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姜志勇】儒家“生民”政治與當代“民生”政治

        欄目:諫議策論
        發(fā)布時間:2013-12-20 23:30:39
        標簽:
        姜志勇

        作者簡介:姜志勇,江西南昌人,1980年生,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系,政治學碩士。曾在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發(fā)改委工作,現(xiàn)任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處副處長,多年從事內(nèi)部材料寫作,長于政治分析。學術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和當代中國政治。


         

         

        儒家“生民”政治與當代“民生”政治

        作者:姜志勇

        來源:作者惠賜《儒家郵報》

        時間:孔子2564年暨耶穌20131220

         

         

         

        “民生”問題是當前中國政府和民間都非常關注的話題,對民間來說更多出于現(xiàn)實生活的沉重體驗,對政府來說更多出于維持自身執(zhí)政合法性的迫切需要。近十年來,中國政府采取了諸多解決“民生”問題的措施,但“民生”問題并沒有得到切實的緩解,普通百姓生計依然艱難。從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發(fā)展來看,“民生”政治的思想應肇端于儒家,因此,反思今天的民生政治效果不如人意之原因,也應從儒家的思想著手,尤其應從儒家“生民”政治思想的角度進行。

         

        儒家“生民”政治理想

         

        在先秦典籍之中,關于“民”的提法有多種,比如“黎民”、“烝民”、“下民”、“庶民”、“小民”、“平民”以及“生民”等,以上這些“民”的提法反映了當時之時代“民”之地位的切實狀況,更反映了先秦時代思想家之“民”觀的變化,其中的“黎民”、“庶民”、“平民”等一直沿用至今。而“生民”的提法則沒有保留下來,即使是在先秦典籍中,時代越晚的著作“生民”提到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少,這種現(xiàn)象是和“生民”的獨特含義分不開的。

         

        先秦典籍之中,單把“生民”作“民”使用次數(shù)最多的要數(shù)《孟子》,如“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薄奥势渥拥?,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痹谄渌髦?,“生民”大多和政治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如“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分謗生民,不亦可乎?”等,思想家關于“生民”政治的論述也比較多,綜合來看,儒家“生民”政治的特點主要是:

         

        第一,民的地位非常突出,君民是平等的?!吧瘛钡摹吧笔翘焐纳懊瘛笔翘焐懊瘛?。“生民之初,無貴賤,無尊卑。”這種天生的“民”是和君的地位相同的,君民之間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民是天生之民,作為天生之民具有天生的品德。中庸說天命之謂性,民天生的品德是性善的。

         

        第二,政府的產(chǎn)生目的是為百姓服務,并著力突出政府的責任?!疤焐穸鴺渲?,以利之也?!薄疤熘?,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國,非以貴諸侯而已;列官職,差爵祿,非以尊大夫而已?!闭菫槊穹盏?,生民之治的主要措施也是“為民”,孟子還進一步認為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履行職責就可以推翻它。譚嗣同把這種思想進一步和西方的民主政治結合起來,“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舉一民為君。夫曰共舉之,則非君擇民,而民擇君也?!蛟还才e之,則且必可共廢之?!?/span>

         

        從以上的分析能夠看出,“生民”是一種具有獨特內(nèi)涵的“民”,是天生的,天性是天賦的,是和君平等的,而且“君”的產(chǎn)生只是出于“為民”服務的需要,這種思想很容易就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天賦人權等理念掛鉤,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先秦典籍中,隨著時代的越往后,“生民”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就越少,而另一個詞匯“民生”的出現(xiàn)次數(shù)越來越多,從這個角度也可看出君民關系的變遷,當“民”從天生之民變?yōu)槟硞€諸侯國的臣民的時候,那么君民同來源于天的那種平等性則失去了,君開始從一種俯視的視角來看待民眾,并從自身統(tǒng)治穩(wěn)定的角度來關注民眾的生計,古代“民本”思想、“仁政”思想等都是這種視角下的產(chǎn)物。

         

        “生民”思想的逐漸淡化使得“生民”政治逐步成了一種被遺忘的政治理想。北宋時,隨著張載提出“為生民立命”以來,“生民”這個詞匯更是以一種脫離了政治含義的形式而被使用。在儒學復興的今天,需要重新喚起儒家的“生民”政治理想,需要重新喚起那種天生之民的觀念,更需要從“生民”政治的角度去反思今天的“民生”政治。另外,從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角度來看,“民”是政治制度的基礎,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民”觀之基礎上的,“民”觀的變化也是促使政治制度變革的重要因素,重新喚起“生民”理想,這對于處于轉(zhuǎn)型期的中國政治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生民”政治對做好“民生”政治的啟示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生民”和“民生”的區(qū)別,除了語言次序的顛倒之外,更體現(xiàn)在“生”和“民”這兩個字的含義都發(fā)生了變化。在“生民”思想中,“生”首先是天生之生,也是生生不已之生,然后才是“生計”之生,“民”是天生之民,而不僅僅是民眾或百姓?!吧瘛闭魏汀懊裆闭蔚暮x也是差別很大。儒家“生民”政治對今天做好“民生”政治具有積極的啟示。

         

        第一,解決“民生”問題首先應重視“民”的問題,尤其是要切實保障“民”的地位和權利?,F(xiàn)代中國對“民”的認識是集體主義的,作為集體概念的“人民”擁有無上的地位,但作為個體的“民”則地位不顯,而且即使是作為集體的“人民”概念的含義也不清晰,如,我們的官方文件通常認為,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但對人民的權力來源于何則沒有論述,這至少導致了“人民權力觀”理論上的缺陷。相反,在儒家的“生民”政治思想中,“民”是“集體”的概念,也指個體的民,而且明確認為,民是天生的,和作為天子的君都一樣的來源于天,而天是至高無上的。儒家的這種思想類似于西方天賦人權理論,在西方天賦人權理論中,民的權力來源也是天,不過儒家思想?yún)s是中國的自有文化。對處于政治轉(zhuǎn)型的中國來說,應吸收儒家的思想,重新完善對“民”的理論理解和論述,并在現(xiàn)實政治中切實保障“民”的地位和權利,只有在自身權利得到保障的情況下,百姓才能有一個好的民生前景,這對窮人和富人都一樣。最近國內(nèi)一所大學發(fā)布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顯示,個人資產(chǎn)超過1億元的大陸企業(yè)主中27%已經(jīng)移民,還有47%正在考慮移民;個人資產(chǎn)超過1000萬人民幣的高凈值人群中,近60%的人已完成投資移民或正在考慮。報告給出的原因除了國內(nèi)外市場差異,國外醫(yī)療、教育、養(yǎng)老等民生環(huán)境更優(yōu)越之外,還有對國內(nèi)是否能有效保護他們財產(chǎn)的憂慮。

         

        第二,解決“民生”問題需要約束政府權力,有效解決政府侵犯民之利益事件的發(fā)生。在“生民”政治思想中,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边@里的“君”代指政府。在這種政治理想中,政府是為滿足民的需要而建立的,而孟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提出了“民貴君輕”的說法,并進一步提出如果政府不能很好履行它的責任,那么民可以推翻它。按照儒家的這一設想,政府的權力必然會得到很好約束,只不過相對西方的民主制度來說,儒家對如何約束權力沒有更進一步的設計。這種思想對于今天的中國來說很有啟發(fā)意義,當前,政府的權力并沒有得到很好約束,在許多地方,政府侵犯民眾利益和權利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更為嚴重的是,一些政府部門有了自身的利益并演變?yōu)槔婕瘓F,而政府一旦有了自身的利益訴求必然會利用自身的權力去實現(xiàn)它,這必然會侵犯民的利益。典型的案例就是政府為了從房地產(chǎn)中獲得稅收或收益,利用手中權力抬高地價、房價或進行強拆、強征等。在這種情況下,“民生”問題是得不到保障的,特別是在許多“民生”類的消費價格都是在政府抬高的情況下。

         

        第三,解決“民生”問題需要建立責任政府,落實好政府的為民服務理念。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解決“民生”問題不是政府一時一地的政策,而是政府自誕生時就負有的責任,政府就是為解決民的問題而成立的。而在當前的中國,“民生”問題只是一時的問題,如果“民生問題”和其他的問題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民生問題”又會被擱置。還如房價的問題,在房價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政府應該做的是把房價壓到合理的水平,但房地產(chǎn)是經(jīng)濟增長的支柱產(chǎn)業(yè),在經(jīng)濟形勢低迷的情況下,政府可能會擱置打壓房價的議題而大力發(fā)展房地產(chǎn),政府也可能為增加稅收而抬高房價。這也是目前中國“住房”這個民生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后政府要有效解決“民生”問題,需要制定保障“民生”議題有效性的制度設計,并把解決“民生”問題這個責任放在施政的首位,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好責任政府。

         

        第四,“民生”政治的核心是保證公平?!吧瘛敝粌H僅指百姓的生活、生計,還應包括生活環(huán)境、生存環(huán)境,而公平無疑是生活環(huán)境的重要內(nèi)容。如果一個社會缺乏公平,人與人之間互相欺詐,老百姓就很難對“民生問題”感到滿意。儒家在構建理想社會的時候,就把建立一個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如孔子在闡述自己大同理想的時候,首先說的就是“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然后才是各個社會群體的理想生活。近十年來,政府的“民生”政治努力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就和社會公平的缺乏有關,而不僅僅是“生計”問題,許多生計無憂的富人對民生問題不滿的地方也正在此。因此,未來政府解決“民生”問題應從建立社會公平正義機制入手,也只有建立一個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百姓才會真正的“信服”政府?!墩撜Z》記載,“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笨梢姽綄τ诎傩諏φ恼J同多么重要。

         

        最后,“生民”政治在儒家的思想中也僅是一種理想,并在先秦后的歷史中被逐漸的遺忘,但這并不能否認“生民”政治的合理性,只有站在這個角度,才能充分認識從“生民”政治角度對當前“民生”政治反思的意義。這在儒家思想尋求復興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已發(fā)表于香港“大公網(wǎng)”1128日“中國時政”欄)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wǎng)站發(fā)表

         

        責任編輯:葛燦燦