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恳蚯优扯械?,越怕死反易死 ——東??蛷d論哲理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1-08-05 20:39:15
        標簽:怯懦、招禍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因怯懦而招禍,越怕死反易死

        ——東??蛷d論哲理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六月廿五日癸未

                  耶穌2021年8月3日

         

        馬邦人有三個特性都很極端:一極端自私,輕則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重則熱衷于損人利己;二極端糊涂,輕則是非混淆,重則善惡顛倒;三極端怯懦,見利則膽大潑天,見義則膽小如鼠。

         

        很多馬邦人,說起打臺灣打日本來,抵制起美國和西方來,一個個熱血沸騰大勇無畏,趾高氣揚不可一世。日常生活中卻怯懦得一塌糊涂,遇到老人倒地不敢扶,見到女人受辱、小孩挨打不敢管,面對政治無道、社會不公、特權(quán)猖獗大氣不敢出,名副其實的東亞懦夫。

         

        曾有一個題為《慫成了這樣還天天喊打》的視頻,在鬧市表演幾個壞人欺辱女子,四個小時沒有一人上前過問。

         

        這些冷漠怯懦的馬邦人是可恥的,但根本罪責在上,在上層建筑和特權(quán)階級。斯民也,三代可以直道而行,歷代也曾十分優(yōu)秀,也曾英雄豪杰輩出,正人君子無數(shù),為什么到了馬家時代,紛紛成了蠢貨、賤類和懦夫了呢?毫無疑問,這是拜半個多世紀空前嚴酷、背天逆理的極權(quán)政治所賜! 

         

        不少人因批判現(xiàn)實而蒙難,因見義勇為而蒙冤。于是,世俗遂普遍認為,批判現(xiàn)實和見義勇為,容易招禍遭難,唯有閉口縮頭,甚至幫閑助惡,才能明哲保身。

         

        殊不知,據(jù)亂之世,好人壞人勇士懦夫都很容易招災致禍,怯懦之徒和三幫分子的災厄,遠遠多于仁勇正義之士。前者因無數(shù)無量而習以為常,反而被世人忽略。例如,孫君好人而受罪,人們紛紛嘆息好人受罪了,好人做不得,哪知三十年來商企界入獄受罪者,大多數(shù)非好人也。

         

        東海因怯懦而招禍之見,與閻錫山先生不謀而合。有公眾號文章記錄了一些閻錫山的日記,都頗為有理,其中兩則尤好,特錄于左:

         

        一、“二月十七日:事每有不誤于糊涂而誤于精明者,禍每有不闖于膽大而闖于膽小者,罪每有不成于反抗而成于服從者,此皆知淺不知深,知近不知遠,知利不知害之所致也?!?o:p>

         

        二、“七月二日:權(quán)與富雙有,為今世界之所不許,因權(quán)得富,禍害尤深?!?o:p>

         

        真高見也,非通達世道者不能道。因精明而誤事、因怯懦而招禍、因服從而犯罪者,馬邦特別多,因權(quán)得富而禍國禍家害自己的馬官亦特別多。

         

        怯懦容易招禍,在戰(zhàn)場上,就是怯懦容易死亡。當年曾聞一位老將軍說過一句話:“戰(zhàn)場上怕死反而容易死,不怕死反而死不了?!苯耖喦迦斯P記,見到原為南明永歷鄭國公、后為清朝總兵的于大海也說:“避死者顧反得死,忘生者顧反得生?!惫沤裎淙怂娐酝S诖蠛V猿鲎杂凇犊?cè)旨颜摗?,錄此共賞:

         

        “項城于大海,永歷時予鐵券封伯。清質(zhì)其母而招之,乃降,改授總兵。順治中,由滇南還,椎牛設宴,大會故鄉(xiāng)父老曰:“向者捐親戚,背井閭,藐是一身,遠游萬里,一旦躬擐甲胄,出入戎馬間,兵刃雪飛于前,炮石雷斗于側(cè),當是時余豈復有生之心哉?戰(zhàn)必受傷,傷必重創(chuàng),甚則洞胸穿腹,自期必死,而卒未嘗死也。懦夫弱卒,鋒鏑未交,心懷退縮,而枕尸于疆場者不少矣。避死者顧反得死,忘生者顧反得生,是有天焉,無容逆計也?!币蛱黄潴w遍示坐客,瘢痏之痕如繡,見者無不驚嘆?!保ㄇ遑睹溯W事》)

         

        對于有志之士來說,暴虎馮河固然不宜,怯懦猥瑣更加不堪。

         

        在逆淘汰時代,要說真話說真理,不可能不冒一點風險,任何人物勢力也無法提供絕對的保險。君子和豪杰不是那么容易做成的。連《鹿鼎記》中韋小寶都知道,既要做英雄好漢,要顧全朋友義氣,有些苦頭難免要吃上一吃。既想做英雄,又想聽粉頭唱十八摸,英雄可就做不成了。

         

        儒經(jīng)慎言之訓,常被一些文人學者當成怯懦冷漠、逃避責任的擋箭牌。其實,慎言是為了避免說錯話,以免誤導社會、誤人子弟;敢言是勇于說真話,以盡啟蒙袪昧、摧邪顯正的文化責任。兩者相輔相成,兩面一體,同歸于仁。

         

        文化人怯懦,是缺乏養(yǎng)氣功夫。浩然之氣,集義所生。集義才能養(yǎng)氣,養(yǎng)氣有賴集義。集義之法很多,合乎道義的言行最為關鍵。所有正言正行、善言善行都是集義大法,然不限于此。

         

        《二程粹言》:“或問:集義必于行事,則無所集矣。子曰:內(nèi)外一事,豈獨事欲合義也?”豈但事欲合義,言論、思想、意念皆欲合義。如此方能把氣養(yǎng)好養(yǎng)大,至大至剛。

         

        余東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獨樂齋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