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海】“良知坎陷論”微論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8-04-11 18:17:38
        標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良知坎陷論”微論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二月廿六日癸酉

                    耶穌2018年4月11日

         

        學界對牟宗三先生的“良知坎陷論”有多種理解。無論作何理解,此論皆不妥當??蚕荻植灰思又T良知之前。良知徹上徹下徹內(nèi)徹外故。上指形上,下指形下,內(nèi)指內(nèi)圣,外指外王。要追求外王事業(yè),建設(shè)外王政治,實現(xiàn)外王理想,對于良知應該擴充之、提升之、圓大之而不是坎陷之。

         

        儒家文化在朝野的影響大到一定程度,政治道德就會提升;政治道德提升到一定程度,仁政禮制、王道政治的建設(shè)就會啟動。換言之,政治良知擴充到一定程度,就會落實為良制良法。這就是徹外,從內(nèi)圣徹向外王,從道德徹向政治、制度和法律。

         

        我說擴充良知,是針對牟先生坎陷良知而言。其實論良知本體,既不能坎陷也不能擴充。擴充良知,實為擴充四端之心。孟子說:“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逼埬艹渲阋詢?nèi)立人極,致良知;外建皇極,致良制。

         

        或說:“坎陷是要自無執(zhí)變有執(zhí)以兼顧人的知性主體而開出關(guān)于制度的知識,無知識則無法建構(gòu)客觀對象。故有坎陷一說。然究竟能不能開出另說,邏輯則是成立的。”邏輯或許成立,但不切良知之實際。蓋良知并非無執(zhí),而是擇善固執(zhí)、允執(zhí)厥中,可以格宇宙生命一切物而致一切知,包括關(guān)于制度的知識。

         

        或說:“道德不能直接實現(xiàn)自己,而必須通過自我分裂自我否定的辯證的方式才能實現(xiàn)自身!”以此為良知坎陷說的根據(jù)。大謬不然。道德實踐于政治,就是仁政;落實于制度,就是禮制。認為道德必須通過自我分裂自我否定的方式才能實現(xiàn)于政治和制度,是不明道德良知真義的妄斷。

         

        如果牟先生提出的是真如坎陷論,那就沒有問題。因為佛教認為,真如無生無執(zhí),當然開出關(guān)于制度的知識,無法建構(gòu)客觀對象和仁政良制,不能直接實現(xiàn)自己。所以,必須先坎陷之,通過自我分裂自我否定的方式,才能將道德實現(xiàn)于政治和制度之中去。

         

        良知不是無生,而是至誠無息,生生不息,於穆不已。良知表現(xiàn)為四端,四端擴充起來,于個體,發(fā)為良心良言良行;于政治,發(fā)為良政良制良法;于社會,發(fā)為良風良俗良序。良知體全用大,大用無邊,大學八條目都是良知之用。格物致知,所致之知包括一切人文道德知識和宇宙萬物知識。

         

        牟先生是個很優(yōu)秀的儒者,然未達圣賢之境,思想頗有局限。概乎言之有二過:一是過于抬舉民主制,視之為外王,無意中貶低了王道;二是過于抬舉西學和佛道兩家,又無意中貶低了圣學。相比于儒學,佛道極高明而未能道中庸,未能圓證太極和良知;包括康德在內(nèi)的西學,既不高明又不中庸。

         

        我說過,佛道和西學各有長處,與儒學各有相通處,但差別也很明顯。差別之處,儒者不宜為之粉飾,不能強合茍同。牟先生通達佛道和康德,但對它們過于褒獎,喜歡曲為之辯,為它們某些有別于儒理、有違于中道的思想觀點巧辯,或者將它們與儒學強行比附。

         

        另外,包括牟先生在內(nèi)的新儒家,未能打破民主迷思,把西方民主制與王道劃等號,遂放棄了對于現(xiàn)代王道和新禮制的構(gòu)建責任。儒者是仁者,通達仁本主義者,對于自由主義的民主制度的優(yōu)缺點,不難洞若觀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借鑒而后超越,納其精華于新禮制。這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和做法。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