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海燕作者簡介:孫海燕,筆名孫齊魯,男,西元一九七八年出生,山東鄄城人,中山大學中國哲學專業(yè)博士?,F(xiàn)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哲學與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中國思想史、人性論等,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陸門禪影下的慈湖心學——一種以人物為軸心的儒家心學發(fā)展史研究》。 |
圣哲的背影——為孔子而作
作者:孫海燕
來源:作者賜稿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八月十一日庚申
耶穌2017年9月30日
千年又千年
您走了——
在泰山崩壞 梁柱摧折的雨夜
青碧的泗水
留不住
郁郁的尼山
留不住
當七十子灑淚相送
——轔轔的車聲
已駛過魯國郊外的那一脈山脊
消失在
春秋的黃昏暮色中
登東山而小魯
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登來登去還能有什么風景
天地玄黃 龍戰(zhàn)于野
當季氏的庭院舞起僭越的八佾
您走了——
風雨雞鳴 席不暇暖
蔡陳鄭衛(wèi)間
一路高揚起圣潔的大纛
為這個古老的民族
——尋渡
尋找那秋水畔的蒹葭
還有那
掩埋千年的堯舜遺骨
鳳鳥不至 河不出圖
雖然出了衛(wèi)國
又入了衛(wèi)國
入了陳國
又出了陳國
可好色者
卻總躲在城市的隱私處
不肯見人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傾國傾城的姿容
暗淡了多少圣哲的青衫
自遠涉江湖
屈指又十年草青
身畔的顏回
早已風霜歷盡
隔岸的隱者
耕種在澤邊的渡口
楚狂接輿的歌聲
久久回蕩在耳際
夫子 在這沒有星星的夜晚
蒼生睡著
您是否
夢見了久違的周公?
無邊的曠野上
有北風凜冽
就讓問津歸來的子路
燃起熊熊的篝火
照亮周室郊畿的黑暗
驚走四圍奔走的無名獸
讓淘米的仲弓
修車的宰予
采蘑菇的子貢統(tǒng)統(tǒng)回來
以達旦的弦歌
向紛爭的俗世
莊嚴宣告:
縱然正道滄桑
但我們不是
迷途的亂世孤兒
暮色漸濃
混同您厚重的身影
遮掩了水橫山疊的神州
那一晚
衛(wèi)國傳來子路死難的消息
白發(fā)蒼蒼的您
也終于不發(fā)一言
一個人連夜趕到川上
參悟了逝者如斯
可從此
一個古老的民族
再也走不出
您偌大的衣冠
天地蒼蒼 禹跡茫茫
哦 夫子
是您的那一滴
淌在歷史深邃處的淚
滋潤了——
奔嘯千年的民族河
后記:
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我為孔夫子寫下這首現(xiàn)代詩,距今已整整二十年了。那時自己正在大學讀中文系,還是個充滿青春騷動的文學青年。記得我是在讀至《史記》“孔子世家”中“泰山壞乎,梁柱摧乎”一段,內(nèi)心有所郁結才寫下這首小詩的。當時的一大感嘆是,任你是再偉大的英雄豪杰,也會在與時光的對峙中蒼涼敗北,想不到在太史公沉雄的筆下,圣人的暮年也如此哀婉凄涼。因此,低徊、沉郁、悲涼是這首詩總的感情格調(diào)。大學畢業(yè)后,我曾在高中教過三年語文??梢源笱圆粦M地說(至少本人覺得),學生當時最喜歡的課堂場景就是看我把自己的詩抄錄在黑板上,然后為他們聲情并茂地朗誦,繼而細致深入加以講解。有時輪到我上語文課,我還會故作姿態(tài)地緩步登上講臺,一言不發(fā)地拿起粉筆,抄一首自己的詩。學生們看到黑板頂端剛剛寫下的幾個字,就明白語文老師這節(jié)課要講《青史紅塵》(我給自己“詩集”的命名)中的詩歌了,頓時整個班級歡聲雷動,仿佛要把一天的疲累都在這節(jié)課上代謝掉。如今回想,那真是一段師生俱歡,讓我終身難忘的經(jīng)歷。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昔日聽課的學生早已風流云散,我自己也走到了“結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的人生階段,不復再有當年澎湃的詩情。但那些不成器的“少作”,簡直成了我心壁上的某些底色,讓人“不思量,自難忘”。它們猶如孩提時聽過的童謠,總不經(jīng)意地在一些難以言說的生命場景中響起,漫漶又清晰,幼稚又蒼老,溫馨又凄涼。即這首《圣哲的背影》而言,我當時在講臺朗誦時也曾為之幾度哽咽。那時候,“儒學熱”遠未達到今日的規(guī)模,孔夫子也未像今日這樣在朝野間受到此起彼伏的尊崇。因為專業(yè)的關系,今天的我對夫子的學說有了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可以寫像模像樣的學術論文,但這類十分感性的詩歌卻再也寫不出來。這些年理性訓練,讓我再也不敢肆意地抒發(fā)諸如“淘米的仲弓,修車的宰予,采蘑菇的子貢”之類詩意的想象了。
近日孔子誕辰,網(wǎng)絡間看到各類紀念孔子的文章,我不禁想起這首題為《圣哲的背影》的陳年舊作。如今不僅不“歸少作”,反倒做了幾處小修改,正式投稿給《儒家網(wǎng)》,并記錄下我的這一段心路歷程,以示“不忘初心”。末了,再表達自己的一個小小奢望:我期待在某個與孔子或儒家有關的活動或節(jié)目上,有人會肯聲情并茂地朗誦一下我這首拙劣而不乏真情的小詩。我想自己倘能聽到,說不定會感動得熱淚盈眶。至此,遙想當年本人對詩歌的一番嘔心瀝血,也算功不唐捐了。
孫齊魯(海燕)
于2017年孔子誕辰后一日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余東?!扛I降膯栴}
【下一篇】第三屆君子文化論壇邀請函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