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思想家往往都會提出幾個獨創(chuàng)性概念?!叭省笔强鬃铀枷塍w系的核心概念,但在孔子仁學研究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言不盡意”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僅僅將孔子之“仁”界定為倫理學意義上的概念,忽略了孔子之“仁”其實也是一哲學概念,仁具有不可言說性;其二,深受子貢“子罕言性與天道”誤導,對孔子之仁與人性內在關系缺乏深···
從傳世文獻和甲骨卜辭看,殷周之際,天人思想發(fā)生了三次新變,在中國宗教思想的發(fā)展進程中具有重大轉折意義。這個時期對天命轉移因素的思考和王者受命的主題敘事,點燃了先秦道德思潮的導火線,將天命與王德合二為一、將敬天和保民視為天命所歸的主因,是周人思考天人關系的重大發(fā)現(xiàn)。
周敦頤這個名字之所以會被大家記住,首先是因為他的名篇《愛蓮說》。實際上,周敦頤不僅是《愛蓮說》的作者,更是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他位居“北宋五子”之首,世稱濂溪先生?!端问贰さ缹W傳》在述及兩宋理學的發(fā)端時說:“千有余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
作為漢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對先秦儒家仁愛思想的傳承和發(fā)展在儒學歷史上具有重要貢獻。《春秋繁露·俞序》說“孔子明得失,見成敗,疾時世之不仁,失王道之體”,指出孔子作《春秋》的主旨是批判當時社會缺乏仁愛。董仲舒認為,《春秋》以仁為本體,倡揚德治仁政,反對武力服人,“《春秋》之所惡者,不任德而任力,驅民而殘賊之;其所···
中國天下理念標榜一種王道精神,批判霸道政治手段。中國傳統(tǒng)天下理念在中華文明史上發(fā)揮過重要作用,這一理念既不回避天下是由利益不同、文化差異的民族構成,但是又不將這一種利益、文化的差異固化,反是以不同族群能夠和諧共處的仁義精神、王道精神,為天下尋求價值共識提供天道的依據(jù)。
自清人皮錫瑞定性元明為“經(jīng)學積衰時代”(《經(jīng)學歷史》),學術界一直公認元代是經(jīng)學的衰落時期。在《詩經(jīng)》學領域,則認為元代《詩》學“皆本《詩集傳》,無多新說”(魯洪生《詩經(jīng)學概論》)“墨守朱子之詩”(馬宗霍《中國經(jīng)學史》),無成就可言。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元代《詩經(jīng)》學,可能會得出大不相同的認識。因為正是在元代,朱熹《···
中國古代天文學,堪稱古文明之肇基與淵藪。古代先賢,仰觀浩瀚蒼穹,俯察方位分野,記錄天象變化,確定星宿排列,測算日躔月離,了解黃道白道,標記景昃朔望,創(chuàng)制演進,從觀象授時到制定歷法,“敬授民時”“以前民用”,發(fā)展出包羅眾多形態(tài)、記錄豐富數(shù)據(jù)、具有精妙特色的以歷法制定為核心的天文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之一。
書院作為儒家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載體,承擔著文化傳承、學術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等重要功能,對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自2006年舉辦首屆“東亞書院與儒學”學術研討會以來,至今已歷九屆,極大地促進了國內外書院文化的研究與交流。
從儒家思想在古代日本的傳播和影響史來看,平安時代是儒家思想在日本傳播和產(chǎn)生影響的重要時期,后來出版的“敕撰三集”、《文鏡秘府論》以及《和漢朗詠集》等漢詩集、文論集,承繼了儒家思想中“詩言志”的“詩神”。
關于“意義的信仰”的具體內容,不同個人、不同學派會有所不同。但歷史上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最大公約數(shù)”的意義信仰,就是我前面講的“儒家經(jīng)學中的十二大價值觀”。這是傳統(tǒng)中國意義信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千百年來人們處理各種關系最重要的原則。從這個意義上說,“意義的信仰”就是對核心價值觀的信仰,而對核心價值觀的信仰必須與民族文化···
正是激憤于西方對真正中國文化的無知和誤解,為糾正西方不恰當?shù)姆g而產(chǎn)生的負面效果,辜鴻銘開始有計劃地翻譯儒家的經(jīng)典。從這一目的出發(fā),他的《論語》翻譯實際上是一種“釋譯”,即徹底理解《論語》每一句的意思之后,用優(yōu)雅的英文將這個意思表達出來。雖然,現(xiàn)在翻譯界許多人對辜鴻銘的這種翻譯方式提出批評,認為沒有完全忠實于原···
“一個民族沒有了經(jīng)典,就沒有了文化、沒有了歷史、沒有了根基、沒有了靈魂、沒有了常理常道,因而也就沒有了未來與希望。中國現(xiàn)在所處的時代就是‘亡經(jīng)典’的時代,最緊迫的文化任務就是復興經(jīng)典。復興經(jīng)典要做的事很多,但第一步則是少兒讀經(jīng)。所以,當代復興中國文化的歷史使命就具體落實成了少兒讀經(jīng)?!?/p>
“有教無類”不是關于受教者的事實判斷,而是關于施教者的價值判斷,要求施教者平等對待具有不同個體背景的受教者?!坝薪虩o類”既不屬于精英教育,也不能被解釋為平民教育,而更接近一種公民道德教育,其目標不是站在統(tǒng)治者維度的“化民成俗”,而是培養(yǎng)“君子”。
從《顏氏家訓》作者的家族文化底色、思想來源、作品主題、核心價值來看,《顏氏家訓》的思想歸屬是儒家,而不是某些學者所認為的雜家。第一,從《顏氏家訓》的“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yè)”的學術追求與使命擔當來看是儒家而非雜家;第二,從《顏氏家訓》的“整齊門內,提撕子孫”的宗旨來說,是儒家的齊家之道,不是佛家的出家之法;第三,···
人之“生”乃心之“生”,異于草木之“生”、異于犬馬之“生”。心之“生”即“仁”,“仁”乃朱熹、王陽明、亞里士多德所謂“心之德性”。此“心之德性”異于禽獸草木之德性,異于耳目之德性,異于鞋匠、木匠、琴手之德性。此心之德性應接于物而生“情”,乃“人性善”的具體表現(xiàn)。此心之德性“人皆有之”,乃“天之所與我者”、“非由外鑠也,我固有之也”,故人之性···
羅思文(Henry Rosemont Jr.)1934年出生于美國芝加哥,父親是芝加哥印刷工會成員,弟弟是美國最老派的激進勞工出版社——查爾斯·科爾發(fā)行公司編輯。濃厚的左派家庭氛圍對他影響很深。18歲,他參加朝鮮戰(zhàn)爭,第一次來到“東亞”,第一次深切理解了戰(zhàn)爭的瘋狂
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思想源遠流長,歷代統(tǒng)治者皆將養(yǎng)老制度系于治國安邦的高度,而民間百姓也將尊親養(yǎng)老視為道德高下的標準之一。無論是國家層面、家庭層面抑或社會層面的養(yǎng)老制度和風尚,無不蘊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涵。
5月22日上午,以“致敬中華母親,弘揚優(yōu)良家風”為主題的中華母親節(jié)推動設立18周年紀念活動在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舉辦。中華母親節(jié)促進會會長汪紀戎,河北省儒學會會長王增力,河北省儒學會常務副會長王三堂,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陳聯(lián)記、院長王升,中華母親節(jié)促進會副會長李素菊,河北省孟子文化研究會孟杰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活動。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早前發(fā)布涉港報告,提議對至少29名香港的國安法官施以制裁。美國的國家安全沒有邊界,卻對中國香港地區(qū)的國安法司法程序實行非法干預和長臂管轄,打壓履行法治核心責任的司法官員,這在本質上是反法治的。國際法沒有任何授權規(guī)范支持美國這種長臂制裁,美國國內法更不能作為對他國司法程序和司法···
漢語學術界,研究蕺山之學之論文、專著多有問世。然而,與朱子學、陽明學相比,蕺山之學研究尚有虛歉,尤其對包括蕺山后學之學在內的“蕺山學派”之研究,尤顯薄弱。目前這部《蕺山學派研究》,在廣泛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將“蕺山學派”研究推向縱深與細密,具有重要學術意義和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