元宵花燈:背景是一個大燈棚,懸掛著三只巨燈;仕女身邊的桌子上放著一只走馬燈;童子手里提著兔兒燈、瓜形燈。
2、聯(lián)歡晚會
宋朝似乎沒有“春晚”,不過有非常盛大的元宵聯(lián)歡晚會。元宵節(jié)來臨之前,官府已早早在京城(北宋時為開封、南宋時為杭州)的宣德門廣場上用棘刺圍成一個大圈,長約百余丈,叫做“棘盆”。棘盆內(nèi)搭建了樂棚,每天,教坊的藝人都會在這里表演音樂、百戲。游人則站在棘盆外觀賞。
到了正月十四(或十五,或十六,時間似乎沒有固定)之夜,皇帝會駕登宣德樓,與民同樂,觀看一年一度的“元宵聯(lián)歡晚會”。宣德樓下早已搭好一個大露臺,作為諸色藝人表演文娛節(jié)目的大舞臺。聯(lián)歡晚會上的節(jié)目包括歌舞、雜劇、雜技、魔術(shù)、相撲,等等,有時甚至有比較香艷的女相撲?;实墼谛聵巧峡幢硌荩忻駝t在樓下看表演,嘻笑之聲相聞。北宋的仁宗皇帝有一年由于津津有味地看了不雅的女相撲節(jié)目,還引來司馬光的一頓批評。
可惜我未能找到反映宋朝元宵聯(lián)歡晚會的圖片,就用明代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代替吧,我選取的這幾個局部,所描繪的是明代宮廷的元宵節(jié)文娛節(jié)目表演。
3、皇帝請你喝杯酒
為表示天子與民同樂之意,北宋徽宗年間,元宵節(jié)還有一個特別節(jié)目:皇帝請市民喝杯酒。地點在皇城端門,由皇室擺出御酒,光祿寺的近千名工作人員勸酒?!澳强礋舻陌傩?,休問富貴貧賤老少尊卑,盡到端門下賜御酒一杯”。侍衛(wèi)呼喝提醒游人:“一人只得吃一杯!”
因為這親民之舉,當(dāng)時還發(fā)生了一件趣事:一年元宵,有位女子游了皇城后,已是深夜時分,見端門擺著“金甌酒”,也飲了一杯。飲酒后,又順手牽羊?qū)⒔鹁票M了懷里,想偷走。誰知被皇室衛(wèi)士發(fā)現(xiàn),一把抓住,問她為什么偷東西。女子說:“妾身的夫君平日管得嚴,我今天喝了酒,面帶酒容,回家后夫君會不高興的。我將金杯帶回去,做個證物,說是皇帝御賜的酒,夫君就不敢有意見了。”只聽隔簾有人笑道:“將金杯送給她罷?!焙熀竽莻€說將金杯送給女子的人,便是宋徽宗。
4、仕女觀燈
“正月里鬧花燈,姊妹娘兒去看燈。城中仕女多齊整,汴梁城中人看人。”元宵是宋朝女性夜游的狂歡節(jié),每當(dāng)華燈初上,宋朝女子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門賞花燈,盡興游賞,甚至徹夜不歸。嗯嗯,真夠開放的。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下半闕,描述的就是觀燈的宋朝女性:“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元宵之夜逛街看燈的女子之多,還可以從一個細節(jié)看出來:燈收人散之后,汴京、臨安的市民都有持燈照路拾寶的習(xí)俗,往往能拾得觀燈婦人們遺落的貴重首飾。這叫做“掃街”。
5、情人節(jié)
明朝文人說:“宋時極作興是個元宵,大張燈火,……然因是傾城仕女通宵出游,沒些禁忌,其間就有私期密約,鼠竊狗偷,弄出許多話柄來?!泵魅说脑掚m帶偏見,但說的倒也是實情。元宵確實是宋人的情人節(jié)。宋話本描述說,元宵之夜,“那游賞之際,肩兒廝挨,手兒廝把,少也是有五千來對兒”。
好事的宋人還總結(jié)出一套在元宵節(jié)跟女孩子搭訕、交往的指南,叫“調(diào)光經(jīng)”、“愛女論”,換成今天的說法,大約可以叫做“把妹秘訣”?!罢{(diào)光經(jīng)”告訴男孩子,遇上了心儀的女孩子,當(dāng)如何上前搭訕,如何博取對方好感,如何發(fā)展感情。
這“調(diào)光經(jīng)”的實用性如何?你去看宋話本《張生彩鸞燈傳》上的故事就知道了。故事我簡述一下:南宋年間,越州的書生張舜美來杭州參加科考,逗留在客店中,正逢著元宵佳節(jié),便出門觀燈,卻看見一名楚楚動人的小娘子,不由怦然心動。張舜美便依著那“調(diào)光經(jīng)”的教導(dǎo),上前搭訕?!芭镒颖凰疵懒门植蛔?。眼也花了,心也亂了,腿也酥了,腳也麻了,癡呆了半響,四目相脧,面面有情”。兩人由此相識、相愛,并相約私奔,經(jīng)一番磨難之后,有情人終成眷屬。
今天的單身狗,學(xué)習(xí)一下吧。需要這“調(diào)光經(jīng)”詳細內(nèi)容的,請給我留言。
6、市長派紅包
南宋時,到了放燈最后一夜,即正月十八日晚上,臨安府尹(相當(dāng)于首都市長)要出來拜會市民。臨安府的“吏魁”跟在市長身后,背著一個大布袋,里面裝的都是“會子”(紙幣),每遇到在杭州城做生意的商民,便給他們派錢,每人數(shù)十文,祝他們新年生意興隆。叫做“買市”。
這是我編出來的嗎?不不,你去看宋筆記《武林舊事》,里面說得清清楚楚:“至五夜,則京尹乘小提轎,諸舞隊次第簇擁前后,連亙十余里,錦繡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給。吏魁以大囊貯楮券,凡遇小經(jīng)紀人,必犒數(shù)十,謂之“買市”。至有黠者,以小盤貯梨藕數(shù)片,騰身迭出于稠人之中,支請官錢數(shù)次者,亦不禁也?!币恍┙器锏男∩倘?,用小托盤放著梨、藕數(shù)片,在人群中鉆來鉆去,重復(fù)領(lǐng)賞,官府也不去計較。
這樣的元宵節(jié),那才有意思嘛。好了,最后再奉上一幅反映古代元宵節(jié)熱鬧場面的圖像,明代的《上元燈彩圖》(我截取了兩個局部)。沒辦法,宋代的元宵節(jié)圖像資料已經(jīng)很不容易找到了。
責(zé)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