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綱作者簡介:金綱,原名李作乾,男,西歷1952年出生于天津市。著有《論語鼓吹》(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大宋帝國三百年》(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等。 |
原標題:類憲法
作者:金剛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十月十三日庚戌
耶穌2019年11月9日
英國無成文憲法,卻不乏憲法精神(老友夏彥才翻譯白芝浩《英國憲法》指的就是憲法精神)。猶如吾土,雖無成文憲法,但卻不乏憲法精神,至與英國一樣,也多以往日經驗行憲法之實,如“祖宗法”,如“誓碑”等。
民法中,也多重判例,如大宋“敕令集”等。
比況西哲,中土無憲法,但不乏憲法精神,也即限制君權的種種努力。歷史上考察,傳統在文明時期,對君權至少存在七種限制。
第一是天道命令。君權“受命于天”,以此講述君權在“天道”之下,這就限制了君權成為神權、走向“政教合一”的可能性。中國歷史上的君權極少通往神權的案例,這是一道鐵門限,也從信仰方向,賦予了中國傳統君權的文明而非野蠻性質。
“受命于天”,是世界性經典文明話語。
久負盛名的英國憲法性文本《自由大憲章》,第一句話就是:John,by the grace of God,這位約翰,英格蘭國王兼愛爾蘭宗主,就認為他的權力恩典來自于上帝。通常,by the grace of God這句話即翻譯為“受命于天”。
事實上,美利堅的《獨立宣言》雖然將主題指稱由君王替換為人民,但《宣言》所引入的“超驗維度”仍然是“自然法則和上帝的旨意”,且認為人的權利(不是權力)乃是“造物”所賦予。
更早于《獨立宣言》1百多年,奠定了“美國精神”的《“五月花號”公約》,那是百多位來自英國的北美殖民者,在上岸之前為了尋求約束與自治,起草的宣誓文本。它也同樣引入了“上帝”這個超驗主體?!豆s》的第一句話就說:In the name of God。通常,這句話被翻譯為“以上帝的名義”。
世界范圍內,自詡“受命于天”“天賦人權”“以上帝的名義”,開始講述正當性、合理性、合法性的政治文本,很多。這類講述,就是“政治文明”。
理解人間秩序的“超驗性”前置,需要一點植根于人類心底,也即植根于“集體無意識”的沖動。抱持一點敬畏之心,抱持一點對人類“理性有限性”的感覺,甚至不必一定是多么深刻的認知,對這種“超驗性”的肯認也會獲得趨近它而不是背棄它的——能力。真誠說:謙卑,敬畏,對超驗的肯認,是一種能力。在“無法無天”流行長久的時空,一些人漸漸失去了這種能力。
討論所謂“受命于天”,在“無神論”盛行的時區(qū),是一個艱難的話題。
第二是圣賢精神。君王從太子時即接受經筵教育,學習圣賢理念、浸染圣賢精神。“從道不從君”,不僅是君王的自勵,也是臣下的信條。
第三是臺諫監(jiān)督。御史臺與諫院合流后,朝中臣輔幾乎人人可以有諫諍、批評權利,皇權得到最大限度的制約,漢代之后,臣下甚至有“風聞奏事”的權利。
第四是駁回制度。翰林承旨按照君主意志擬定的內部批文或正式圣旨,都需要中書部門審定,不合程式或不合義理、法規(guī),給事中有權駁回重擬。
第五是言事記錄。君主日常言行,具有記錄,將來這些記錄文字要交給史館,作為“修實錄”的重要依據。君主重名,重史,這一條制約最為嚴肅。歷史,幾乎是歷代帝王都感到懼怕的“類信仰”力量。
第六是輿論監(jiān)督。在政治清明時期,民間各類清議也即自由臧否朝政和時政的權利是得到鼓勵和展開的。由兩漢發(fā)其端的“清議”直接繼承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采風”“鄉(xiāng)校”的諷喻、批評傳統,成為傳統中國歷史上綿延不斷的輿論來源。當然存在著“彌謗”“禁言”之類的惡習,但直到清末,中國事實上是不缺乏輿論批評傳統的。
第七是祖宗之法。歷代王朝有作為的開國君主,往往都有“祖訓”留給后人。這類“祖訓”大多貼近圣賢精神,很多條例在事實上是在限制君王作惡的可能性,從修身到智略,祖訓都給出了“判例”性質“指示”,要求后來的繼承者循此處理政務。這個“限權”與“孝道”有著根本上的聯系。所謂“孝道”在君王那里是一種通往理性限權的倫理精神?!缎⒔洝芬呀浺馕渡铋L地指出了這種“中國類憲法模型”。
這一切,都是儒學推演的結果。從孔夫子開始,就主張“將最高權力關進籠子”,典型的說法就是:“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論語?季氏》)孔子、儒學、圣賢精神,無人主張君主可以胡作非為。那種污名化傳統,認為儒學“是統治階級工具”諸如此類的說法,是一種政治性栽贓。
傳統沒有憲法,但是存在者“類憲法”;是“憲法”的先聲。
儒學之大義可于此考見。
責任編輯:近復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