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郭沂】劉述先思想撮要

        欄目:思想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6-06-08 09:02:25
        標簽:
        郭沂

        作者簡介:郭沂,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山東臨沂人,復旦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哲學系教授,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副會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科隆大學客座教授,哈佛大學訪問學者,威斯康星大學富布萊特研究學者,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著有《中國之路與儒學重建》《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子曰全集》《孔子集語校注》等。

        ?

        劉述先思想撮要

        作者:郭沂(韓國首爾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五月初四日辛酉

        ? ? ? ? ? ?耶穌2016年6月8日

        ?

        題記:劉述先教授走了,國失重寶,儒林哀傷。余與先生曾數(shù)次相遇于學術會議,然平時交往并不多。幾年前,為編輯《開新——當代儒學理論創(chuàng)構》一書,與先生多次書信往來,并獲先生數(shù)篇論文出版授權,故對其大儒風范有所領略。今錄拙作《當代儒學十家撮要》相關部分,題以《劉述先思想撮要》,聊作緬懷。


        ?


        作為第三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劉述先對新形勢下儒學的當代發(fā)展抱有十分樂觀的態(tài)度,認為出現(xiàn)了四個新契機。


        一是時代的新契機。大陸文革結(jié)束后,正逐漸走上了撥亂反正的道路,對于傳統(tǒng)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與評價,而且對港臺海外新儒家在學術上的貢獻和努力給予了適度的肯定。這種學術上的轉(zhuǎn)變也有現(xiàn)實的改變作為機緣才有可能。如日本和四小龍經(jīng)濟的成功,也使得其儒家背景受到注意,必須重新加以檢驗和評估。


        二是方法的新契機。中國傳統(tǒng)注重踐履,在概念的豐富和新奇上,不免相形見絀。民國以后,留學生引入西方的概念和方法,用來治中國哲學,出現(xiàn) 一批了讓人耳目一新的成果。對傳統(tǒng)有深刻同情的學者,在方法論上面也有了新的自覺。 因此“由中西比較的觀點來理解和開拓自己的傳統(tǒng),恐怕是一條必由的道路?!?/p>


        三是形上學的新契機。當代新儒家的一大貢獻在于不把儒家倫理當作單純的俗世倫理,而將其提升到宗教信仰層面的終極關懷看待,如牟宗三區(qū)分了“實有的形上學”與“境界的形上學”。依此,今日的形上學重建工作,只能走境界形上學,而不能走實有形上學的道路。在形上學層面,語言分析的效用是有限度的,最后終必訴之于存在的證悟。生生不已的天道,即是境界形上學的根源。


        四是踐履的新契機。傳統(tǒng)儒學從來不是空談理論,如果完全缺少踐履的層面,儒學就脫離了它的本旨,淪為觀念游戲,沒有意義。在講求客觀量化、外在成就、享樂文化的潮流席卷下,人不只沒有找到自由,反而經(jīng)驗到意義的迷失。所以我們必須恢復傳統(tǒng)對于生命的尊重,每個人要在自己生命的內(nèi)部找到價值的泉源。雖然現(xiàn)代不可能像從前那樣要人個個希圣希賢,但我們?nèi)砸幸粋€低限度的道德信守,仍要著力于超越有形、有相、有限的層次,達到一種較高的境界。

        ?

        在儒學當代發(fā)展的具體工作方面,劉述先有兩個突出貢獻。一是試圖建構一套既能繼承中國哲學的大傳統(tǒng)又能應對現(xiàn)代挑戰(zhàn)的新哲學。他認為,現(xiàn)代人價值觀念的混亂和重心缺失是造成現(xiàn)在這個危機時代的一個主要原因,而這個問題牽涉到哲學上, 在于哲學工作者只是“隱退在一些精巧的技術性問題的研討之后”,并沒有把哲學的探索當做是一種最有活力的活動,并沒有肩挑起自己的責任。基于分析哲學的弊端,劉述先提出建立系統(tǒng)哲學的構想。

        ?

        系統(tǒng)哲學所關懷的基本問題有兩個:一是為豐富雜多的世界、人生尋覓一個共同的根源或基礎,然后才逐漸分化成為不同的存有與價值的領域;二是建構一個涵蓋豐富雜多的世界、人生的系統(tǒng),將其熔為一爐,結(jié)合成一體,卻又井然有序,使其分別在這個系統(tǒng)之內(nèi)得到適當?shù)亩ㄎ?。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劉述先從卡西勒的“功能統(tǒng)一論”得到啟發(fā)。這種學說認為,人類文化各方面的表現(xiàn)、實質(zhì)盡管不同,卻都牽涉到符號的應用,而符號的特點就在于能超越當下感覺經(jīng)驗的限制,把我們帶進一個可能性的領域。劉述先進一步指出,雖然外在的世界是客觀的,但是人創(chuàng)造的文化和人所有的境界的體驗是人生和外在客觀世界交融的產(chǎn)物,是主客同構的,而存有與價值的共同根源就是中國古代提出的“一氣流行”。從卡西勒對語言和神話的討論出發(fā),他提出人的另一個本質(zhì)應是“對全體的同情”的感受,人的本質(zhì)結(jié)構是人彼此間的關懷,并非對他人的漠不關心。人使用符號、創(chuàng)造文化、把握意義、體證境界都是一種主客同構的架構,不能拋開人來講客體,也不能拋開客觀世界來講人的境界和文化創(chuàng)造。

        ?

        當人將抽象的符號運用到具體領域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文化,而抽象的東西經(jīng)過具體化之后,每個民族和國家在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是用其所熟悉的具體方法來解決的,這就出現(xiàn)了一種把具體等同于抽象的錯位現(xiàn)象。對此,劉氏用“理一分殊”的道理加以闡釋,認為應該在不同的具體文化里找出抽象,各種不同的具體文化即是“分殊”,在它們之中抽象出來的就是“理一”;“理一”屬于超越的層次,“分殊”屬于具體實在的層次。

        ?

        劉先生還從知識論、形上學、價值論三個方面探討了未來哲學改造的方向。指出就知識論來說,似可以涵蓋方法論與真理論。就形上學來說,我們?nèi)钥杀A舯倔w論和宇宙論的分類,而在內(nèi)容上給予全新的了解。就價值論來說,他提議加入踐履論的反省,考慮如何把抽象的價值思考轉(zhuǎn)為人生的真實。

        ?

        劉述先的另一個突出貢獻是站在儒家的立場上探索世界倫理的建構。他認為,中國傳統(tǒng)有豐富的資源,這特別表現(xiàn)在倫理方面,尤其是儒家傳統(tǒng)。因此,他提出建立既融合又獨立的倫理體系的設想。

        ?

        劉述先是在儒家倫理與孔漢思起草的《世界倫理宣言》的比較研究中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的。在他看來,“金律”——“己之所欲,施之于人”與“銀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相通的,沒有必要作出區(qū)別。另外,儒家的仁、義、信、禮與孔漢思提出的四條指令是一一對應的:“對生命要尊敬”與“仁”對應,“誠實而公平地交易”與“義”對應,“要作真實的言行”與“信”對應,“要互相尊敬和愛”與“禮”對應。他將五常中的“智”單獨列出,認為“智”不能僅局限在經(jīng)驗知識的層面,智慧的領域和知識是可以分開的。智慧不能通過感官知覺與儀器測量而得到驗證,但可以通過個人的修養(yǎng)得到人格的提升而有所感通。這是一種生命的智慧,并非科學知識。

        ?

        劉先生特別強調(diào),與世界倫理對話的原則是“求異存同”,認為這也是“理一分殊”的另一種表述。各種文化的“異”是完全可以存在的,但我們要從“異”中抽象出“同”來,最后達到世界倫理、世界哲學的對話。

        ?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