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石林】你自己的年味兒為什么向別人要?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8-02-12 16:28:35
        標簽: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è),現(xiàn)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術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你自己的年味兒為什么向別人要?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許石林”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臘月廿七日乙亥

                   耶穌2018年2月12日

         

        上月末,拙作《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舉行新書發(fā)布會,現(xiàn)場氣氛熱烈,主辦方認為這是一本寫故鄉(xiāng)的書、說傳統(tǒng)文化的書,所以冠以“帶一本說故鄉(xiāng)的書回故鄉(xiāng)過年”主題,激發(fā)了讀者的興趣?;迎h(huán)節(jié)中,一讀者問我:現(xiàn)在都感覺過年沒有年味兒,請問老師,怎樣過年才有年味兒?

         

        我回答:圣人說“吾欲仁斯仁至矣”。那么您可以這樣理解:我要年味兒,年味兒就來了。

         

        是啊:你自己過年,關別人什么事兒?你怎么能向別人要年味兒?你自己若不想年味兒,別人給你也不要。是不是?

         

        年味兒是自己過出來的,不是誰給的。就這么簡單。

         

        你嫌沒年味兒,那么,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你家祭灶君了嗎?你說忙,沒顧上。是啊,你顧不上嘛,關小年什么事兒!

         

        我小年這天推辭了三個飯局邀請,利用中午時間,跑了兩個南北方特產(chǎn)店,依照我熟悉的風俗和講究,準備了過小年的東西?;丶彝盹埱埃J真地布置一個祭桌,用收藏的一塊干凈的布蓋上,放祭品的小碟子是清同治年間的民窯青花瓷,銅香爐等等……就要努力把這忙碌而凡庸的日子過得有點意思。

         

        日本京都大學的學者澗石先生,昨天見我在朋友圈發(fā)的陽臺上祭灶神的圖片,說布置得很莊重,并且感慨:您是不會放過中國任何一個民俗節(jié)日?。?/p>

         

        當然了。這是我的年味兒啊,我不過,找誰要?

         

        當晚,有朋友看到朋友圈我發(fā)的圖,悵然地說:看來明年也要這樣過了。我趕緊鼓勵他:各地風俗有差別,南方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說,即官家祭灶是二十三日,民間二十四日,船家(疍民)是二十五日,明天(臘月二十四日)祭灶君也來得及,并且教了他許多東西??纯矗哼@不是“吾欲仁斯仁至矣”——我要年味兒,年味兒就來了。

         

        當然,年味兒淡薄,原因與人太忙碌有關。我曾經(jīng)暢想:要想真正弘揚復興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就應該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放假,到正月十七收假。至少臘月二十三到除夕前一日,應該是半天假,方便人去準備準備。這樣才會過出年味兒來。人的心態(tài)不悠游、不從容,到處催趕,怎么能有味兒?任何事情都有竅門,傳說朱元璋為了復興被踐踏破壞嚴重的唐宋禮俗,不也用一幅對聯(lián)就倡導出了新風氣嗎?勝過苦口婆心多少教導和訓喻。

         

        現(xiàn)在,我正見縫插針地準備過年的一切大小事情,連年夜飯都策劃好了。年夜飯當然是自己做——我在一個電視節(jié)目中討論年夜飯到底是在家吃還是在外面吃好,輪到我說話,我說:依照我熟悉和習慣的風俗,中國人過年,祭祖非常重要,你們把祖宗請回家了,結(jié)果自己一家人外出吃飯玩樂去了,把你家祖宗晾在家里看門?。?/p>

         

        我曾經(jīng)回答大連一位咨詢?nèi)绾渭雷娴哪贻p人:“以鄙鄉(xiāng)之禮,于除夕當天,上午在堂屋布置條案,灑掃潔凈,迎像出主,并于午后,五服男丁持鞭炮、燒紙,去往先塋,鳴炮、燒紙,磕頭,迎神請靈。回家后,于堂上,磕頭上香,安神就位。年夜飯前,先進盥巾、碗筷、杯盞,一般是三副,示多也。年夜飯,闔家先叩首上香,主菜獻于案上,斟酒,再上香,請先祖享用。稍后,全家用飯,將祭過祖飯菜撤下,分享。祖先像前案上,換干鮮果。此為辭歲。初一,拜年,清早于堂上上香、磕頭,進盥巾,撤干鮮果碟,備飯菜。初一飯菜主菜供祖先后分享如上。供畢,復換干鮮果長供。自此,親戚本家來拜年,磕頭當在祖先堂上先拜祖先,后于堂上原地給長輩磕頭拜年,拜年要朗聲唱誦?!?/p>

         

        這就是年味兒。

         

        親戚之間往來,就是年味兒,但有的城里人、年輕人,不耐煩與親戚往來。認為傳統(tǒng)的禮儀強迫他們與親戚不得不往來,因此,與親戚往來成了他們的負擔。去年我回答了這個問題,有不少讀者說,要是在年前發(fā)出來就好了,現(xiàn)在簡單重復一下:

         

        與親戚往來,就是過年的主要內(nèi)容。沒有了與親戚的往來,過年還剩下什么?禮節(jié)本身就有強制性,不遵守就要承擔后果。禮節(jié)不能完全順從、遷就人的當時情感和心理。它為的是一種長久的價值,而不是一時的短暫感受。

         

        一位網(wǎng)友說:沒放假的時候總想早點回家,回家了又總想早點出來。還有一位網(wǎng)友在批判親戚,說幾乎所有人都越來越不喜歡“親戚”了。

         

        人與人有很多緣分,而親戚與你是血緣,生物性兼?zhèn)惱淼木?。你覺得與好多親戚相處,不如與對脾氣的朋友相處爽,是的,與朋友也是緣,可朋友再親,也代替不了親戚的倫理功能。與親戚的緣分,注定了你一生有很多事情離不開親戚。你們年輕,慢慢地就懂了,千萬要處理好與親戚的關系,要耐煩。不就是春節(jié)回家,親戚一年半年不見面,也沒音信,見面沒話,就問你工作、問你收入、問你婚戀等這些煩人的事兒嗎?他們問他們的,怎么應對,考驗你的智慧??梢哉f,過年就是要你應對這些煩人的事兒嘛,這也是年味兒嘛。

         

        在對待親戚的問題上,不要任性,不要只圖自己痛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你只圖自己好,慢慢地就會覺得誰都不好。過年,就是過親戚。

         

        中國人過年,不是放松,而是受拘束,中國的文明禮儀就是受拘束,而不是單純的無約束地狂歡。所謂年味兒,就出自這些拘束、禮儀、禁忌中包含的強迫的儀式感。

         

        2018年2月9日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