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柯小剛作者簡介:柯小剛,男,西歷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號無竟寓,北京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創(chuàng)建道里書院、同濟復興古典書院,著有《海德格爾與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在茲:錯位中的天命發(fā)生》《思想的起興》《道學導論(外篇)》《古典文教的現(xiàn)代新命》《心術(shù)與筆法:虞世南筆髓論注及書畫講稿》《生命的默化:當代社會的古典教育》等,編有《儒學與古典學評論(第一輯)》《詩經(jīng)、詩教與中西古典詩學》等,譯有《黑格爾:之前與之后》《尼各馬可倫理學義疏》等。 |
讓《詩經(jīng)》教澤連斯基怎么做
作者:柯小剛
來源:“寓諸無竟”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六年歲次乙巳二月初八日乙亥
耶穌2025年3月7日
不蹭熱點,也不站隊,只是略為記一下昨晚的詩經(jīng)日課中講《邶風·旄丘》直播中講到的一點意思。(事先聲明:政治中立,不持立場,僅供一哂。無論美國強大,還是俄羅斯強大,都不利東大。在美俄之間選邊站隊的人,腦子都不清楚。今日之事,亦如《詩經(jīng)·旄丘》之事,更需要思考的是:如果我們是黎國或烏克蘭,我們將何以自處?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古典閱讀之義在此。)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jié)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毛詩以《旄丘》為黎侯遭狄人之難而求助于衛(wèi),衛(wèi)不助其抗狄而黎國君臣怨之。其事恰如烏克蘭之求助無門。
“何誕之節(jié)兮”是說葛藤越長越疏闊,怎么忘了當初的親善啊?其所比興,則是當初黎衛(wèi)聯(lián)姻,信誓旦旦,時間長了之后,怎么疏遠了啊?比較:當初烏克蘭去核化,美國承諾保衛(wèi)其安全,信誓旦旦,而今疏遠。
“狐裘蒙戎,匪車不東”是說衛(wèi)國君臣衣冠楚楚,而援助不至。比較:“你為什么不穿正裝?”
“叔兮伯兮,靡所與同”:不管多么親,終究是他人。不做好自己,終究被人拋棄,遭人恥笑。
怎么辦?索解的鑰匙在起興的葛藤。只有時時返本,找回我自固有的能生之本,一個人或一個國家才能自立自強,找到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如《周南·葛覃》所示,葛是能生之物,葛是返本之物,葛是能“本立而道生”之物。葛不在旄丘,葛在每一個人的自性之中。
是《旄丘》之教也,司機知之否?司機知不知不重要,我們老祖宗的教導我們要聽到。
責任編輯:近復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