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悉蔡仁厚先生仙逝,不勝哀悼之至。蔡老師是前輩學者,當代新儒家重鎮(zhèn)!感恩蔡老師對我的教誨與提攜!我曾到他的臺中的家去拜訪,也很榮幸與他一道在山東接受世界儒學研究杰出人物獎。我曾邀請他來武大講學與出席會議,感念他的俯允。沉痛悼念蔡先生,他的精神風范永存!
當代儒家學者、臺灣東海大學首屆榮譽教授蔡仁厚先生,于孔元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五月初二日壬申即西元2019年6月4日凌晨四時許辭世,享年九十歲。
天性人性分離,性樸和性惡不矛盾。天性人性不分離,性本身就是惡。這兩種情況來看,荀子并非矛盾。
從儒家的思想史看,義利之辯雖然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公私之辯,但是公私問題依然是其核心要義之一。在公共生活中,公義和私利在何種情景下更具有優(yōu)先性的思考,是義利之辯的實質之一。在儒家看來,良好的公共生活,需要個體讓渡部分私人利益來落實公義、成全他人并以此促成社會的大同團結。義利之辯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公共性優(yōu)先原則,在儒家···
通過文獻檢索,我們發(fā)現(xiàn):1990年代出土的郭店楚簡給孟子心性論研究帶來新機遇,新世紀之初的《孟子》腐敗事件給孟子現(xiàn)代價值研究提出新挑戰(zhàn),這兩件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引發(fā)了郭齊勇教授深入、持久地研究中國古代儒學?;谶@一理由,我們試圖以孟子為中心,展開其中國古代儒學研究的學思歷程。
在歷史上,儒家對道教、佛教經(jīng)過宋明新儒家的整合,實現(xiàn)了“三教合一”,形成了宋明理學這一儒學的新形態(tài),以儒為主、道佛輔助,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結構。
清明我回祠堂祭祖,在敘永與大家小聚。一般這種家族小聚會,話題肯定是圍繞家族和祠堂展開,別人聽了打瞌睡,我們是越聊越扎勁。其中,子雄幺爸問了大家一個問題:我們重修祠堂,是為了什么?我當場也沒有答話,只是沉默。雖然這也許是他隨口的一句話,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一句拷問我們靈魂的話,這個問題就這樣縈繞心頭,揮之不去。
早上收到一位北方朋友的微信——他喜歡讀古書,也利用自己的公余之暇,整理本地稀見地方古代文獻,為此放棄了許多追求現(xiàn)實榮利的機會。可是,他單位領導卻非常反感他讀書古書,曾在大會上批評:咱們有的人不與時俱進,到現(xiàn)在他讀的書那個字還是豎豎的……
張養(yǎng)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自號“齊東野人”,晚號“云莊老人”,籍貫山東濟南。張養(yǎng)浩自幼以拾金不昧、勤奮讀書而聞名鄉(xiāng)里,先后被薦舉為學正、禮部令史、御史臺掾屬,授堂邑縣尹。
今年是我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王船山誕辰400周年。王船山故里湖南衡陽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宣傳船山思想、講好船山故事、擦亮船山品牌。2019年5月30日上午,“中國(衡陽)船山書院文化旅游周”在衡陽東洲島開幕。湖南省船山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衡陽師范學院中文系主任、船山研究中心主任朱迪光出席了開幕式,并圍繞“船山書院的文脈···
今年是我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王船山誕辰400周年。王船山故里湖南衡陽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宣傳船山思想、講好船山故事、擦亮船山品牌。2019年5月30日上午,“中國(衡陽)船山書院文化旅游周”在衡陽東洲島開幕。
荀子的禮與法家的法看似接近,都具有制度化、成文化的特征,實則非常不同。荀子的禮治仍是在孔子的思路上,即良治是按照周朝的制度遺存進行改良,而且其禮學的關注點是普遍的人。法家的法治則認為周朝的禮制已經(jīng)不適合新的政治形勢,所以要用君主集權的法治來統(tǒng)治社會,而其法學正是為此而進行的特殊性思考。這種差異決定了法家之學具···
個人德性的修養(yǎng)一直是儒學關注的中心,梁啟超認為儒家哲學中心思想“可以《論語》‘修己安人’一語括之”?!吨杏埂诽岢龅摹俺杉撼晌铩币彩沁@個意思。所謂成己,就是成就自身的德性,在儒家學說中個人德性的成就不是無根據(jù)的,而是在認識自己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
在朱子涵養(yǎng)工夫“靜—→動—→敬”之格局中,靜坐被定位為始學工夫。一方面,靜坐能有效地伏除雜念、澄明心體、思繹道理、養(yǎng)衛(wèi)精神,使人養(yǎng)出良好氣象,是一種規(guī)范性、操作性較強的工夫下手方式。
原始儒學是以孔子為宗師的先秦儒學團體創(chuàng)立的思想體系??鬃訉W說深深扎根于中國上古三代及春秋時期的社會中,是此前中華文明的集大成者,具有跨越時空的價值。在形成之初,孔子學說就為其在魯國的短暫為政實踐所證明??鬃尤ナ篮?,孔子學說在戰(zhàn)國社會得到廣泛的傳播、弘揚和踐履,成為社會的“顯學”。原始儒學來源先秦社會、服務于先秦···
儒家郵報
2019年6月1日-2日,“浙學論壇2019:浙學新視野暨‘東南三賢’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師范大學舉行,來自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及內陸的相關高校、機構、報刊、媒體的百余位海內外專家學者齊聚金華,共話浙學與“東南三賢”的傳承與發(fā)展。
5月31日下午,為期3天的第二屆堯都文化旅游節(jié)·堯都華夏家譜展在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qū)拉開帷幕,活動展示200多種海內外各姓氏的家譜。來自海內外的姓氏宗親會的會長,姓氏文化、根祖文化方面的相關專家、學者等社會各界代表共百余人齊聚堯帝陵景區(qū)國祖殿參加家譜展揭幕儀式。
宋太祖趙匡胤是中國歷史上大有作為的皇帝,毛澤東曾把他與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成吉思汗并稱,他們的功績各有千秋。但是縱觀歷史,宋太祖趙匡胤是最不好嗜殺的君主。下面講述幾個為人熟知的故事。
作者從儒家學派的特點開始著手,探討分析不同時期“儒”的定位,在接下來的每一章節(jié)內均概括提煉出不同歷史時期儒學發(fā)展的幾個關鍵問題與角度展開論述,如先秦儒學中“仁”和“禮”的精神、孟子與荀子的學說,漢代儒學發(fā)展的關鍵人物董仲舒、魏晉玄學與儒學的關系、宋明理學、清代漢學與宋學等,并以較大篇幅著重對現(xiàn)代新儒學之概念、儒學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