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姚海濤】素未謀面,私淑諸人——憶張祥龍先生

        欄目:紀念張祥龍先生、紀念追思
        發(fā)布時間:2022-06-09 16:23:39
        標簽:悼念張祥龍先生
        姚海濤

        作者簡介:姚海濤,男,西元一九八一年生,山東高密人,山東大學哲學碩士。現(xiàn)為青島城市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儒家哲學、荀子哲學。

        素未謀面,私淑諸人——憶張祥龍先生

        作者:姚海濤(青島城市學院)

        來源:作者授權(quán)?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西元2022年6月9日



        驚悉張祥龍先生去世,竟悲傷不能自已,草此小文,回憶先生,以為紀念。

        ?

        一、初“識”張祥龍先生

        ?

        張祥龍先生,之于我始終是一個大名。感謝命運的垂愛,讓我這樣一個小人物竟和他有過一些未曾謀面的交流。記憶的大門一下子打開,我竟不知從何說起。還是從如何得知張祥龍先生大名說起吧。

        ?

        那是在2004年,當時我在山東大學哲學系讀中國哲學專業(yè)的研究生,選修了《現(xiàn)象學與詮釋學》這門課程。授課老師是西方哲學的劉杰教授。上課時間是在晚上,地點在山大洪家樓老校區(qū)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二樓的一間教室。當我回到老地方,發(fā)現(xiàn)此樓早已變成外語學院的樓了。此是后話。記憶中,劉教授拿著一大瓶可樂,一個紙杯,慢條斯理的講著課。時不時,呷一口可樂。講課過程中,他經(jīng)常以手中的紙杯與可樂瓶為喻,講深奧的現(xiàn)象學。

        ?

        講現(xiàn)象學,不能不講海德格爾。講海德格爾,則不能不提中國現(xiàn)象學界的張祥龍教授。在劉杰教授的課上,我第一次聽到了張先生的大名。是時,他是北京大學現(xiàn)象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外國哲學研究所”的學術(shù)委員。張先生在現(xiàn)象學領域有著高深的造詣,尤其對海德格爾有著獨到的見解。我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資質(zhì)愚鈍,對于海德格爾,知之甚少,理解起來非常有難度。劉先生便向我們推薦張祥龍先生的《西方哲學筆記》《海德格爾傳》等書。

        ?

        本來我以為一個喜歡中國哲學的小小人物,跟一個研究西方哲學的名教授,不會有什么交集。孰料,后來張先生研究方向發(fā)生了重大轉(zhuǎn)變。從他那本《海德格爾與中國天道》的著作中,可見端倪。我同宿舍好友張克賓(現(xiàn)山大易學中心教授)買了這本書。

        ?

        當時我正在做《墨子的儒學觀》的碩士學位論文。張先生的書里好像提到了墨子的一些內(nèi)容。我草草一讀,雖然讀不太懂,但已經(jīng)感受到張先生學術(shù)方面的明顯變化。后來,他又寫了《從現(xiàn)象學到孔夫子》一書。這種由西到中的思想轉(zhuǎn)化就愈發(fā)明顯了。從現(xiàn)象學可以講到孔夫子嗎?我自然是感興趣的,于是把他的書買來。通讀一過,里面講孔夫子的部分還是比較少,當時我有些小失望。

        ?

        直到我看到張先生大作《孔子的現(xiàn)象學闡釋九講:禮樂人生與哲理》一書時,大為詫異,有一種石破天驚、醍醐灌頂?shù)母杏X。張先生的講法,與中國哲學界以往的講法全然不同。原來這就是孔夫子!這就是現(xiàn)象學??!他把孔夫子講的活潑潑的,非常生動,講的又是那么有道理??追蜃邮腔钌囊粋€人哪,雖然有著超凡入圣的境界,但畢竟還是一個人。這樣的孔夫子,有味道,我喜歡。

        ?

        二、與張祥龍先生通電郵

        ?

        受張先生的思想感召,我忽然有了與張先生通信的沖動。當時從網(wǎng)上很容易查到了張先生的電子郵箱。電子郵箱是他的那個北大郵箱。我鼓足了勇氣,給他寫了第一封郵件。那是2015年1月25日的事了。關于《從現(xiàn)象學到孔夫子》一書,在內(nèi)容上我不敢置喙。所以郵件的內(nèi)容主要是指出了這本書的一些錯字,當了一回語林啄木鳥。沒想到的是,張先生很快回信了。他很感謝我,希望該書再版時能夠訂正這些錯字。

        ?

        信件內(nèi)容如下:

        ?

        尊敬的張先生:
        ?
        您好!給您寫信打擾您了。您的著作《孔子的現(xiàn)象學闡釋九講——禮樂人生與哲理》一書是您學術(shù)上實現(xiàn)轉(zhuǎn)向之代表作。我發(fā)覺,之前在內(nèi)在學理上,已經(jīng)具備轉(zhuǎn)向之可能。冒昧地說,您的學術(shù)從西方哲學轉(zhuǎn)向了中西哲學比較。
        ?
        我覺得此書也會成為您學術(shù)生涯中極有份量的一部。不過“大醇小疵”,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當時出版此書時,疏于校對,以致有幾處失誤。作為忠實讀者,我讀過兩遍,在此向您指出。希望以后再版時,該書更完美些。限于水平所致,不當之處,還請包涵。
        ?
        您后來的兩本書——《先秦儒家哲學九講:從<春秋>到荀子》、《拒秦興漢和應對佛教的儒家哲學——從董仲舒到陸象山》都是交給廣西師大出版。其中《先秦儒家哲學九講:從<春秋>到荀子》獲中南大學出版社優(yōu)秀專著二等獎。大略看去,廣西師大的編輯更專業(yè)些,錯誤少。怪不得近年來廣西師大成為學界聲名漸起的哲學專業(yè)類出版社。
        ?
        ?附:校對樣本為:張祥龍.孔子的現(xiàn)象學闡釋九講——禮樂人生與哲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
        1.開篇辭第四行之“天極北斗”似為“太極北斗”之誤。當然“天極北斗”亦可講得通。
        2.P13第一段第二行“季士”當為“季氏”。
        3.P20第二段第二行“興于始”當為“興于詩”。
        4.P37第三段第二行“三恒”當為“三桓”。
        5.P44第二段第二行“三恒”當為“三桓”。
        6.P57第一段第二行“魯候”當為“魯侯”。
        7.P67第三段第五行“孔子死,到現(xiàn)在,七十多代,嫡傳不斷”當為八十代??鬃拥?0代嫡長孫于2006年元旦在臺出生,名為孔佑仁。
        8.P74第四段最后一行“他們與音”后漏一“樂”字。
        9.P129第二段第一行兩處“關睢”當為“關雎”。
        10.P131第二段第三行“魯國的最高的樂官”可去一“的”。
        11.P137倒數(shù)第三行“直接有關系”,可改為“有直接關系”。
        12.P138倒數(shù)第三行“去入入魅”,不知何意。似為“去人入魅”?
        13.P169第一段第十一行“一古腦兒”應為“一股腦兒”。
        14.P201倒數(shù)第四行“但父母一見之下就被它興發(fā)得如癡如狂”中的“它”似應為“他/她”。
        ?
        姚海濤
        2015年1月25日

        ?

        當我看到張先生的《先秦儒家哲學九講》中講到荀子,因為鄙人研究荀子之故,我向他請教研究的“秘訣”。他說,可以看一下法國思想家伊曼努爾·列維納斯,看以“他者”理論能否對研究荀子有新思路和幫助。

        ?

        張先生一有新作出版我都會去買來讀,字斟句酌地去讀。想找到里面的錯字挑出來,告訴他。我們有幾種通信??上У氖牵袔淄ㄠ]件,找不到了。

        ?

        2017年元旦的電郵,列如下:

        ?

        張教授:
        ?
        您好!又見大作大陸新儒家文叢之《復見天地心:儒家再臨的蘊意與道路》,對儒家如何再臨有許多設想,很受啟發(fā)。希望您在學術(shù)上能有更多著作問世!
        ?
        在元旦來臨之際,祝元旦快樂、身體健康、闔家幸福!
        2017年1月1日?13:18
        ?
        姚老師:
        ?
        謝謝!也祝你及全家在新的一年中諸事順遂!
        ?
        張祥龍
        2017年1月1日(星期天)?晚上7:25

        ?

        張先生從北大退休,來到孔子的魯國,加盟山東大學,被聘為山東大學哲社學院人文社科一級教授,退而不休,繼續(xù)嘉惠學林。張先生來山大不是來養(yǎng)老的,是干事兒的。在這里,他爆發(fā)了自己的學術(shù)第二春。他用現(xiàn)象學的是與去關注中國的孝道,寫出了很多的文章。

        ?

        再后來,通過張克賓,我知道他在山大合同期滿離開了,來到了南國,去了中山大學。2017年9月,張先生正式加盟中山大學哲學系,被聘任為講座教授。我很佩服他,他已經(jīng)年齡很大了,對學術(shù)抱有極大的熱情,對中國文化抱有十足的信心。我很為他又一個新的學術(shù)春天的到來而感到高興。同時,又因為他離開山大,感到有些惋惜。所以有下面一封郵件。

        ?

        張教授:
        ?
        欣聞您已加盟中山大學哲學系。希望您適應南方的水土氣候與學術(shù)氣候。今年您的新著《家與孝》我已拜讀,受益匪淺。深感您對中國哲學中的孝道哲學的新推拓意義極大,向您學習,向您致敬!
        ?
        您的著作我?guī)缀醵加匈徺I、學習。明年我可能會發(fā)表向您孝道哲學致敬的一篇論文。這也是我為您的學術(shù)之路做的一點小事情了。
        ?
        ?最后,祝您學術(shù)愉快、身體健康、萬事順心!
        ?
        姚海濤
        2018年1月1日(星期一)?上午9:20
        ?
        姚老師:
        ?
        感謝您的關心與關注!
        祝您及全家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
        ?
        張祥龍
        2018年1月3日(星期三)?晚上11:04

        ?

        2017年,他出了那本有名的《家與孝:從中西間視野看》。因為之前他的文章我都讀過,這本書,我又買了來讀,所以我很想為先生寫點東西,那就寫篇書評吧。文章很快寫完了,一直在電腦中沒有發(fā)表。后來我想,把張先生對中國孝道研究做一個總結(jié),做成綜述、介紹性質(zhì)的文章。于是我把這篇書評又擴充為1萬來字的論文,題為《批判熔鑄與匯通轉(zhuǎn)化——張祥龍對孝道哲學的新推拓》,后來很快發(fā)表在《社會科學論壇》上。我把這個事情告訴了張先生,他很高興。于是有了這幾通電郵。

        ?

        張教授:
        ?
        您好!之前元旦給您發(fā)郵件提到,我可能會發(fā)表向您孝道哲學致敬的一篇論文。現(xiàn)拙文已刊出,題目為《批判熔鑄與匯通轉(zhuǎn)化——張祥龍對孝道哲學的新推拓》刊發(fā)于《社會科學論壇》2018年第3期。因故不能給您寄紙制刊物,只能將論文電子版(在附件中),發(fā)給您,請批評指正。
        ?
        祝您學術(shù)愉快、萬事順心!
        ?
        姚海濤
        2018年5月24日
        ?
        海濤學友:
        ?
        謝謝。但我的電腦打不開這個文件,可否換成Adobe或word格式?
        祝好!
        ?
        張祥龍
        2018年5月29日(星期二)?下午4:56
        ?
        張教授:
        ?
        現(xiàn)將word版發(fā)給您。不過,因為文章一萬多字,看時間長了,對眼睛不好。您是長者,所以不用太費心。
        順頌時安!
        ?
        姚海濤
        2018年5月29日
        ?
        海濤學友:
        ?
        這次可以打開了。謝謝!
        ?
        張祥龍
        2018年6月8日(星期五)?上午9:51

        ?

        三、私淑諸人,先生千古

        ?

        時常在想,我與張先生是什么關系?怎么去定位這段只有我們兩人知的關系?說來簡單,就是幾通電子郵件而已,是一個學術(shù)粉絲對學術(shù)偶像的崇拜罷了。在和張先生的電郵交往中,他對我的稱呼從開始的“姚老師”到后來的“海濤學友”,讓我感受到了一位長者對后學的愛護。說復雜些,可以套用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中的話,就是,我讀張先生書,想見其為人。

        ?

        后來,終于從《孟子》中尋到“私淑諸人”語,足以當之。好在私淑弟子,不需要經(jīng)過老師的同意,學生自己可以做主。是的,未曾謀面,但我私淑諸人。這就是張先生的學術(shù)魅力吧,這就是張先生的人格魅力吧。對不起張老師的是,我始終未能窺探老師學問于萬一。張老師的書卻能時時給我以啟發(fā)。我想,這就是詮釋學吧。

        ?

        如今,一個思想者走了,一個出入西學,回歸儒學的當代思想家走了,一個真正的儒者走了。從學于中國到負笈美國,從執(zhí)教北大到山大,到中大,最后魂歸道山。他思想,他存在,他來過,他走了。是的,如今,張先生故去了,我也只能是私淑弟子了。后生小子,必當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