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關于家天下君主制
——儒憲論之三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月初一日己酉
耶穌2017年11月18日
君主制有多種,有法家君本位的極權君主制,有神教神本位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制,有儒家民本位的開明君主制。儒家君主制,有公天下、家天下之別,家天下又有封建制、郡縣制之差。清末還差點開出虛君立憲制。
堯舜禹時代是公天下,夏商周漢唐宋元明清皆屬于家天下,自夏商至明清歷代之禮包括周禮,皆屬于家天下之禮制,這是儒門共識,毋庸討論。有些問題可以、應該、需要討論,有些問題不需要討論。當然,與法家、神教之家天下不同,自公天下下降而來的儒式家天下政治,仍然內涵公共精神和民本精神。
何謂家天下,《禮運》講得很清楚: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已,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已。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p>
家天下的小康世,比起大同世來大為差勁和遜色之極,小得很。人們愛心較隘,私心較重,偏重個人和家庭利益,因此誠信禮讓不足,欺詐兵戈時起,國家及各地城市都需要加強防備,所謂有文事必有武備。
但也不可小覷小康?!岸Y義以為紀”,以禮義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婦等人倫之綱紀,有道德規(guī)范和制度約束,君君臣臣,君臣有義;父父子子,父子有親;夫夫婦婦,夫婦有別;兄兄弟弟,兄弟和睦。
“大人世及以為禮”的大人,就位而言,指天子諸侯等。世及指世襲制,父死子繼為世,兄終弟及為及,家天下時代的權力交接制度,對民本原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侵蝕。盡管儒式家天下王朝名義上仍然承認“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但天子正式登基,不再像禪讓時代那樣需要民意最后認可。
“以設制度,以立田里”,即下文所說:“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币再t勇知,以勇士和智者為賢。知,同智。以功為已,以“為已”為功,天子諸侯以效忠、奉獻于自己的行為為功勛。這里的功,與“以賢勇知”的賢,都是使動用法。
《禮運》中又講到“中國一人,天下一家”,有學者將“天下為家”與“天下一家”混同起來了。其實“天下為家”是政治制度,而“天下一家”是道德情懷。圣賢君子都具有這種情懷,堯舜禹等公天下的圣王具備,商湯文武周公等家天下圣王,同樣具備“天下一家”的道德情懷。
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家天下難以避免,儒家亦給予認同,但那是一種歷史的無奈。因為家天下本身具有重大缺陷,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殘酷斗爭,父子兄弟自相殘殺,尤其是權力交接的時候。故家天下屬于歷史權道、小道而非大道。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才是人類政治文明之大道,才能代表未來,才能通往大同。
或以周禮為華夏復興大業(yè)之目標,謂“周禮即未來天下從升平至大同之必由之路”云,泥古、復古至此,令人嘆為觀止,想起試圖在漢朝實踐周禮的王莽,想起孔子關于“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的警告。
周禮中公共精神和民本精神頗為豐富,但仍屬家天下禮制,這是毋庸置疑的。顧名思義,周禮只適合周朝??鬃油砟瓴辉僖曰謴椭芏Y為志,孟子更無意于周禮。三代不同禮,遑論古今。
或謂周禮是“周公原本而經孔子之改作,兼綜四代而出一新制”,故“適用于未來無疑”云。周禮普適性最高適用性最廣,也是家天下禮制。要落實于未來,首先就得恢復家天下。家天下制度有一定的歷史和傳統(tǒng)的合法性,但不具備現(xiàn)代合法性,遑論未來。
或謂家天下比黨天下好,故不應該反對。這話混淆之極。反對家天下并非支持黨天下,反對黨天下也不能支持家天下。在解決權力交接問題上,家天下君主制遠不如民主制,未來新禮制只有比民主制更好才行,就沒有退回去的道理。要向后看,可以看向堯舜時代,汲古融今,反本開新。
民主制相當于一國之“公天下”,制度品質優(yōu)于家天下君主制,這么說如理如實,并非什么“西方直線進步觀”。儒家歷史觀并非直線型,而是螺旋式發(fā)展觀。
歷史會轉彎、倒退甚至大倒退,從禹到夏是一大倒退,從宋到元再一大倒退,清末明末又連續(xù)大倒退。轉了一個幾千年的大彎啊。幾千年來,政治文明時進時退,時高時低,整體上是倒退、下降的。所以歷代都有人嘆息今不如昔,是有道理的。
但在歷史長河中,幾千年并不長久,不影響中國大歷史、人類大歷史的進步和上升。我深信,經過百年浩劫,中國歷史將加速度上升,直接超越西方民主而走上通往大同理想的新王道。歷史將終結于新王道政治,即儒家憲政。
當然,不是真的終結,結束意味著新的開始,意味著地球大同之后更新一輪文明、即宇宙文明的展開。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丁四新】再論《尚書·洪范》的政治哲學——以五行疇和皇極疇為中心
【下一篇】【孟曉路】略論儒教憲政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