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亞波作者簡介:吳亞波,字廣毅,男,西元1986年生,陜西咸陽人,曲阜崇儒學堂創(chuàng)辦人暨堂主。2006年開始從事民間讀經教育推廣活動,2014年出版教育文集《為什么要讀經》。 |
讀經孩子的出路是什么?
——國學教育問答(四)
作者:吳亞波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六月初八日己丑
耶穌2017年7月1日
31、提起“教育”,很多人都覺得冷冰冰的,那讀經教育的溫暖體現(xiàn)在哪里?
教育之寒冷與溫暖,并不取決于教育之內容或方法,而在于施教者。方法為內容服務,內容為目的服務,而施教者則是方法內容的具體落實者,或如春雨化物潤物無聲,或如雷霆萬鈞摧枯拉朽,或如僵化教條兩個凡是,受教者之感受自然有天壤之別,故決定權全在施教者之智慧!
32、愿意從事一輩子“讀經教育”的老師,所追求的生命價值是什么?
目前從事讀經教育的老師很多,層次不同,其追求為何,是否終生致力于此,吾人亦不得而知。然考諸史記,如孔、孟、朱、王這般終身從事“讀經教育”的老師,必然是以天下大同為最高追求,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人生之樂,以傳承圣王之道為己任,縱一時世衰道微,也是以道殉身,守先待后。
33、怎樣成為一個有活潑潑心靈的讀經老師,以帶出一群有活潑潑心靈的學生?
以孔子為師,學習圣人,思悟圣人教學之法。然總納其要,若于道有所體證,則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至于形式上之方法,則不必刻意求之,當下盡心即可,不然畫虎不成反類犬。
34、如何讓小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陽明子有言:知之深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故知行合一是結果,如何達成此果,要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故或啟發(fā)引導,或循循善誘,使學生于道心中有真覺悟,真知解,自然會體用不二,而為人師者,用心處正在此也。
35、讀經孩子的出路是什么?
接受讀經教育的孩子大概可分為兩類,一者以讀經為基礎教育而階段性學習之;二者以讀經為終身志業(yè)而長期學習之。前者在完成讀經基礎教育后,步入專業(yè)教育即可,與一般體制學生之學習軌跡大體一致;后者既以此為終身志業(yè),日后便從事與之相關工作即是。
36、在這個拼爹的社會,學國學有何用?
古人云:積德百年元氣厚,讀書三代雅人多。所謂拼爹,不過是指那些有殷實家業(yè)背景的子弟,無需多少努力便可實現(xiàn)“成功”罷了。然只有通過讀經,懂得“素富貴行乎富貴”之理,方可保此家業(yè)長盛不衰,不然難免如老子所言“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敝劣谝话闳?,既然生長于普通家庭,無爹可拼,將奈何?唯有憑借后天努力提升品學,經營人生,創(chuàng)造價值,贏得尊重。然若是因家境貧寒而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亦為上天所厭棄,該一生憂貧,而后其子孫亦作此想。
37、讀經的孩子會不會太死板?
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難道不應該固執(zhí)死板一些嗎?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上,難道不應該靈活一些嗎?古人講守經達權,所以問題不在死板還是靈活,而是看在什么事上。讀經孩子以經為體,以史為用,古今圣賢智慧,歷史教訓,集中一身,自然會有所為有所不為!
38、讀經的孩子迷茫怎么辦?
人生總有迷茫時,如同人生總會生病,生病了找醫(yī)生看病,迷茫時找?guī)熼L指引即可。
39、經典對于家庭,學校,社會有什么作用?
與其說經典于上述三者有何用,毋寧說經典中所承載的道理于家庭、學校、社會中的人有何用。簡而言之,明倫盡份四字足矣。家庭中,父母、子女、夫妻、兄弟等各應如何恪盡本分,需要通過學習經典得知;學校中,教師、學生各應如何恪盡本分,需要通過學習經典得知;社會中,各個階層的人,該如何各司其職,恪盡本分,同樣需要通過學習經典得知。經典之教,就是教人明白在不同名位上,如何克盡厥職,以盡厥心。
40、如何給孩子選擇讀經學堂?
懂教育之人,則依據對教育之認知,選擇與自己理念相符之學堂師長即可。至于不懂教育之人,要么自己用功弄懂讀經教育應然之理,要么憑運氣吧!不過也可以有一個底線,即把孩子整體的身心狀況是否健康愉悅作為評價標準。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