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齊勇作者簡介:郭齊勇,男,西元一九四七年生,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武漢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哲學學院院長,現(xiàn)任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社會兼職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等。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儒學之精神》《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學與現(xiàn)代化的新探討》《熊十力哲學研究》《熊十力傳論》《守先待后》《文化學概論》《現(xiàn)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等。 |
讓國學經(jīng)典進中小學課堂
——“國學基本教材”總序
作者:郭齊勇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孔子2564年暨耶穌2013年9月25日
上海嘉定孔廟中的秋霞圃書院創(chuàng)辦有年,在民間推動國學普及工作,志在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宗旨,促進古今中外文化思想與學術(shù)的交流,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而盡心盡力。其志可嘉,其行可感!
近年,該書院李耐儒兄主持編撰“國學基本教材”。本套國學讀本集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名牌院校的二十多名青年學人,采各種版本的國學讀本之長,廣泛吸取中小學一線語文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精心編撰,是中小學生比較理想的國學讀本,也是便于教師們使用的、較為系統(tǒng)的國學教材。
本基本教材的書名有:《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千字文》、《千家詩選讀》、《幼學瓊林》、《詩詞格律》、《唐詩選讀》、《宋詞選讀》、《論語》(上下)、《孟子》(上下)、《大學 中庸》、《詩經(jīng)選讀》、《左傳選讀》、《史記選讀》(上下)、《諸子文選》(上下)、《顏氏家訓》、《漢魏六朝文選》、《唐宋文選》、《禮記選讀》、《楚辭選讀》等。每冊有指導性的概述,有經(jīng)典原文,有對原文的注釋與新譯(賞析),并配上文史鏈接(延伸閱讀)、思考討論等,圖文并茂,準確生動,具有可讀性與系統(tǒng)性。
梁啟超先生說過,《論語》《孟子》等經(jīng)典,“是兩千年國人思想的總源泉,支配著中國人的內(nèi)外生活,其中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們?nèi)鐣纬晒餐庾R,我們既做這社會的一分子,總要徹底了解它,才不致和共同意識生隔閡?!边@就是說,《四書》等表達的是以“仁愛”為中心的“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觀念,這是中國古代老百姓的日用常行之道,人們就是按此信念而生活的。
中國文化的大傳統(tǒng)與小傳統(tǒng)是打通了的。國學具有平民化與草根性的特點。中國的民間流傳著的諺語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些來自中國經(jīng)典的精神,透過《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弟子規(guī)》等蒙學讀物及家訓、族規(guī)、鄉(xiāng)約、譜牒、善書,通過大眾口耳相傳的韻語故事、俚曲戲文、常言俗話,成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言行軌范。
南宋以后在我國與東亞的民間社會流傳甚廣、深入人心的朱熹的《家訓》說:“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薄叭擞行∵^,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又說:“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子孫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敝熳诱f此乃日用常行之道,人不可一日無也。應當說,這些內(nèi)容來源于詩書禮樂之教、孔孟之道,又十分貼近民間大眾。它內(nèi)蘊著個人與社會的道德,長期以來成為老百姓的生活哲學。
王應麟的《三字經(jīng)》開宗明義:“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边@就把孔子、孟子、荀子關(guān)于人性的看法以簡化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儒家強調(diào)性善,又強調(diào)人性的養(yǎng)育與訓練。
清代李毓秀《弟子規(guī)》的總序說:“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币韵路殖伞叭雱t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等幾部分。這些綱目都來自《論語》?!兜茏右?guī)》中對孩童舉止方面的一些要求,如要求孩童站立時昂首挺胸,雙腿站直,見到長輩主動行禮問好,開門關(guān)門輕手輕腳,不用力甩門等。這些規(guī)范都是文明人起碼應有的,是尊重他人而又自尊的體現(xiàn)。又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冠必正,紐必結(jié),襪與履,俱緊切?!薄岸肤[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薄坝萌宋?,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后有急,借不難。”這都是有助于文明社會的建構(gòu)的,是文明人的生活習慣,也是今天社會公德的基礎。
朱伯廬的《朱子治家格言》起首的一段說:“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nèi)外整潔;既昏便息,關(guān)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边@都是些平實不過的道理,體現(xiàn)到一個人身上就是他的家教。舊時罵人,說某某沒有家教,那是很重的話,讓其全家蒙羞。我們不是要讓青少年一定要做多少家務,而是要他們從小學就動手打理好自己與家庭的事情,不要過分依賴父母,依賴他人,能夠自己挺立起來,培養(yǎng)責任意識。同時,知道一粥一飯、半絲半縷都是辛勞所得,我們能夠懂得去尊重家長與別人的勞動。如果我們真的有敬畏之心,就知道珍惜,不應該浪費。
南開中學的前身天津私立中學堂成立于1904年10月,老校長嚴范孫親筆寫下“容止格言”:“面必凈,發(fā)必理,衣必整,紐必結(jié)。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边@四十字箴言來自蒙學,又是該校對學生的容貌、行止的基本要求。該校設整容鏡,師生進校時都要照鏡正容色。后來張伯苓先生治校,堅持了這些做法。
蔡元培先生在留德期間撰寫的《中學修身教科書》,商務印書館于1912年至1921年間共印行了十六版,他還為赴法華工寫了《華工學校講義》,兩書在民國間影響甚大,今人合為《國民修養(yǎng)二種》一書。蔡先生在民國初年為中學生與赴法勞工寫教科書,重視社會基層的公民教育。蔡先生的用心頗值得我們重視,他從孝敬父母談起,創(chuàng)造性地轉(zhuǎn)化本土的文化資源,特別是儒家道德資源來為近代轉(zhuǎn)型的中國社會的公德建設與公民教育服務。
現(xiàn)今南京夫子廟小學的校訓是:“親仁、尚禮、志學、善藝”。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對孩童、少年的教育,首先是培養(yǎng)健康的心性情才,從日常生活習慣,從待人接物開始,學會自重與尊重別人。
我們今天強調(diào)成人教育,因為僅有成才教育是不夠的,成才教育忽略了我們作為完整的人、健康的人所必須的一些素養(yǎng),它在人格養(yǎng)成方面幾乎是空白。這不是大學教育才有的問題,而是幼兒園、中小學教育就該關(guān)注的。養(yǎng)育青少年的性情,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配合。
國學當中有很多修身成德、培養(yǎng)君子人格的內(nèi)容。中國古典的教育,其實就是博雅教育。傳統(tǒng)的教育并不是道德說教,不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育,而是春風化雨似的,讓學生在點滴中有所收獲并自己體驗,如詩教、禮教、樂教等。
我覺得應該讓孩子們處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家長、老師們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這對孩子們影響很大。家長、老師有義務端正自己的言行,尤其在孩子們面前。要培養(yǎng)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多在性情教育上下功夫,關(guān)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與孩子交流,洞察他們的情感,并作正確的引導?,F(xiàn)在一些家長都做不到,撒謊騙人,打罵斗狠,不尊重老人,這些都會為孩子的成長烙下負面的印記。
我們也希望同學們能趁著年輕記性好,多讀些經(jīng)典,最好能背誦一些,意思以后可以慢慢領悟。南宋思想家陳亮說:“童子以記誦為能,少壯以學識為本,老成以德業(yè)為重?!示又溃灰云湟涯苷邽樽?,而嘗以其未能者為歉,一日課一日之功,月異而歲不同,孜孜矻矻,死而后已?!?/p>
本叢書所收經(jīng)典與蒙學讀物中有很多圣哲格言,都足以讓我們受用終身。我們一直希望能有多一些的國學經(jīng)典進入中小學課堂,至少讓《四書》進教材。我們希望能多一些國文課,讓中小學生能接受到系統(tǒng)的傳統(tǒng)語言與文化的教育。中華民族有很多優(yōu)根性,更需大大弘揚。
是為序。
郭齊勇
癸巳春于珞珈山
注:以郭齊勇先生為總顧問的“國學基本教材”,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陸續(xù)出版。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wǎng)站發(fā)表
責任編輯:葛燦燦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