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石林】用爭論的時間去讀經吧!

        欄目:少兒讀經
        發(fā)布時間:2016-09-04 20:26:09
        標簽: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è),現(xiàn)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術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用爭論的時間去讀經吧!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初四日己丑

                  耶穌2016年9月4日


         


         


        兩條新聞,一條是:教育部明年繼續(xù)加大對高校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力度,計劃在許多高校招收國學班,同時逐步將書法等列入必修課程。另一條是:復旦大學儒學院成立,探索“儒學現(xiàn)代化”之路。


        兩條都是好消息。


        只是,儒學要什么現(xiàn)代化?儒學不一直很現(xiàn)代嗎?


        其實,大學做專業(yè)國學教育,在深圳大學文學院早就實行了,每年從已經入學的本科生中,進行二次招收,編入國學班,進行四年系統(tǒng)的國學學習,這是章必功老校長和景海峰院長的做法,收效非常好。


        大約十年多前,不才就開始私下對人說:趕緊讀傳統(tǒng)的書,別到時候來不及。什么時候來不及?就是等教育部看全國具備了一定的師資力量,就會在體制內教育中全面開展傳統(tǒng)教育即國學教育。現(xiàn)在之所以不敢大規(guī)模提倡,不敢制度性地大規(guī)模推廣,甚至都不看一定范圍內試點,是因為目前的國學師資不是力量薄弱的問題,是稀缺得令人稍微一了解就心驚肉跳地那么尷尬和危險。


        教育部在進步,這是事實。但是,一般人感覺類似教育部,對民間有關教育改革的良策是傲慢的、麻木的,甚至是拒絕的。其實,教育部還在等待,也不是不作為地等待,也在緩慢地、試探性地、局部試驗,在等待條件的成熟。經過了近十年的各種調試和探索,教育部對國學教育的理念和態(tài)度逐漸明朗,但還未到全面推進的時候,即通常說的,條件還未成熟,甚至政策也會有想像中的反復?,F(xiàn)在民間對國學教育越是理解深透到位的人,對教育部的慢慢騰騰、含含糊糊越是不耐煩,甚至憤怒。那些自身國學修養(yǎng)較好的人,對此一定會焦慮甚至憤怒的:怎么自己的春天還沒有到?別急,慢慢來,你個人的春天是舒適的溫室,許多人的春天才能形成氣候。欲速則不達,不是借口。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學習本來就是艱苦的事情,也不容易見效。不如娛樂項目那么熱鬧、動靜大,因此,有關方面扶持讀書的力度,永遠不如對娛樂的投入。


        三年前,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閱讀聯(lián)合會和羅湖區(qū)委宣傳部(文明辦)等主辦,深圳市雜文學會承辦的國學公益項目《說文解字——中華經典古詩文公益課堂》啟動,主辦方代表說:今天我們已經感受到國學學習和國學教育環(huán)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這應該得益于近數(shù)十年來,用各種方式頑強地志在復興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人們,他們自身也許參差不齊,有的甚至毛病很多,有純學問的、也有商業(yè)的,他們各自的方法在實驗中也有過各種各樣的錯誤和失誤,但是,這樣經過了數(shù)十年的艱苦積累和營造,以上那些種種真心虔敬的傳統(tǒng)文化信仰者和打著傳統(tǒng)文化的旗號企圖達到其他目的的,客觀上都對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氛圍營造,起到了各自的作用。


        現(xiàn)今國學學習似乎熱了,其實更多的是嘴上的熱。真正的熱,是行動上的熱。有多少人,對傳統(tǒng)的經義章句爛熟于心,口說筆寫,縱橫莫擋,卻在生活行動中,處處違背,做不出一點符合圣賢經義的事;有的玄談宇宙外空,卻于活著的傳統(tǒng)民俗、自的家婚喪嫁娶都束手無策。


        恢復傳統(tǒng)文化,猶如在戈壁灘搞綠化,你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能長出根深葉茂的參天良木——當然,要是能這樣該多好??!條件所限,通常只能是先試圖恢復一些抗旱性強的草,這些草多了,環(huán)境稍微改善,別的草也能生長,如此,漸漸地,能長灌木叢,涵養(yǎng)土壤,再到能長稍大一些的雜木,最后,環(huán)境得到更好的改善,才能長高大俊偉的喬木。


        對于在全國大范圍恢復傳統(tǒng)之學,要有在戈壁灘營造植被一樣的起碼的耐心,一個人對當下的國學環(huán)境盡管不滿意,但也應該有一些擔待和忍耐。


        不否認,學問有先后,資質有差別。這樣的忍耐和擔待,對于當今那些傳統(tǒng)學問精深淵雅,甚至可以追比古人的飽學才智之士,是不公平的,有一種籠中鳥有翅膀難展的困頓。這就需要社會公眾,從意識中對這些走在前面的人,有所愛護和關照。任何走在前的人,都有避免不了的高傲和狂狷,與當下時代的種種不適應與違和,因此,營造恢復傳統(tǒng)之學的環(huán)境,要營造對這些高傲和狂狷之士的理解和優(yōu)容的社會心理和環(huán)境。首先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至于驟然臨之,產生不必要的爭論或矛盾。


        比如,近期有關王財貴式讀經,又產生了激烈的爭論。王財貴先生的讀經法,當然不應該是最臻于完美的方法,我理解為是這個時代一定階段不得已的方法?!靶∽?,何莫學夫《詩》!”——孔子的理念在前,教育應該是涵養(yǎng)人的性情,即“興于詩”。


        但是,不是誰都有這樣的條件和機緣去接受如此好的教育,你懂得了思想理念,也未必有條件去做。正如你有條件吃滿漢全席,就不要嫌棄啃窩頭就咸菜的人嘛;您酒足飯飽從酒店出來,打著飽嗝看見蹲在馬路牙子上吃盒飯的民工,不要打翻他們的飯盒并訓斥他們不懂美食,您應該慶幸他們還有盒飯吃。對于讀經,您應該嘉善而矜不能,尊賢而容眾。


        有網站、媒體采訪我,問對當下的讀經之爭有什么看法,答復:用爭論的時間去讀經吧。

         

                                                                                     2016年9月4日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