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開物利用”的儒家精神——兼駁劉緒貽教授(余樟法)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0-03-27 08:00:00
        標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歷史上中華文明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就,這是世所公認的。直到明朝,中國的制度以及經(jīng)濟科技等各方面,仍居世界先進水平。這種成就與儒家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中華文明實質上就是儒家文明。

        富民是儒家仁政的重要內(nèi)容。儒家外王學不僅致力于制度建設和優(yōu)化,對萬物的研究開發(fā)和經(jīng)濟科技的發(fā)展也頗為關注。

        《尚書•大禹謨》曰:“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德,正己之德,正人之德也。利物之用,利用自然資源,厚生,厚民之生,使民眾生活富足。平治天下三件大事,正德第一位,“利用”、“厚生”不可少。正德必須通過“利用”、“厚生”去體現(xiàn)。利用和厚生,又離不開物質的開發(fā)科技的進步。

        《易•系辭上》強調(diào)“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边@是孔子的精神,儒家的精神。只有“知周萬物”才能“道濟天下”,只有勤奮探索、不斷拓展知識領域,才能“知周萬物”。可見儒家是很富有科學精神的。

        儒家強調(diào)“格物致知”、“開物成務”,這個“物”,指現(xiàn)象界的一切事物,主要又指自然萬物。明朝宋應星寫過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天工開物》,用的就是“開物”的原意。王陽明將“格物致知”理解為“格心性致良知”,是心學的偏差。

        《周禮》是儒家外王經(jīng)典。其中《冬官》(《考工記》)堪稱我國第一部古代科技名著,其科技信息含量甚大,內(nèi)容涉及先秦時代的制車、兵器、禮器、鐘磬、練染、建筑、水利等手工業(yè)技術,還涉及天文、生物、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知識。《冬官》開門見山指出:“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可見儒家對科技生產(chǎn)的重視。已故科學史家錢寶琮先生曾經(jīng)指出:“研究吾國技術史,應該上抓《考工記》,下抓《天工開物》。” 

        外王學在漢朝制度設置方面一展雄風之后,在大多數(shù)王朝郁而不彰(卻也暗流不斷,清晚期又有所復興,主張變革的龔自珍、康有為等都是外王巨子),特別是物質開發(fā)和科技發(fā)明,確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和鼓勵。隨著宋明儒學的不斷“內(nèi)斂”和內(nèi)向化,它們越來越遭到忽略和輕視。但在清朝之前,也沒有被特別壓制。這與儒家“先天”具有較大的開放性、寬容度和自由精神有關。

        只有到了清朝,某些技術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才被禁止并貶為“奇技淫巧”。所以,中國需要返本,儒家也需要返本。返回孔子,開儒家局面之新。返回儒家,開中國政治之新。

        劉緒貽教授認為:“經(jīng)過研究,我認為中國之所以極難邁出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步伐,是和中國兩千年的儒學統(tǒng)治密不可分的。總的說來,儒學統(tǒng)治對中國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是具有重大阻礙作用的?!保ㄔ侔?0年前舊作《中國的儒學統(tǒng)治》之因由)

        這段話有兩個問題。一、中國兩千年來,儒學作為意識形態(tài),對于歷代政權起到了一定的儒化作用,所謂“以道制勢”,但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儒家政權和儒學統(tǒng)治。

        二、自漢朝到清朝,越到后來,儒家受到的扭曲越嚴重,到清朝達于極點,“中國之所以極難邁出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步伐”如果說與滿清統(tǒng)治密不可分,那就對了;說與滿清儒學有關,也不算離譜。劉緒貽教授說成“和中國兩千年的儒學統(tǒng)治密不可分”,就很不如實了。

        2010-3-10東海老人

        【作者授權儒家中國網(wǎng)站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