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書院2023年第一期讀書簡報
來源:“海南落筆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閏二月十四日
耶穌2023年3月5日
2023年3月4日星期六,落筆書院迎來本學期第一次線下讀書會,繼續(xù)共讀《禮記·樂記》。
讀書會前,師生循常規(guī)向孔子像行禮,禮成后,王宏海老師對新加入的同學們表示歡迎并提出寄語,指出讀書的方法,以及讀書的教化心靈的作用,接著陳彥軍老師向新來的同學介紹行禮的意義,指出書院是一個讀書團體,通過行禮等形式將大家凝聚起來。
本次所讀內(nèi)容為《樂記》第八、九章,由主持人王立葳同學先對所讀內(nèi)容進行串講,然后師生發(fā)表對該部分的理解與感悟,由王宏海老師進行總結(jié)發(fā)言。
王立葳同學首先對《樂記》做了背景介紹,并指出讀《樂記》可以從三個方面討論,第一,可以從音樂發(fā)生的機理來討論,如“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第二,可以從音樂與人的人格關(guān)系來討論,如“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fā)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保坏谌?,可以從音樂與政治的角度討論,如“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o:p>
王宏海老師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fā)大家思考,并借此告訴大家分析文本的方法,要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如提問“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中“文”的含義,丁伊迅同學認為這個“文”通紋,是矯飾的意思,王立葳同學聯(lián)想到文質(zhì)彬彬,最后王老師指出可以聯(lián)系文本來解釋“靜”和“文”的關(guān)系,用《周易》中“文明以止,文以化成”來解釋。
大家深入探討了禮和樂之間的關(guān)系。張節(jié)同學認為“樂由中出”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同,而“禮自外作”是外部的對人的行為的一種規(guī)制,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劉子帆同學認為禮的形式是可以滲透到人的內(nèi)心并引導人的行為;王浩旭同學則從家庭倫理來討論禮;丁伊迅同學從“大禮必簡”想到禮如果流于形式,就無法體現(xiàn)禮的教化目的;宗奕杉同學從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例來理解禮樂文化;陳彥軍老師指出樂是和同,禮是辨別。來訪的姚坤老師也貢獻了自己的觀點。
本周所讀內(nèi)容及譯文
原文:
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暴民不作,諸侯賓服,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天子不怒,如此則樂達矣。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nèi)。天子如此,則禮行矣。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和,故百物不失;節(jié),故祀天祭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如此則四海之內(nèi)合敬同愛矣。禮者,殊事合敬者也;樂者,異文合愛者也。禮樂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與時并,名與功偕。
譯文:
樂是人心中產(chǎn)生的,禮則是外加于人的。正因為樂自心出,所以它有靜的特征;禮自外加于人身,其特征則是注重形式、外表。因而大樂的曲調(diào)、器具必甚簡易,大禮必甚儉樸。樂事做得好了人心無怨,禮事做得好了則人無所爭。所謂揖讓而治天下,指的就是以禮樂治天下。強暴之民不起而作亂,諸候?qū)μ熳庸Ь闯挤?,甲兵不起,刑罰不用,百姓沒有憂患,天子沒有怨怒,這樣樂事就發(fā)達了。調(diào)合父子之間的親情,申明長幼之間的次序,使四海之內(nèi)互相敬愛。天子只要做到這些,禮的事就發(fā)達了。
大樂與天地同樣地和合萬物,大禮與天地同樣地節(jié)制萬物,和合才使諸物生長不失;節(jié)制才有了祭祀天地的不同儀式。人間有禮樂,陰司有神靈,以此二者教民,就能做到普天之下互相敬愛了。所謂禮,是要在各種場合下都做到互相尊敬;所謂樂,則是不論采用何種形式都體現(xiàn)同樣的愛心。禮樂這種合敬合愛之情永遠相同,是從古代賢明帝王一代代因襲下來。使得禮樂之事與時代相符,盛名與功德相符。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馮達文】我在嶺南書院當山長
【下一篇】落筆書院2023年第二期讀書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