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祠堂文化:相逢不必問姓名,但問高居是何村
來源:鳳凰網(wǎng)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九月十九日庚子
耶穌2022年10月14日
古徽州,重重山嶺包裹之下的江南靈秀之地,猶如一副丹青水墨畫,粉墻黛瓦的古村落隱于山水之間。
古徽州崇儒尚文的風氣非常盛行,所以古徽州地區(qū)有典型建筑——祠堂。在徽州的各個村落之中,聳然高出民居的、雄偉宏麗的建筑,便是祠堂。
左宗右族,往往建有幾座甚至幾十座祠堂。祠堂連云,遠近向望,是徽州一個重要而獨特的現(xiàn)象。
祠堂是儒家祭祀祖先或者先賢的場所,主要用于祭祀祖先,也作為各房子孫辦理婚、喪、壽、喜等的場所。家族內(nèi)部的重要事務,也常在祠堂進行商議。
古徽州地區(qū)存在的大量祠堂說明當?shù)厝藗冇袠O強的宗族宗法觀念,這已經(jīng)不屬于儒家思想文化影響范疇,而是上升到儒教更進一步的層面。
作為一個家族的象征,祠堂的修建可謂是處處留心。祠堂建筑的選址、朝向、形式、布局必須考慮家族興旺與發(fā)達的直接元素和表現(xiàn)“天人合一”的理念、即選擇風水寶地。
人們把祠堂風水的好壞看作是宗族興衰的關鍵,所以新建祠堂選址十分講究,一般要注意龍脈和生氣來源,背山面水,明堂寬大、方正,水口關欄等。以及左右互襯,四勢勻和。
祠堂建筑格局主次有分,講究正偏、內(nèi)外的空間層次,體現(xiàn)了倫理道德的“尊卑位序”原則。祠堂建筑的組織和布局是有規(guī)制的,只是規(guī)模大小各有不同。
但總體布局有共同之處,大體上可分為門前廣場、戲臺、大門、圍墻、天井、享堂、拜堂、寢堂、輔助用房等幾個部分,根據(jù)其家族的經(jīng)濟實力而定。
祠堂的雕刻更是富麗堂皇,一般梁面、梁托上雕刻各種精美圖案,而且門窗、板壁幾乎都飾有鏤空花雕或平板花雕。雕刻設計巧奪天工,刀工細致靈巧,技藝爐火純青。
祠堂亦是宗法制度的傳承,古徽州流行著“相逢不必問姓名,但問高居是何村”的詩句,可見宗祠的重要。
祠堂是聯(lián)系一個家族文化的紐帶,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與家譜、方志、宗譜一起構成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歷史脈絡。
千秋功過,于祠堂可見一斑;華夏祖先,從祠堂可知譜序流傳。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2022全球“云祭孔”:正能量匯聚大流量的有益探索
【下一篇】【鄭佳明】《大學》的基本思想和長久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