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戩煒作者簡介:張戩煒,男,江蘇常州人。常州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著有《舊時月色》《荊蠻古色》《中吳風色》《書生本色》《文化常州》等,主持重編《常州先哲遺書》、《常州詞派研究叢書》,整理出版《常州白泰官》,點校出版《常州賦》等。 |
祖宗、政治與權力
——在紀念錢穆先生誕辰120周年論壇上的發(fā)言
作者:張戩煒(常州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道南書院院長)
來源:作者授權儒家網發(fā)表
時間:西歷2015年8月5日
作為會議主辦方之一,作為主持人,我占用大家一點時間,做個小結。想了想,對于錢穆先生,雖然是常州鄉(xiāng)賢,但我沒有什么研究。今天的會場是“談笑有鴻儒”,所以,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有什么資格在這里做小結、說錢穆先生?
這個問題,坦率地說,之于錢穆先生,我大概讀過他這么幾本東西:《國史大綱》是很粗淺地看了一遍,沒深讀?!稁熡央s憶》,里面有很多關于常州地方的內容,我也看了一遍。先生有一本《中國經濟史》,一目十行地看過一下。還有就是一些小篇章。就憑這幾本東西,又讀得這么淺,來說錢穆先生,我覺得不太夠。所以,很膽怯地等你們全講完了,我才來講幾句。你們剛才戲言講尊崇錢穆先生的學者應該命名為“錢黨”,作為家鄉(xiāng)人,很想成為黨員,資格夠不夠,還得請你們審批。這是第一個事情。
第二個事情,我在想,為什么我們要在這么酷熱的天,在空調條件還不好的情況下,在一個非常簡陋的會議室里,花一整天時間,非常認真地舉行一個學術論壇,而且是我主持過的諸多論壇中,最令我感動的、一個沒有出場費、沒有學術補貼論壇?
我想了半天,有一個理由可以成立,那就是我們在實踐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序言中提出的對本民族歷史的“溫情與敬意”。因為,縱觀全球,沒有哪個民族像五四以后的漢族人這樣,如此傲慢地詆毀與污辱自己的祖先。我沒聽見法國人罵伏爾泰、罵左拉,沒聽見德國人罵黑格爾、罵康德,更沒聽見歐洲人要打倒蘇格拉底。就是還處在原始部落社會形態(tài)的印第安人,都是祖先崇拜。那些染黑牙齒、敲掉門牙、給女人脖子上套十幾個銅圈、在男人臉上刺野獸花紋的民族,都堅持認為,這是我的祖先留下的偉大的遺產,你們看不懂無關,反正我們就是崇拜。
據我所知,全球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個民族的這一群人,假如說五四以來的漢族人,在文化意義上算作一群人的話,這么藐視與輕慢自己祖先的。所以說,我們投入這么大的精力、花這么大工夫,在常州,在錢穆先生的家鄉(xiāng),舉辦這么一個論壇,可以視作是我們對詆毀與污辱我們祖先的行為的一種小小的反抗。在掘了孔子的墓、砸了文廟的匾、燒了記事的書后,在舉世滔滔的、自己看不起自己祖先潮流中,表達與實踐錢穆先生提出的“溫情與敬意”。
第三個事情,是想談一談今天這個“錢穆先生政治思想論壇”的意義。我不知道在座各位大家、學者、同學怎么理解“政治”這個詞組,反正按照我從小受的教育,說到“政治”這一個從日本引進的詞,唯一的解釋就是孫中山說的:“政,就是大家的事,治,就是管理?!辈恢魑贿€有什么更好的解釋?
年近花甲后,天下的事情看得多了,我突然感覺孫中山關于“政治”的定義有問題。這個五四運動后被國、共兩黨的政治家視為不易之理的定義,是具有一定的欺騙性的。其問題在于,“政”,絕對不是什么“大家的事”這么簡單,“治”,也絕非“管理”能概括。譬如,大家都要吃飯,但吃什么,怎么吃,就不是需要管理的事。譬如,大家都要睡覺,但怎么睡,睡哪里,也不是需要管理的事。極而言之,大家都要過性生活,什么時候過,怎么過,更不是需要管理的事。五四后出現的政治體制,一直到目前被稱為“全能政府”的政府形態(tài)出現,都與孫中山的這個“政治”定義有關。
我重新思考了一下什么叫“政治”。我現在理解的“政治”,仿照孫中山的語法:“政,就是資源。治,就是分配?!币簿褪钦f,所謂“政”,就是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甚至美女資源。所謂“治”,就是分配,包括統計資源、控制資源、剝奪誰、分配給誰。搞政治的人,說穿了,就是資源的擁有者與分配者。換言之,如果秋風兄得勢了,可以掌握多少、分到多少?失勢了,被剝奪了多少,失去了多少,甚至最后連生命這個資源都沒了、被剝奪了。所以,我以為,我們必須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錢穆先生對中國政治歷史所作的闡述。
第四個事情,既然是討論“政治思想”,我們不妨來講一講權力。政治,其本質就是權力。今天討論的錢穆的政治思想這個話題,其實就是討論國家的權力怎么行使、國家的資源怎么分配的問題。
權力,自人類社會出現到現在,我想大概四種:神權、君權、民權、黨權。它們之間邏輯關系是,神權與君權是遞進的,民權與黨權是并列的。
神權時期,權力在天,在神面前,所有人平等,唯一可以跟神溝通的是巫師。那時候巫師力量很大,無論中外,他告訴你神是這么說的,你就得這么辦。那個時代,可以稱為“神主時代”。
后來,人們突然發(fā)現神并不能具體左右人間的權力事務,人間有關資源分配的事,最直接方式的是暴力解決。于是,人間在“神權”之后,出現了一種權力結構叫“君權”。君者,帝王也。所以,所謂“君權時代”,也就是“君主時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一切都是由皇帝說了算。
君主時代在中西兩方都維持了很長時間。西方工業(yè)革命之后,“民權”時代開始了。所謂“民權”,就是民主政權,亦可以稱為“民主時代”。政治家,也就是原來搞資源分配的這群人,承認這塊土地上所有資源的擁有者是全體民眾,分配的權力都歸你。你們選個人出來當管理者,西方經濟學中叫做“守夜人”,幫你們看管。沒想到,在“民權時代”這股潮流中,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另有的一個政權擁有形式,或者說權力擁有形式,那就是“黨權”。
“黨權時代”是“民權時代”的產物,與民權時代并列而存。它的內涵與外延我不想多說,各位應該比我更清楚。我想說的是,人類權力形態(tài)從“神主”到“君主”,是線性進化,而“君主”以后的權力形態(tài),是“民主”與“黨主”共存。君主,權力是個人擁有,甚至家族其他的人都不能擁有,只有一個人可以擁有。民主,是全體所有,只要出生就擁有。黨主,是一個政治集團擁有。在“民主時代”出現后,“黨主”這個權力形態(tài),從蘇俄算起,在地球上存在了將近一百年了,現在地球上僅存幾個國家,但是人口眾多。
在“黨主時代”這個論域內,權力形態(tài)十分復雜。最興盛的時候,說好的“權力歸政治集團所有”,實際上所有權力都是歸集團黨魁的。比如某天“錢黨”達到全盛,秋風可以稱為黨魁,經過某種運作,權力可能全部歸于他。在黨魁失去魅力,也就是“袪魅”后,能夠從最高領導人手里分得權力的人就會有很多。到頭來,所謂“權力歸政治集團所有”,又變成了幾個人名義上聯合擁有、而實際上個人各自擁有一個區(qū)域。這就是“黨主時代”作為人類歷史上出現最晚的權力形態(tài)的不確定性。當然,這顯然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范圍內。
綜上所述,我覺得,我們必須明確,今天所有的討論,是在“黨主時代”下討論的。那么,我們今天討論能不能于社會有益、能不能符合“經世致用”之原則?用秋風兄剛才的話說,很可能馬上起作用,很可能要幾十年以后才起作用。以前孟子說:“有恒產者有恒心?!蔽蚁胝f:“有恒產者有恒心是對的。但是,中國歷來有一群特殊的人,無恒產而有恒心。這種人,惟儒而已?!蔽覀兙褪沁@一群無恒產卻有恒心的人,今天聚在常州大學國學研究院,想為這個民族做點什么,就是這個論壇的全部意義所在。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