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先帝功過議不得?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5-04-12 14:43:52
        標簽: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先帝功過議不得?

        作者:吳鉤(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來源:騰訊大家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廿四日戊午

                   耶穌2015年4月12日

         


        漢武帝劉徹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也是我最不喜歡的帝王之一。劉徹之過,不用我細說,晚年他下《輪臺罪己詔》,已有反省悔過:“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p>

         

        生活在漢朝的子民,當(dāng)然不會不知漢武帝的功罪是非,不過卻不好隨便議論,因為有“誹謗先帝”之虞。漢宣帝時,士大夫夏侯勝公開抨擊漢武帝失德:“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多殺士眾,竭民財用,奢泰無度,天下虛耗,百姓流離,物故者半?;认x四起,赤地數(shù)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fù),無德澤于民?!北怀⒁浴皻鹊邸敝镒テ饋?,關(guān)了兩年。

         



        (《大漢天子》電視劇照,黃曉明飾漢武帝劉徹)

        漢章帝時,孔子后裔孔僖也差點惹上一宗“誹謗先帝案”??踪壹覍W(xué)淵源深厚,是當(dāng)時的大學(xué)者,與太學(xué)生崔骃是好朋友,幾個人便組織了一個讀書會,研讀經(jīng)史。一日會讀《春秋》,讀到吳王夫差早年奮發(fā)圖強、晚年沉溺于酒色、終致亡國的故事,孔僖感慨道:“夫差一生,正是‘畫虎不成反為狗’?!?/p>


        崔骃接過話頭,說:“正是。想我朝昔日孝武皇帝(即劉徹),登基之時,年方十八,朝氣蓬勃,尊奉圣賢之道,師從先王之法,五六年間,號稱勝過文景之治。及后任意妄為,卻忘記了從前的善政?!?/p>


        孔僖又說:“這樣的事情,史書上太多了?!?/p>


        這時,旁聽讀書會的另一名太學(xué)生梁郁附和道:“如此說來,武皇帝也是狗了?!笨踪遗c崔骃不知他用意深淺,也就沒有搭理他。


        過了幾天,朝廷突然宣稱有人“誹謗先帝,諷譏當(dāng)世”,要立案調(diào)查此事。崔骃已經(jīng)被有關(guān)部門傳喚。原來,正是那個梁郁跑去告密,稱孔僖與崔骃在讀書會上發(fā)表“反動言論”。


        孔僖知道自己惹上大麻煩了,便寫了一封辯護書,呈給漢章帝。孔僖的辯護詞寫得非常精彩,闡發(fā)了政治寬容的道理,其中高超的辯護技藝,也值得律師朋友借鑒。所以我要將這封辯護書全文引述出來,為方便閱讀,我略作了翻譯:


        “愚臣以為,所謂‘誹謗’,必是無中生有、捏造誣蔑之事。而本朝孝武皇帝,其政之美惡,史書已記錄在案,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有如日月。這叫做“直說書傳實事”,不是捏造、誹謗。


        皇帝為善,人們就會將天下善行都歸功于他;皇帝為惡,人們也會將天下惡事都歸咎于他。這都是有原因的,豈可因為有人議論了皇帝的惡政就要究罪于人?況且陛下即位以來,政教未有過失,而德澤有加,全世界人民都知道,臣等為什么要諷刺他呢?退一萬步來說,就算臣等‘諷譏當(dāng)世’,如果臣等所非議者實有其事,那么皇上應(yīng)該堅決悔改;如果臣等所言失當(dāng),朝廷亦宜包容,又有何罪焉?


        臣等受戮,死即死耳,沒什么大不了。但天下之人,恐怕就會因此改變對陛下的看法,以臣等被誅這件事來猜測陛下之心,從此之后,人們看到政事有失,只怕就會三緘其口,不再發(fā)表議論。


        臣之所以不惜一死,毫無顧忌說話,誠為陛下深惜天下大業(yè),陛下若不自惜,臣也沒有辦法。昔日齊桓公親自揭露先君之罪過,取得管仲信任,然后群臣才得以盡心為國?,F(xiàn)在陛下卻要替遠在十世以前的武帝隱諱實事,不讓人議論,豈不是與齊桓公相差太遠了嗎?


        臣恐有司構(gòu)陷我,銜恨蒙冤,后世論者難免要對陛下指指點點,而陛下難道能叫子孫一直掩飾此事?話就說到這吧,我恭謹?shù)氐群虺⒅卣D。”


        漢章帝本來就沒有誅殺孔僖、崔骃之心,看了孔僖的辯護詞之后,被他說服,便下了一道詔書,飭令有司不要再追究此事,又拜孔僖為蘭臺令史。


        漢章帝作為一名君主,有容人之量,自然值得稱道??踪以诘弥约罕蝗烁婷苤螅皇腔袒滩豢山K日,不是忙著寫檢討書認罪書,而是據(jù)理自辯,不亢不卑,有理有據(jù),其膽識更令人欽佩?,F(xiàn)在不少中學(xué)都將孔僖的這篇辯護詞列為語文試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能力。我覺得這一做法很不錯,有利于讓少年人明白政治寬容的重要性。


        古人通常不會從“權(quán)利”的角度去闡釋人民評議政事的言論自由,他們往往從“義務(wù)”的角度要求君主、官員、政府寬待議論。權(quán)利與義務(wù)其實是一體兩面,對政府義務(wù)的強調(diào),實際上就是對人民權(quán)利的默認。(本文刊發(fā)時略有刪節(jié))



        責(zé)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