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石林】看了這句話,你還有什么臉面嘲笑春秋時期?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4-11-12 12:11:11
        標簽:
        許石林

        作者簡介:許石林,男,陜西蒲城人,中山大學畢業(yè),現(xiàn)居深圳。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深圳市雜文學會會長、深圳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曾獲首屆中國魯迅雜文獎、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廣東省有為文學獎。主要作品:《損品新三國》《尚食志》《文字是藥做的》《飲食的隱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風明月舊襟懷》《故鄉(xiāng)是帶刺的花》《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編叢書《近代學術(shù)名家散佚學術(shù)著作叢刊·民族風俗卷》《晚清民國戲曲文獻整理與研究·藝術(shù)家文獻》《深圳雜文叢書·第一輯》。

        看了這句話,你還有什么臉面嘲笑春秋時期?

        作者:許石林

        來源:作者賜稿

                  原載于 “許石林”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十月十一日己卯

                  耶穌2024年11月11日

         

        一向?qū)χ袊糯鷳?zhàn)爭史有興趣,近來搬書房,給幾個學校、圖書館捐了不少書,但諸如古代戰(zhàn)書、歷代檄文之類則保留,時不時看看,感染其辭氣之精悍,用以矯正文氣之綿弱,大有益處。因此,收到四川李競恒博士所贈新書《干戈之影》,就很有興趣。我沒想到李競恒博士會寫一本商代戰(zhàn)爭的史學專著。三代可征者,渺矣!所可見證者,安陽殷墟婦好墓之遺跡——記得那年和演員李誠儒同席,說到新編戲曲,李誠儒說他懷揣一個劇本,寫商代女英雄婦好的,最適合文武全才的演員比如史依泓排演。不知為何至今沒有上演。婦好之事,過于遙遠,若用前人編劇之法則可;若依今人編劇之習,必去戲甚遠。讀李競恒博士這本新書,就是帶著類似疑問和興趣翻開的。

         

         

         

        其實我以往感興趣的,是春秋時期的戰(zhàn)爭文獻。有所感悟,喜與人分享。曾有學生專門請教過:春秋戰(zhàn)爭,有禮儀,比如:須師出有名、不乘人之危、不斬來使、不殺俘虜、約定地點和時間、打仗有程序等等諸多約束,請問:這還是打仗嗎?宋襄公因此為人恥笑……這禮儀不是太迂闊了嗎?

         

        復曰——

         

        就因為后來不遵守這些禮儀,才稱戰(zhàn)國。今人看春秋價值觀,以其迂闊而譏諷嘲笑之。其實,他們譏嘲曾經(jīng)盛開卻早已枯死的古老道德文明之花,并不能證明自己今天的道德文明之花更美更香。要知道,一個時代的價值、道德文明是一個整體,比如拘泥如上迂闊戰(zhàn)爭禮儀的時代,也同時信崇過“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這樣的價值,即富貴人家不與細民爭利,許多可以賺錢的事,有身份地位的人絕不去做。不像今天的世界,有能力的人,總算計老百姓的活命錢。把這稱為本事、許為能力。這樣一比,你還恥笑春秋禮儀迂闊嗎?表面上看,春秋價值的確迂闊,可是,你見這種價值死亡,還忍心譏嘲嗎?不應該悼祭懷念嗎?

         

        中國人為什么喜歡看戲曲《搜孤救孤》(《趙氏孤兒》)?你聽孟小冬演出《搜孤救孤》實況錄音,那嘈雜不清晰的錄音,每到激切處,臺下爆發(fā)出震天的叫好聲,真如掀開棚頂一樣的震憾,那是觀眾參與到了這種集體悲愴抒情。這就是對那種早已凋謝的古老道德之花的追悼和緬懷。

         

        過于崇高的價值,凡人的確做不到,可以是人之常情,但若連神往和崇敬都沒有,連看到別人緬懷追悼都譏嘲其迂闊,就是喪失人之為人的上進之心。正如你做不到像程嬰一樣舍棄自己的親生、公孫杵臼舍棄自己的性命去救趙氏孤兒,你一定要將其人其事,重新編排成符合自己今日價值和真實邏輯,這就不只是傷天害理了。

         

        上述應答發(fā)在朋友圈,社科院楊立青先生以雷海宗先生的話作證:“春秋時代,在任何高等文化的發(fā)展上,都可說是最美滿的階段。它的背景是封建,它的前途是戰(zhàn)國。它仍保有封建時代的俠義與禮數(shù),但已磨掉封建的混亂與不安;它已具有戰(zhàn)國時代的齊整與秩序,但尚未染有戰(zhàn)國的緊張與殘酷。人世間并沒有完全合乎理想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形態(tài),但在人力可能達到的境界中,春秋時代可說是與此種理想最為相近的。”

         

        2024年11月11日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